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沙漠里,一场当地盛大的节日悄然降临。工地上的当地工人早早收了工,换上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带着家人赶往市集——那里有歌舞表演、特色美食,到处都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氛围。
守业站在工棚门口,看着远处市集方向传来的欢声笑语,听着陌生的节日乐曲,心里空落落的。工友们有的凑在一起打牌,有的躺在床上休息,可这份喧闹丝毫驱散不了他心里的孤寂。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晚晴和晓宇的合照,照片里母女俩笑得眉眼弯弯,背景是家乡的龙滩,水草丰美,阳光和煦。
节日的夜晚,当地工人还在工棚外燃起了篝火,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烤肉的香气顺着风飘过来,勾得人食指大动。守业被工友拉着一起凑热闹,手里拿着当地的特色饮品,却尝不出任何滋味。他看着眼前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歌舞,脑海里全是家乡的节日场景——春节时,晚晴会做一桌子丰盛的饭菜,贴春联、放鞭炮;元宵节时,一家人会去逛灯会,晓宇会缠着他买糖葫芦。
“守业,来喝一杯!”工友举起酒杯,笑着对他说。守业勉强笑了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暖不了他冰凉的心。他想起去年春节,自己也是在工地上度过的,晚晴发来视频,镜头里晓宇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红包,对着屏幕喊“爸爸”。那一刻,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家,和妻儿团聚。
篝火渐渐旺了起来,当地工人的歌声越来越响亮。守业却悄悄退了出来,回到冷清的工棚里。他躺在硬板床上,拿出手机,翻看着晚晴发来的视频。视频里,晓宇正在学走路,跌跌撞撞地扑向晚晴的怀抱,嘴里喊着“妈妈”;晚晴笑着抱住她,眼里满是温柔。守业看着看着,眼眶就红了,思念像潮水一样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给晚晴发了一条信息:“这边在过当地的节日,很热闹,可我心里却很想你们。晓宇现在睡了吗?有没有乖乖吃饭?”发送完信息,他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直到眼睛酸涩,才慢慢放下手机。
夜深了,外面的篝火渐渐熄灭,欢声笑语也渐渐散去。工棚里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铁皮顶的“呼呼”声。守业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满是对妻儿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他想起自己离开家时的承诺,想起晚晴期盼的眼神,想起晓宇稚嫩的脸庞,心里一阵愧疚。
他坐起身,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他必须尽快完成项目,拿到工程款,然后立刻回家,再也不离开她们娘俩。他不想再错过晓宇的成长,不想再让晚晴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不想再在异国他乡的节日里,忍受这份刺骨的孤独。
烟燃尽了,守业把烟头掐灭,重新躺下。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家团圆的画面:晓宇扑进他怀里,喊着“爸爸”;晚晴笑着为他端上热饭菜;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聊天。这个画面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在异国他乡的漫漫长夜,也给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
他知道,孤独是暂时的,分离也是暂时的。只要心里牵挂着彼此,只要朝着团圆的目标努力,就一定能等到相聚的那一天。在这个陌生的节日里,他把对妻儿的思念藏在心底,化作努力工作的动力,盼着早日回家,与家人共度每一个温馨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