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77章 兽医——兽语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消毒水的气味混着猫砂的尘土,在诊室的日光灯下凝成细密的雾。林夏摘下听诊器,金属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凌晨三点接生的那只难产柯基,母犬颤抖的腹部还在他掌心留下余温。玻璃门外传来抓挠声,橘猫正用爪子拍打着诊疗台,项圈上的铃铛叮当作响——这只流浪猫在诊室安家三年,早已把自己当成了编外助手。它总爱跳上诊疗台,用肉垫按住挣扎的小动物,仿佛在说别闹,乖乖看病。

手机在白大褂口袋里震动,妻子发来女儿的照片。扎着羊角辫的朵朵抱着新买的玩具狗,鼻尖还沾着颜料,留言写着:爸爸,毛毛又咳嗽了,你什么时候回家看病?毛毛是朵朵用袜子缝制的玩偶,最近成了父女俩视频通话里的固定。看着照片里女儿期待的眼神,林夏的喉咙有些发紧,他已经连续三周没准时下班了。

这是林夏在仁爱宠物医院工作的第七年,也是最艰难的一年。三个月前,院长突然宣布要引进AI诊疗系统,理由是隔壁新开的智能宠物医院抢走了半数客源。林夏攥着那份计划书站在员工会议上,消毒水的味道突然变得刺鼻,他想起刚入行时在乡镇兽医站,用体温计量小猪体温的场景,那些带着猪粪味的清晨,此刻竟显得如此温暖。那时的他跟着老兽医翻山越岭,背着沉重的医药箱,只为给生病的家畜看病。

林医生,3号诊室的泰迪不肯量体温。实习护士小周探进头来,白大褂下摆沾着猫毛。这个从农业大学毕业的姑娘,总让林夏想起七年前的自己——同样在动物的抓咬中学会安抚技巧,同样在深夜的急诊室里为抢救成功欢呼。小周怀里的泰迪犬还在呜咽,爪子紧紧勾着她的袖口,口水把她的衣服洇湿了一片。

林夏从抽屉里摸出一小包鸡肉冻干,蹲在诊疗台前发出轻柔的呼唤。泰迪湿润的黑眼睛盯着冻干,喉咙里的呜咽渐渐变成期待的哼唧。当冰凉的体温计滑进直肠时,小家伙只是轻轻抖了一下,尾巴却依然摇个不停。小周在一旁惊叹:林医生,你真的会说动物的语言!

这话让林夏想起二十年前的夏天。高考落榜的他跟着村里的老兽医走街串巷,第一次见识到给牛接生的震撼场景。老兽医布满老茧的手在牛腹中摸索,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暴躁的母牛竟渐渐安静下来。记住,老人擦着额头的汗水,动物不会说话,但它们的眼睛会告诉你一切。有一次,一头生病的老牛看到老兽医来了,竟然流出了眼泪,那一幕让林夏终生难忘。

AI诊疗系统上线那天,诊室的白墙多了块巨大的显示屏。电子合成音机械地播报着:请将宠物放置在扫描台上,系统将在30秒内完成诊断。林夏看着金毛犬被主人抱上冰冷的仪器,原本活泼的尾巴垂得低低的,眼神里满是恐惧。检测报告出来得很快,但林夏坚持要再做一次触诊:系统显示肠胃正常,但可乐的腹部有抵触反应。主人有些不耐烦:机器都查了,还浪费什么时间?

深夜的手术室,无影灯将林夏的影子投在墙上。打开可乐的腹腔时,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十二指肠里卡着个毛绒玩具,正是主人三天前丢失的钥匙扣。小周举着手术灯的手微微发抖:如果只信AI......她没说完的话在空气中凝固,手术器械碰撞的声响格外清晰。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当可乐终于脱离危险时,林夏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某个暴雨倾盆的傍晚。浑身湿透的流浪狗被人用纸箱送到医院,后腿血肉模糊,电子诊断显示只是普通外伤。林夏却注意到小狗急促的呼吸和异常的瞳孔,坚持要做全面检查。当ct影像显示出脾脏破裂时,院长站在他身后沉默良久:小林,你是对的。小狗在手术台上苏醒过来时,虚弱地舔了舔林夏的手,仿佛在表达感谢。

