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百鬼事录 > 第50章 九龙城寨鬼妈妈煮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章 九龙城寨鬼妈妈煮饭

香港九龙城寨405室,一具死亡十多天的女尸躺在床上,厨房的锅里却飘出新鲜的腊肠蒸饭香气。

———

1983年盛夏,香港九龙城寨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闷热潮湿的空气裹挟着各种复杂的气味,鱼蛋工场的死鱼腥臭、垃圾堆的酸腐、还有人家窗口飘出的饭菜香。

街坊福利会的赵明放下第三通投诉电话,抹了把额上的汗。这已经是今天上午第三个投诉四楼恶臭的电话了。

“又是四楼?”同事老陈探头问。

赵明点点头。

城寨的建筑密密麻麻,阳光几乎无法触及底层,走廊永远阴暗潮湿,墙壁渗出不知名的水渍。这里是三不管地带,充斥着偷渡客、贫民和那些宁愿隐匿在阴影中的人。

赵明踏上通往四楼的楼梯,木板在他脚下发出呻吟。越往上,那股气味就越浓烈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恶臭,像是腐烂的肉混合着垃圾,却又诡异地夹杂着食物的香气,米饭的蒸汽和腊肉的咸香。

这矛盾的组合让赵明胃里一阵翻腾。

四楼走廊尽头就是405室。赵明敲门,等了许久,门开了一条缝。

一双大而黑的眼睛从门缝里望着他,属于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

“你好,我是街坊福利会的。”赵明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有人投诉说这里有难闻的气味。”

门开大了些,小女孩站在那里,穿着洗得发白的裙子,但很干净。她身后站着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约莫四岁,吮着手指。

“我可以进来吗?”赵明问。

小女孩点点头,让到一边。

赵明走进房间,第一眼就注意到桌上的饭菜。

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旁边是几片油光发亮的腊肉,摆放得整整齐齐。然后,那股强烈的腐臭击中了他,来自里间。

“那是什么味道?”赵明指着关着的里间门问。

“妈妈在睡觉。”大一点的孩子说。

“你妈妈在里面?”

小女孩点头:“妈妈很累,睡了很久。但她每天还是会起来给我们做饭。”

赵明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柱爬上来。他走近里间门,敲了敲:“有人吗?”

没有回应。

他推开门,腐臭几乎让他窒息。

床上躺着一具已经高度腐烂的女性尸体,肿胀的皮肤呈现暗绿色,蛆虫在眼眶和口鼻处蠕动。

赵明冲出房间,在走廊尽头呕吐起来。然后他跑下楼,打电话报了警。

警方在二十分钟后抵达,封锁了现场。侦探林志恒是负责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但在看到床上的尸体时也忍不住捂住了口鼻。

“至少死了十天。”法医初步判断。

林志恒转向赵明:“你说孩子们说她们妈妈还在给她们做饭?”

赵明点头,喉咙发紧。

两个女警正在温柔地询问孩子们。大一点的叫小梅,六岁;小的叫小兰,四岁。她们看起来健康,虽然瘦,但没有营养不良的迹象。

“妈妈每天都会做饭。”小梅坚持说,“她做米饭和腊肉,有时候是青菜。”

“那妈妈现在在哪里?”女警轻声问。

小梅指了指里间:“在睡觉。但她会起来做饭。”

林志恒查看了厨房区域——一个简易的炉灶,上面放着锅,里面还有些剩饭。米缸里的米已经不多了,墙上挂着的几块腊肉也所剩无几。

“这些食物足够她们吃十天吗?”林志恒自言自语。

赵明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他的目光落在小梅身上,那孩子正轻轻拍着妹妹的背,就像母亲一样。

“她们怎么活下来的?”林志恒低声对赵明说,“十天,在这种温度下,尸体早就……而且孩子们为什么没生病?”

赵明没有回答。他看见小梅望向里间的眼神,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平静的期待。

“妈妈系着那条蓝色的围裙。”小梅突然说,仿佛在回答一个没人问出口的问题,“她总是唱着那首歌。”

“什么歌?”女警问。

小梅轻声哼唱起来:“月光光,照地堂,虾仔跳,蟹仔爬……”

赵明感到一阵毛骨悚然。那首广东童谣从孩子口中飘出,在这充满死亡气味的房间里回荡,诡异得让他想立刻逃离。

取证人员继续工作,收集证据。

一位年轻的警员从床底下找到一个铁盒子,里面有一些文件和一封信。林志恒接过信,快速浏览。

“死者叫赵华,大陆来的,偷渡客。丈夫早就跑了。”林志恒对赵明说,“信是写给她在广东的母亲的,说希望能攒够钱,把孩子们带出城寨,让她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赵明看着那两个孩子,心里一阵绞痛。在九龙城寨,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多到人们已经麻木。但这一次,有什么不同。

“她们会被送到哪里?”赵明问。

“社会福利署,然后可能送去孤儿院,或者如果大陆有亲戚的话……”林志恒没说完,但赵明明白。这些偷渡客的孩子,往往没有身份,没有记录,就像从未存在过。

当晚,赵明回到自己在城寨边缘的小公寓,却无法入睡。他闭上眼睛就看见那具腐烂的尸体,听见那首童谣。凌晨三点,他起身,决定返回405室。

城寨在夜晚并不安静,各种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麻将的碰撞声、争吵声、婴儿的哭声。

