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指示学:我程度能不能指示 > 第256章 继续扒赵东来的警服(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6章 继续扒赵东来的警服(6)

“接到群众举报?” 郭文建厅长冷哼一声,目光锐利如刀,直刺赵东来,“赵东来同志,我现在正式通知你,我受省公安厅党委以及省纪委的联合委托,依法依规对你启动组织纪律审查和调查程序。请你认清形势,端正态度,配合调查!”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冰冷的程序正义感。

郭厅长的动作雷厉风行。

在接到祁同伟的明确指示后,他立刻亲自部署,抽调精干纪检力量,组成专案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将赵东来、市局刑侦支队支队长、负责此案的刑侦一大队大队长,以及具体经办郑西坡、郑乾、张宝宝案子的几名骨干警员,全部带回了省公安厅指定地点,实行隔离审查。

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干净利落,彻底断绝了内外串供的可能。

被带到专门的审查房间,赵东来内心的傲气却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他猛地抬起头,毫不畏惧地迎着郭文建的目光,声音里充满了愤懑和挑衅:“郭厅长!你们这是滥用职权!是胡作非为!我要向京州市委、向达康书记,向省委、向沙瑞金书记实名投诉你们省公安厅!凭什么无缘无故对我这个市局局长进行审查?你们有确凿证据吗?”

他底气十足,自恃有李达康作为坚强后盾,甚至在省委也有沙瑞金可能出于制衡需要考虑而对他有所维护,连祁同伟他都不完全放在眼里,更何况一个主要负责内部纪律、看似没有直接人事权的副厅长?

他打心眼里不太看得起这种“搞内务”的同志。

“赵东来!注意你的言辞和态度!” 郭文建见赵东来如此嚣张,脸色一沉,重重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桌上的茶杯都晃了晃,“你现在是在接受组织的严肃审查和调查!你现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态度,都直接影响组织对你的判断!我再问你一遍,在办理郑西坡、郑乾、张宝宝案件的过程中,你到底有没有指使或默许下属,对当事人进行诱供、刑讯逼供?!”

“诱供?刑讯逼供?” 赵东来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脸上露出夸张的不可置信的表情,“老郭,咱们都是在公安战线干了十几二十年的老警察了,最基本的纪律红线、法律底线能不清楚吗?这种低级错误,我怎么可能会犯?你这是对我的侮辱,也是对全体一线办案民警的侮辱!”

他试图用“老警察”的身份拉近距离,并反过来指责郭文建。

“赵东来!” 郭文建的声音更加冰冷,他彻底被赵东来这种轻慢、抵赖的态度激怒了,“我最后警告你一次,端正你的态度!‘老郭’也是你现在能叫的?看来你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处境!你现在是涉嫌严重违纪的审查对象!收起你那套官架子!老老实实交代你的问题!把你在郑西坡案件中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讲清楚!”

郭文建平时就对赵东来有些看法。这个赵东来,仗着有李达康撑腰,平时到省厅开会经常迟到早退,工作汇报能简则简,有时候甚至越过省厅直接向市委甚至省委汇报,那架子摆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省厅的一把手。

如今落到自己手里,竟然还敢如此嚣张,简直是目无组织纪律,藐视审查权威!

赵东来被郭文建这番毫不留情的呵斥噎了一下,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老郭”这个称呼,在非正式场合他以前也叫过,郭文建虽然不苟言笑,但也没像今天这样直接驳斥。

他意识到,对方这次是动真格的了,而且丝毫不给他留任何情面。

那股一直支撑着他的底气,似乎开始有些动摇,但他仍然强撑着,不肯轻易就范,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对策,以及如何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让李达康书记知晓这里发生的一切。

审查室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郭厅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赵东来强作镇定的脸上,语气冰冷得不带一丝温度:“赵东来,我劝你不要再心存任何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你以为你不开口,我们就拿你没办法吗?”

他伸手指了指墙壁,仿佛能穿透过去看到隔壁房间的情形,“就在你的隔壁,你们市局刑侦支队的支队长,还有负责具体办案的一大队大队长,此刻也正在接受我们纪检部门的隔离审查!你觉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组织纪律性,能比你赵东来更硬吗?”

