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联的江山,全是梗!!! > 第85章 账目迷踪与翰林献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5章 账目迷踪与翰林献策

军饷账目出现不明缺口?三千两白银不翼而飞,经手人竟与周廷儒有关?

舒良带来的这个发现,像一条冰冷的毒蛇,骤然缠上了林锋然因定下“围魏救赵”奇策而稍感振奋的心弦。备战的关键时刻,军需命脉上竟出了如此纰漏?是贪腐?还是……更恶毒的阴谋?周廷儒这伙人,在朝堂上攻击新政不成,竟将黑手伸向了前线的粮草军饷?他们想干什么?拖延出兵?制造混乱?还是想借此扳倒户部中支持新政的官员?

一股混杂着被背叛的暴怒和对局势失控的寒意,瞬间席卷了林锋然全身。他猛地站起身,一把夺过舒良呈上的账目核对手札,目光死死盯住那几行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关联人名。

“消息……确实吗?有没有打草惊蛇?”林锋然的声音因极度的愤怒而压抑得嘶哑。

“千真万确!奴婢反复核对了三遍!山西清吏司拨付的银两,大同郎中药局的入库记录,还有药材市场的采购市价,完全对不上!三千两银子,足够买下小半个大同城的药材了!那药局绝无可能悄无声息地吞下这笔巨款!奴婢是以核对军需为名暗中查账,并未惊动山西司和药局的人。”舒良跪在地上,语气肯定,但带着后怕。

“好!好一个周廷儒!手伸得真长!”林锋然气极反笑,眼中杀机四溢,“给朕继续查!暗中查清这笔银子到底流向了哪里!是经手的胥吏贪墨了?还是……流向了某些不该去的地方?特别是给朕盯死那个山西清吏司的郎中!还有周廷儒!朕倒要看看,他们想用这笔钱做什么!”

“奴婢明白!只是……此事牵涉军需,又值用兵之际,若大张旗鼓查办,恐动摇军心,也容易让背后之人狗急跳墙……”舒良担忧道。

“朕知道!”林锋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踱步思索,“不能明查,就暗访!你亲自去办!动用你在户部信得过的人,从银钱流转的各个环节悄悄入手,账目、银票、经手人、接收方……给朕一寸一寸地捋!但要绝对隐秘,绝不能让人察觉朕已在查此事!另外,通知大同镇守太监,让他以巡视军备为名,暗中查一下那个郎中药局的底细和近日动向!”

“奴婢遵旨!定当小心行事!”舒良重重磕头,领命而去。

安排完清查账目之事,林锋然的心却丝毫无法轻松。内鬼就在身边,而且可能正掐着大军的粮草命脉!这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让他坐立难安。他需要尽快找到替代方案,确保奇袭大军的后勤无忧。

他立刻传旨户部尚书,以“加强战备、预作筹划”为名,命其从内帑和太仓库中,另行秘密筹措一笔同等数额的军饷和粮草,由绝对可靠的干员负责,随时准备接济前线,以防不测。同时,严令兵部对大同方向的军需调运加强复核,双轨并行。

处理完这燃眉之急,林锋然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转回最重要的军事决策上。“围魏救赵”方略已定,但细节仍需完善,尤其是如何应对瓦剌主力可能做出的反应,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奇袭效果。

他再次传召徐光启。这一次,他不再询问具体战术,而是提出了一个更宏观的问题:“徐卿,若奇袭成功,也先被迫回援,我军是应趁其慌乱,出城追击,力求重创?还是应固守城池,消化战果,待其师老兵疲再图后计?亦或……可有第三策,能一举锁定胜局?”

这个问题,关乎整个战局的后续发展,考验的是战略眼光。

徐光启闻言,沉思良久,方才谨慎答道:“陛下,兵法云‘归师勿遏’。也先若仓促回援,其心必躁,其势犹猛,我军若出城浪战,胜败难料,即便小胜,若折损过大,亦非上策。固守待机,虽显稳妥,然恐失一举破敌之良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臣以为,或可取其中道,兼用正奇。可命奇袭之师,不必急于返程,而是避其锋芒,绕道迁回,在其归路上险要处设伏,或不断袭扰其粮道、后卫,使其寝食难安,疲于奔命。同时,宣大守军可佯装出城追击,虚张声势,牵制其主力。待其师老兵疲,士气低落,进退维谷之际,我再以精骑侧击,或可收奇效。此所谓‘以正合,以奇胜’。此外,亦可利用也先回援,后方空虚之机,密令辽东或蓟镇精锐,伺机出击瓦剌侧翼,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以正合,以奇胜……首尾不能相顾……”林锋然咀嚼着这句话,眼中亮光越来越盛。徐光启此策,不仅考虑了战术,更上升到了战役层面,将奇袭的效果最大化,充满了积极的进取心,而非单纯的防守或冒险!这正是他需要的大局观!

“好!此策大善!”林锋然击节赞叹,“徐卿果然大才!就依此策,完善方略!你将这‘正奇相合、多方联动’的后续应对方案,详细写来,朕要与众将商议!”