赵明借着昏暗的灯光爬上四楼,封条还贴在门上,但他注意到窗户从外面可以打开。

他小心地翻进房间,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扫过。腐臭味依然浓烈,但现在只剩下食物的香气。赵明走近桌子,惊讶地发现上面有一点米粒,仿佛有人刚刚在这里准备过食物。

他在房间里搜寻,找到了一些之前没注意的东西,墙上的蜡笔画,画着一个女人和两个女孩;一个破旧的布娃娃,被小心地放在角落;厨房里摆放整齐的碗筷。

赵明打开米缸,里面几乎空了。他想象着,一个六岁的孩子,如何每天煮饭,照顾妹妹,如何在母亲尸体的陪伴下度过十个日夜。

“是你在做饭吗,小梅?”他轻声自语。

就在这时,他听见了轻微的脚步声,来自里间。赵明全身僵硬,手电筒的光束颤抖着移向里间门口。

没有风,但门轻轻晃动着。

赵明鼓起勇气,走进里间。尸体已经被移走,但腐臭依然渗透在墙壁和地板里。床上空荡荡的,只有一块深色的污渍。

然而,在床脚处,赵明发现了一条蓝色的围裙,叠得整整齐齐。

他确定之前警方没有注意到这个。

赵明伸手拿起围裙,一股淡淡的肥皂香混在腐臭中。围裙很干净,像是刚刚洗过。

“不可能的。”他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他听见了哼歌声,极其轻微,却清晰可辨:“月光光,照地堂……”

赵明猛地转身,手电筒的光束扫过房间门口。那里空无一人,但哼歌声似乎还在空气中振动。

他逃离了那个房间,心跳如鼓。

第二天,赵明去了社会福利署看望孩子们。小梅和小兰暂时被安置在临时收容所。

“妈妈昨晚来了。”小梅说,她的眼睛明亮而平静。

女社工对赵明摇摇头,示意不要鼓励这种幻想。

“她做了什么?”赵明还是问了。

“她唱了歌,还检查了小兰有没有发烧。”小梅说,“妈妈说,你会帮助我们。”

赵明感到一阵寒意:“你妈妈这么说的?”

小梅点头:“妈妈说,你是个好人,你会确保我们不会分开。”

赵明看着小梅,突然明白了什么。

不是超自然现象,不是一个鬼魂在做饭,而是一个六岁孩子惊人的韧性和智慧。小梅在模仿母亲,维持着正常的假象,直到有人注意到她们。

但那些细节呢?那首童谣?那条围裙?

“小梅,”赵明轻声问,“那条蓝色的围裙,是你收起来的吗?”

小梅疑惑地看着他:“什么围裙?妈妈的是红色的。”

赵明愣住了。他清楚地记得那条蓝色围裙。

“妈妈穿的是红色围裙。”小梅坚持说,“她最喜欢那条红色的。”

赵明回到福利会,查询所有可能的程序,以确保孩子们不会分离。他工作时,总感觉有什么在指引他,一些想法突然出现在脑海中查看那个大陆地址的联系方式,找到一个远房表亲愿意接收孩子们。

一周后,赵明收到通知,小梅和小兰将被送往广东的亲戚家。他前往收容所告诉她们这个好消息。

“妈妈说了谢谢。”小梅突然说,当赵明准备离开时。

赵明转身:“什么?”

“妈妈说谢谢。”小梅重复道,然后凑近低声说,“蓝色的围裙很漂亮,是爸爸给的礼物。她不想让警察拿走。”

赵明站在那里,无法动弹。

在送孩子们去车站的那天,小梅塞给赵明一张皱巴巴的纸。在去广东的船上,赵明打开它,那是一幅蜡笔画,画着三个身影——两个小女孩,和一个模糊的蓝色身影,站在灶台前。

画的底部,是小梅笨拙的字迹:“谢谢赵叔叔。妈妈说再见。”

赵明把画收进外套内袋,感觉一阵奇怪的温暖。他抬头望向九龙城寨的方向,想起小梅曾说过的一句话:“妈妈的爱比死亡更强大。”

他不知道那是否真的是一个孩子的智慧,还是别的什么。但他知道,在某些地方,比如九龙城寨的阴影中,有些东西无法用常理解释。

而那些东西,有时是以爱的形式存在的。

多年后,当赵明收到小梅从广东寄来的信,说她考上了师范学校,要成为一名教师时,随信附着一张旧照片——一个年轻女子站在两个小女孩身后,穿着一条红色的围裙。

但在照片的角落,灶台上的挂钩上,隐约可见一条蓝色的围裙。

赵明微笑了,他始终没有完全理解1983年夏天发生的那些事,但他知道,有些事情,不需要完全理解。

在九龙城寨的传说中,偶尔还会有人提起“鬼妈妈煮饭”的故事,而赵明总是保持沉默。他知道,爱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能跨越生与死的界限,在热米饭和腊肉的香气中,延续到永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