这话如同重锤,狠狠敲在赵东来的心上。

他最担心的就是手下人顶不住压力。

但他脸上依旧是一副愤慨和不服的神情,梗着脖子回应:“我对你们省厅这种毫无根据、无缘无故就对一线办案同志发起审查调查的行为,表示最强烈的不满和严正抗议!你们这是在打击办案人员的积极性,是在破坏汉东的公安工作!我保留向京州市委、向省委主要领导反映情况、追究你们滥用职权责任的权利!”

他试图用“大帽子”来反击,维持自己最后的体面和抵抗。

而在隔壁的另一间审查室里,气氛同样紧张。几名身着规范制服、表情严肃的省厅警务督察总队和纪检监察干部,正围绕着一张桌子,对市刑侦支队长进行问询。

桌上摆放着厚厚的案卷材料和一台正在播放监控片段的笔记本电脑。

“王支队长,请你明确回答,在办理郑西坡、郑乾、张宝宝一案过程中,你们是否存在诱供、刑讯逼供或者栽赃陷害的行为?” 为首的督察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没有!绝对没有!” 王支队长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回答得斩钉截铁,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被冤枉的委屈和愤懑,“我们都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办案程序进行的,全程文明执法,怎么可能搞那些歪门邪道?这纯粹是嫌疑人为了脱罪进行的恶意诬告!”

督察并不为所动,他操作了一下电脑,调出一些记录,然后目光锐利地看向王支队长:“好,那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时间点。根据现有的监控记录和出入登记,从当天晚上11点31分,到次日凌晨2点25分,这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嫌疑人郑西坡既不在指定的拘留室,也不在任何一间询问室里。王支队长,请你解释一下,这段时间,嫌疑人人在哪里?你们在做什么?”

王支队长眼神闪烁了一下,但很快恢复镇定,语气轻松地解释道:“哦,这个时间段啊。我们是在进行轮流审讯前的准备和心理攻坚。有时候为了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需要变换环境,或者在非正式场所进行一些……政策宣讲和思想教育。这并不违反规定。”

督察面无表情,继续追问:“那么,凌晨3点12分,你们开始对郑西坡进行正式讯问。选择在这个人体机能最低、最疲惫的时间点进行高强度审讯,是出于什么考虑?”

“凌晨是人最困倦、心理防线最脆弱的时候,这是基本的审讯策略,有利于快速获取真实口供,提高办案效率。” 王支队长对答如流,显然对此早有准备。

“还有一个问题,” 督察的目光更加锐利,“根据记录,郑西坡当时被关押在拘留区最里面的那个房间。而那个房间,以及通往那个房间走廊的摄像头,据你们提交的报告显示,‘刚好’在那个时候出现了故障,无法提供监控影像。王支队长,这会不会太巧合了一点?”

听到这个问题,王支队长嘴角甚至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些许不屑的冷笑。这种小把戏,他玩得太多了。

从他踏入警界以来,为了拿下那些难啃的骨头,类似“摄像头故障”、“临时换地方谈话”的操作,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了,早就轻车熟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高效”办案模式。

他甚至私下里颇为得意,靠着这套包括“大记忆恢复术”在内的手段,他获得了不少案子的关键口供,还得了个“汉东神探”的诨号。

他心里甚至有些怨气:要不是上面没人赏识,就凭他这破案率,早就该脱离这辛苦的一线,坐上市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宝座,穿上象征高级警官的“白衬衫”了!

“同志,这确实是巧合。” 王支队长摊了摊手,一脸无辜,“我们市局的设备老化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后勤部门可以作证。那个摄像头确实是坏了,我们已经报修了。总不能因为摄像头坏了,我们就不办案了吧?”

他这套说辞早已演练过无数次,自信能够搪塞过去。

然而,他并不知道,省厅这次是有备而来,他过往那些“辉煌战绩”和惯用手法,早已被纳入调查的视线之内。

他这份自以为是的镇定和熟练的抵赖,正在将他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第三个房间到第七个房间,是一大队长、几名办案警员的审查室!

”详细说说!“一名督察拿起手中的笔,另一名警察准备记录。

”同志,我们是奉命行事,傍晚,我们接到大队长的命令,由张组长带领,去城西郑西坡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