“臣遵旨!”徐光启感受到皇帝的激赏,心中激动,躬身领命。

在舒良暗中追查账目、徐光启完善方略的几天里,林锋然一边处理日常政务,应对周廷儒一党依旧不依不饶的琐碎攻讦,一边将相关进展和遇到的难题,继续通过奏章副本的方式,悄然送至西暖阁。

江雨桐的批注依旧精辟。在军饷账目疑点旁,她批注道:“账目之弊,根在流程。陛下另筹军需,乃应急良策。然长远计,当严核军需奏销流程,引入第三方(如都察院或户科)会核,并定期审计,方可防微杜渐。” 而在徐光启的“正奇相合”策旁,她则批注道:“徐子此策,颇具胆略。然‘多方联动’关键在于时机与默契,需有可靠迅捷之联络通道统一指挥,否则易为敌所乘。陛下当慎选前线统帅,并授其临机专断之权。”

这些批注,总能从更高、更本质的层面提出建议,让林锋然受益匪浅。他越发觉得,有江雨桐在暗中参赞,有舒良、徐光启这样的实干之才在明处效力,自己应对这复杂局面的底气足了许多。

几天后,舒良的秘密调查有了初步结果。他深夜密报:“皇爷,奴婢顺着银票流向暗中查访,发现那三千两银子,几经周转,最后……最后流入了一家名为‘隆昌号’的绸缎庄,而这家绸缎庄的东家……是周廷儒夫人的堂弟!更可疑的是,隆昌号近日并未大宗进货,反而……反而有几笔不明去向的大额支出,收款人信息模糊!”

银子流进了周廷儒亲戚的绸缎庄?还支出不明?这绝不仅仅是贪腐!很可能是政治黑金!是用来收买人心、构陷忠良?还是……有更可怕的用途?

林锋然心中警铃大作,但他强压下立刻抓人的冲动,吩咐舒良:“继续盯死隆昌号和周廷儒!查清那些钱的最终去向!但要放长线,钓大鱼!朕要看看,他们到底想用这笔钱玩什么花样!”

“奴婢明白!”

与此同时,徐光启也将完善后的方略呈上。方案极其详尽,甚至考虑了不同天气、敌情下的多种预案,显示出极强的策划能力。林锋然仔细阅后,大为满意,决定采纳此策,并提升徐光启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六品),参与军机,专司赞画。

就在林锋然以为内查外备均已就绪,只待时机发动奇袭时,边关再传急报!不是瓦剌,而是辽东!

建州左卫指挥使紧急上奏:锡伯部联合了几个小部落,突然出兵围攻建州左卫的“示范农庄”和周边村寨,扬言要“铲除明国走狗”,战斗激烈!建州左卫虽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农庄危在旦夕!请求朝廷火速发兵救援!

锡伯部果然动手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是受了也先的指使?还是想趁火打劫?若是示范农庄被毁,不仅前期“文化融合”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会沉重打击那些亲近大明的女真部落的信心!

“陛下!是否调辽东明军救援?”兵部尚书急问。

林锋然看着急报,脸色阴沉。辽东明军一动,很可能被也先和锡伯部牵制,就无法配合大同方向的奇袭行动了!但若不救,建州左卫必遭重创,北疆战略将受严重影响!

救?还是不救?两难抉择!

就在这时,舒良匆匆送来西暖阁最新的批注。林锋然急忙展开,只见在辽东急报的副本旁,江雨桐清秀的字迹写道:

“锡伯部此时发难,意在牵制,乱我部署。陛下不可为其所惑。建州左卫不可不救,然救之需智取。或可效‘围魏救赵’故智,明面上大张旗鼓调兵,做出驰援姿态,暗地里……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死士,携重金密赴与锡伯部有仇的东海女真库尔喀部,许以重利,令其出兵袭击锡伯部后方!同时,密令建州左卫,依寨固守,拖延时日。如此,锡伯部腹背受敌,必自退矣。”

驱虎吞狼!借力打力!

林锋然眼中精光爆射!江雨桐此计,简直神了!不仅化解了眼前危机,还能进一步挑起女真内部矛盾,削弱锡伯部!

“好!太好了!”林锋然激动不已,立刻下令:“就按此计行事!命辽东镇守太监和总兵官,依策办理!要快!”

旨意发出后,林锋然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心中的巨石落下大半。有江雨桐运筹帷幄,有徐光启、舒良等尽心效力,他面对再复杂的局面,也多了几分底气。

然而,他这刚刚舒缓的心情,在第二天清晨,被一份来自宣大前线的、内容截然不同的密报彻底打破。

密报是大同镇守太监亲笔所写,语气极其凝重:

“陛下,奴婢近日暗中查访军中风闻,得知一骇人消息!军中似有流言,言说……言说此次瓦剌大军压境,乃是朝中有人……有人私通外寇,欲……欲借刀杀人,谋……谋害陛下!流言隐约指向……指向宫中贵人……奴婢闻之,魂飞魄散,不敢隐瞒,万望陛下圣察!”

(第85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