接下来的日子,林夏开始了与科技的博弈。他在AI系统里添加行为学分析模块,将动物的眼神、尾巴动作、呼吸频率等纳入诊断参数。每天下班后,他都会留在诊室记录不同病症的动物行为特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画满波形图和简笔画。小周主动加入这个计划,她开发的小程序能自动识别宠物的焦虑指数,在诊疗时实时提醒主人安抚。他们经常在医院加班到深夜,饿了就泡一碗泡面,累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儿。

当宠物医院推出双诊断服务时,质疑声和掌声同时响起。有些客户冲着AI的快速诊断而来,却被林夏的细致检查留住。有位带着缅因猫的女士感慨:机器说它只是普通感冒,但林医生发现它指甲缝里的伤口,那是我新养的小狗抓的,这个细节AI永远发现不了。渐渐地,医院的口碑越来越好,来看病的宠物也越来越多。

某个周末的清晨,林夏难得准时下班。他带着朵朵来到宠物救助站,女儿怀里的毛毛换上了新的病号服。当朵朵学着爸爸的样子,用棉签给流浪小猫清理伤口时,林夏蹲在一旁指导:要轻轻吹一吹,这样就不疼了。小猫舒服地眯起眼睛,用头蹭着朵朵的手心。救助站里还有许多等待救治的小动物,它们的眼神里既有恐惧,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暮色降临时,救助站的白炽灯亮起。朵朵突然指着角落里的纸箱:爸爸,那只小狗在哭!林夏走过去,看见瑟瑟发抖的幼犬,后腿有明显的陈旧性骨折。他抱起小狗,感受到小家伙在怀里微微战栗,眼睛里映着自己的倒影。我们带它回家好不好?朵朵仰起脸,眼神里满是期待。妻子一开始有些犹豫,但看着女儿和小狗相处的温馨画面,还是同意了。

那天晚上,林夏在书房给小狗检查伤势。朵朵举着台灯,认真地当起小助手。妻子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笑着摇头:我们家都快成宠物医院分院了。林夏给小狗戴上自制的护具,转头对女儿说:以后它就是我们家的新成员,就叫它吧。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希望的伤势逐渐好转,开始在家里欢快地奔跑。

AI诊疗系统仍在不断升级,但林夏的诊室始终保留着最原始的温度。他在墙上挂了块小黑板,每天记录不同动物的小秘密:橘猫橘子讨厌吹风机,柯基乐乐害怕绿色塑料袋,布偶猫绵绵最喜欢被挠下巴......这些数据永远无法被算法替代,因为它们来自无数个与动物对视的瞬间。有一次,一只经常来打针的小狗,看到黑板上写着自己的名字,竟然兴奋地叫了起来。

一年后的宠物医疗论坛上,林夏的演讲引发了轰动。大屏幕上播放着他和小周制作的视频,展示AI与传统诊疗结合的案例。当画面切换到希望在草地上奔跑的镜头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位年轻兽医提问:在科技主导的时代,我们的价值在哪里?

林夏望向窗外,诊室里的橘猫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小周蹲在地上给泰迪梳毛,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和宠物沐浴露的混合气味。我们的价值,他举起手中的听诊器,金属表面映着窗外的蓝天,在于能听到机器无法捕捉的生命韵律,在于能读懂动物眼神里的恐惧与信任。科技是工具,但人心才是治愈的良药。他讲述着自己从一个乡村兽医助理,到如今探索人与科技协同的历程,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

散场时,朵朵抱着希望来接他。小狗欢快地扑进林夏怀里,尾巴扫过他的白大褂。女儿仰起脸:爸爸,毛毛今天也做手术了,我给它治好了心脏病林夏抱起女儿,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做得好,我们的小兽医。朵朵咯咯地笑着,笑声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希望在草地上追逐着自己的尾巴,朵朵的笑声清脆如铃。林夏看着妻女的背影,想起老兽医临终前的话:兽医这行,治的是病,救的是心。他握紧朵朵的小手,掌心传来的温度,和诊疗台上那些毛茸茸的生命一样温暖而真实。他知道,只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就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行业里,继续书写属于自己和动物们的温暖故事。

在医院的储物柜里,林夏珍藏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从医以来遇到的每一个病例,每一个感动瞬间。他时常翻开看看,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而在医院的走廊里,一面照片墙记录着那些被治愈的小动物和它们主人的笑脸,这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肯定。林夏明白,他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在守护一个个温暖的家庭,在科技与情感之间,寻找着最温暖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