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了,程书记,田书记,你们都不要激动。”沙瑞金抬起双手,向下虚按了按,试图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

他环视一周,目光从每一位常委脸上扫过,清晰地捕捉到大多数人眼神中对“扩大化”的抵触和担忧。

他知道,在程度那顶“不信任汉东干部群众”的大帽子压下来之后,如果自己再强行推动全面深挖,不仅会遭遇更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引发更强烈的反弹,导致班子内部公开分裂。这绝非上策。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沉稳而略带一丝无奈,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针对这次‘赵立春’、‘李达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我提议,我们省委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原则,可以考虑划出一条明确的时间红线。”

他刻意放缓语速,让每个字都清晰入耳,“给那些曾经犯过一些错误、存在一些问题的同志,一个有限的时间窗口。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只要主动向组织说清楚问题,无论大小,我们都本着宽容的态度,原则上既往不咎,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加强了语气:

“但是!”这个转折词让所有人精神一振,“我事先郑重说明,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心存侥幸,隐瞒不报,企图蒙混过关,事后又被我们查出来,那就不要怪省委、怪纪律不讲情面,必定从严从重处理!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沙瑞金的话音刚落,高育良立刻接口,脸上挂着惯有的、温和而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

“沙书记这个提议非常深刻,充满了辩证法,既体现了组织的严肃性,又展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我个人非常赞同沙书记的提议!给同志们一个主动认识错误、纠正错误的机会嘛,这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稳定大局。”他的表态,迅速为这个方案定下了支持的基调。

沙瑞金满意地看了高育良一眼,随即再次强调,目光扫过众人,带着警告意味:

“育良书记说得对。我再强调一遍,主动反映和被动查出,性质完全不同!有问题反映问题,这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程度也紧跟着表态,他的支持更侧重于策略层面:

“沙书记说得深刻!这样处理,既表明了省委坚决反腐的坚定态度,立下了规矩,又能有效地给广大干部敲响警钟,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前工作的冲击。我完全支持!”

眼见着沙瑞金、高育良、程度这三位在常委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已经达成一致,原本还有些犹豫或持不同看法的其他常委,如吴春林、常正义等人,也纷纷顺势表态,表示拥护沙书记的提议。

田国富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大势已去,最终也只是阴沉着脸,勉强点了点头。

沙瑞金看着眼前“统一”的意见,心中却并无多少喜悦,反而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这所谓的“划红线、给时间”,本质上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和绥靖。

正如程度之前毫不留情指出的,现在的汉东,经不起更大的震荡了。如果经济连续几个季度下滑,莫说上面可能会追究他驾驭全局不力的责任,就算上面不问责,他自己也无颜再坐在这个省委书记的位置上。

其实,在场这些久经官场的常委们,谁心里不清楚呢?

这种“划红线”的做法,大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都见识过甚至操作过。效果如何?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

初期可能会掀起一阵“反映问题”的热潮,但上交上来的,多半是一些工作方法简单、接待超标、收受土特产之类不痛不痒的“小问题”,用于应付检查、表明态度是足够了。

而那些真正涉及核心利益、触及法律红线的大问题,那些像赵立春、李达康那样的人,怎么可能因为这样一道“红线”就主动坦白?

他们哪一个不是心存侥幸,哪一个不是精心编织关系网、隐藏罪证?

最终,这类行动大部分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在收缴了一些违规礼品、通报批评几个无关紧要的干部之后,便不了了之,一切又仿佛回到了原点。

真正的硬骨头,比如那个至今逍遥法外的赵瑞龙及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大问题,就算将来拿到了真凭实据,想要让他们乖乖认罪伏法,也绝非易事。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暗流之中。

“程书记,你现在分管全省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担子很重。”沙瑞金的目光转向程度,语气显得格外郑重,“谢省长,你要全力配合好程书记的工作,你们二位要通力协作,争取让我们汉东的经济尽快止跌回升,再上一个新台阶!”

他的话语中带着殷切的期望,也透露出几分不容置疑的命令意味。

这番安排背后,是沙瑞金难以宣之于口的窘迫。

他对经济工作一道,确实算不上精通。早年任职的彩云省是内陆省份,经济基础薄弱,在全国排名常年靠后,那种环境下积累的经验,与汉东这样的经济大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后来虽然到了部委,开阔了眼界,但终究缺乏在发达省份主政一方、亲身驾驭复杂经济局面的实战经历。

用一句过去流行的话来形容,他沙瑞金在汉东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可这一年多摸下来,成功的经验没摸索出多少,遇到的麻烦和暗礁却层出不穷。

他不得不承认,汉东本土的干部确实能干,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汉东的Gdp才能常年稳居全国第三,甚至一度超过了经济底蕴深厚的邻居江南省。

这原本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如果他能保持住这个势头,甚至有所突破,那么凭借汉东这块金字招牌,他未来未必不能先程度那位背景深厚的老丈人一样,更进一步,进入那核心的舞台。

然而,去年第四季度突如其来的经济下滑,如同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全年Gdp数据已经出炉,汉东省不仅在总量上被江南省反超,连增速也落在了后面。这份难看的成绩单,成了他仕途上显眼的污点,也让他在上级面前有些抬不起头。

形势比人强。沙瑞金深知,如果再不能稳住经济,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将成为泡影。

无奈之下,他只能做出妥协,将一部分原本属于省委书记的经济决策和协调权,让渡给在搞经济上确实有一套的程度。这是一种权力的交换,用实权换取政绩,换取渡过眼前难关的可能。

至于常务副省长谢贤林,沙瑞金内心早已有了定论。

他之前曾专门找上级谈过,言辞恳切地表示自己在汉东工作一年,与班子成员磨合得非常好,已把汉东视为第二故乡。

他“本着对汉东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原则”,恳请组织上能“空降”一位能力强、视野开阔的省长下来“配合”他的工作。

为了佐证这个请求的“必要性”和“纯粹性”,他还煞有介事地分析了省内几位潜在人选:

高育良:虽然在吕州市长、市委书记任上政绩不俗,但缺乏县区等基层全面主持工作的经验,并非省长的最佳人选。而且年纪偏大,也不符合干部年轻化的导向。

谢贤林(常务副省长):这位同志能力尚可,但还需要“沉淀沉淀”,目前看来还不足以挑起省长这副重担。

李达康:搞经济确实是一把好手,可惜自身不干净,出了严重问题,令人扼腕。

最后,他把话锋引向了程度,语气充满了“遗憾”和“欣赏”:

“不瞒组织说,其实我个人最看好的还是程度同志。他年富力强,思路开阔,无论在搞经济还是抓组织建设方面,都展现出了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的特质,成绩也有目共睹。”他话里话外把程度夸得像朵花一样,“可惜啊,就是入常时间稍短,资历尚浅。我个人觉得,可以先让他在省委副书记、京州市委书记的岗位上再历练一下,积累更全面的经验。”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沙瑞金的核心意思就是:当下的汉东,放眼望去,竟无一人可堪省长重任!为了汉东的长远发展,迫切需要上级伸出援手,选派一位得力干将下来。

这番看似从工作出发、大公无私的汇报,实则充满了沙瑞金的精妙算计:既阻止了高育良或本地派上位,避免尾大不掉;

又暂时按住了风头正劲的程度,为自己争取了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个空降的省长,根基浅薄,更容易被他这个书记所掌控。一举数得,可谓老谋深算。

上级组织部门没有当场答应沙瑞金。

两位地方主官先后空降?虽然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但事实验证,这样的问题非常多,首先是本地干部的抵触。

其次还要考虑水土不服的问题.......总之问题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