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天道正义 > 第194章 考察学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的考察点,是云雾县的另一个明星村——溪谷村。这个村主打“农耕体验”和“生态康养”,与红岩村的侧重点不同。

溪谷村的村支书是位能干的女支书,姓林。她带着考察团参观他们的有机农场、稻田养鱼区、dIY手工坊以及几处由旧校舍、老仓库改造而成的精品民宿和康养中心。

林支书介绍他们的经验:“我们村起步晚,但找准了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追求游客数量,而是注重体验和品质。比如,我们推出‘认领一小块田’‘做一天农民’‘学习传统手工艺’等项目,让游客深度参与。我们的民宿价格偏高,但服务和环境对标城市标准,吸引的是注重生活品质的游客。”

王彩凤对dIY手工坊很感兴趣,仔细询问怎么组织、材料从哪里来、怎么收费。

林支书说:“我们挖掘本地的藤编、竹编、织布等老手艺,请村里的老人当老师,材料就地取材。游客很喜欢,觉得有特色又好玩。收费按项目和时间算,收入老师和村里分成。”

看到溪谷村将废弃的旧校舍改造成充满设计感的书屋和茶室,赵大山若有所思地对楚峰说:“楚镇长,咱们村那旧仓库、还有几处闲着的宅基地,是不是也能这么弄?”

楚峰点点头:“思路可以借鉴,但一定要结合咱们自己的实际,不能照搬。关键是做出特色。”

参观过程中,楚峰特别注意观察溪谷村的环境卫生和细节管理。他发现,村里垃圾分类做得很好,公共区域非常干净,甚至连一个烟头都很难看到。民宿内部的布置也非常用心,床上用品、洗漱用品都注重品质和舒适度。他让随行的小陈把这些细节都拍了下来。

中午在溪谷村吃饭,体验的是“养生餐”,食材全部来自本村有机农场,清淡但美味。席间,林支书分享了他们如何在营销上下功夫:“我们不像红岩村靠走量,我们主要靠口碑和网络营销。我们在几个旅游平台上开了网店,拍了漂亮的照片和视频,还请了一些旅游博主来体验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东西得让人知道!”

下午是自由交流时间,楚峰让村民们分散开,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去深入了解。有的去跟民宿老板聊经营,有的去跟农场工人学技术,有的去跟手工艺人学手艺。楚峰则和林支书、吴支书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请教他们起步阶段遇到的最大困难、如何争取政策支持、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等核心问题。

晚上,考察团返回县城住宿。这是最后一晚,楚峰再次召开总结会。这次,不用他引导,村民们就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张婶激动地说:“楚镇长,这回我是真开眼了!原来咱农村也能弄得这么干净、这么漂亮!人家能行,咱为啥不行?回去我就把我那院子收拾出来,先按红岩村那样弄!”

王彩凤说:“我觉得溪谷村搞特色体验挺好,咱们村山货多,能不能也搞点让游客动手采蘑菇、挖竹笋的活动?”

连李老四也憋不住了:“楚镇长,我看人家那合作社挺好!咱们回去也得赶紧弄一个!统一弄,省得各干各的瞎折腾!”

赵大山总结道:“看来,搞旅游不是瞎胡闹,是真有搞头!关键得咱们自己先动起来,干部带头,把规矩立好,让大家看到希望!”

看到村民们从最初的怀疑、抵触,转变为现在的兴奋、摩拳擦掌,楚峰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次考察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多少具体技巧,而是点燃了村民们内心的希望和干劲。

楚峰趁热打铁:“大家说得都很好!出来看了,就知道差距在哪,也看到了希望在哪。回去之后,咱们不能光激动,要行动起来!我提个初步想法:第一,回去立即成立清水村生态旅游发展筹备小组,大山支书牵头,在座的都是骨干!第二,尽快拿出一个简单可行的起步方案,就从整治环境卫生、改造一两户示范民宿、规划一条徒步路线开始!第三,积极向镇里、县里汇报考察成果,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这一次,回答响亮而整齐。

归途的车上,气氛与来时截然不同。村民们兴奋地讨论着回去后怎么干,有的甚至开始规划自家庭院的改造。楚峰看着窗外的青山绿水,心中勾勒着清水村的未来。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考察只是第一步,如何将看到的、学到的转化为符合清水村实际的具体行动,如何克服资金、技术、观念上的重重困难,将是接下来更严峻的考验。但他相信,只要方向对了,民心齐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清水村的绿水青山,一定能够变成造福子孙后代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