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天道正义 > 第322章 无声硝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处理决定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石头,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河阳镇的每一个角落。表面上看,风波似乎已经平息,但水面之下,暗流开始以更汹涌的姿态重新汇聚。

楚峰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首先体现现在会议上。以往,他主持的镇长办公会,各部门负责人即便有不同意见,也会摆在台面上讨论。但现在,情况微妙起来。当他提出关于加快受损民房评估、优先发放补助款的方案时,分管建设的副镇长,那位一向紧跟周远航步伐的钱副镇长,第一次没有直接反对,而是面露难色:“楚镇长,您的方案是好,但县里刚下了新指示,要求所有灾后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财政局的二次审核,流程……可能会延长一些。”

“二次审核?以前没有这个程序。”楚峰皱眉。

“是,是周县长……哦不,是县里刚要求的,说是为了加强监管,避免再出问题。”钱副镇长语气恭敬,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推诿。

楚峰看向其他人,民政办主任低头玩弄着手中的笔,党政办主任老周则一脸事不关己的微笑。他明白了,这不是流程问题,这是一道新的、无形的枷锁。周远航虽然挨了处分,但他掌控的资源和权力网络,正在以更细致、更冠冕堂皇的方式,收紧对河阳镇,特别是对他楚峰的限制。

其次,体现在信息的隔绝上。以往,县里下发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他作为镇长总能第一时间知悉。但现在,许多涉及资金、项目审批的关键信息,开始绕过他,直接流向那个“领导小组办公室”,或者由党政办老周“选择性”地向他汇报。他仿佛被罩在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能看到外面的一切,却触摸不到真实的权力运作,成了一个被信息孤立的镇长。

甚至是一些日常的行政事务,也开始受到掣肘。他签发的文件,到了具体执行部门,效率明显降低。下面的人态度依旧客气,但那种客气里带着疏远和观望。他们都在看,看这位让周县长吃了瘪的镇长,究竟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多久。

一种被无形之手缓慢扼住喉咙的感觉,让楚峰感到窒息。

这天下午,楚峰想调阅近期的镇财政支出明细,却发现权限受到了限制。财政所所长支支吾吾地解释:“楚镇长,不是我不给您看,是……是上面有要求,涉及灾后重建的资金账目,需要周县长签字同意才能查阅。”

楚峰盯着他,目光锐利:“我是河阳镇镇长,连查看本镇财政明细的权限都没有了?”

财政所所长额角冒汗,不敢直视楚峰:“楚镇长,您别为难我,我就是个办事的……”

楚峰没有再逼问。他知道,逼问这个小小的所长毫无意义。这是来自更高层面的指令,是周远航反击的开始——用规则的壁垒,将他一点点排除出核心圈。

他沉默地回到办公室,点燃一支烟。窗外,镇政府大院依旧人来人往,但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孤独并非源于无人理睬,而是源于他清晰地看到了一整套权力机器如何精密地运转,如何在不违反任何明面规则的情况下,将他这个“异类”边缘化。

李建新打来过一次电话,语气比之前更加沉重:“楚峰,情况你也看到了……周远航这是在立威,也是在报复。他现在抓着‘稳定’和‘程序’这两面旗,很多事做得滴水不漏。你……暂时忍耐,不要硬碰硬。”

楚峰听着,没有反驳。他知道李建新说的是实情,也是一种无奈的提醒。在官场上,有时候,明明你是对的,但当你破坏了某种潜规则,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那么对的本身,就可能成为一种原罪。

下班时间到了,楚峰没有立刻离开。他站在窗前,看着夕阳将镇政府那面红旗染成暗红色。大院里的车辆和行人逐渐稀少,世界仿佛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镇水利站的老技术员,快退休的张工,正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慢悠悠地往大院外走。经过镇长办公室楼下时,张工似乎无意间抬起头,朝楚峰的窗口望了一眼。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接触。张工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那眼神里没有谄媚,没有疏离,只有一种平静的理解,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随即,他低下头,继续推着车,佝偻的背影消失在暮色中。

楚峰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他想起还有不少像张工这样的普通干部和群众,在他推动清理河道淤泥、发放救灾物资时,曾流露出真诚的支持。他们或许不敢在明面上对抗周远航的势力,但他们的心里,有一杆秤。

这无声的支持,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路,提醒他并非完全孤军奋战。

楚峰掐灭了烟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冰冷的铡刀尚未落下,但这无声硝烟战场上的围剿已经开始了。他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在绝望中沉沦。他必须在这被封锁的狭小空间里,找到新的破局之道。至少,他不能辜负那些在沉默中投来信任目光的人。

这场战争,从明处转入了暗处,变得更加凶险,也更能考验一个战士的真正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