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统一了战国 > 第52章 棋落雒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机将至”四个字,如同在布满阴云的天空撕开了一道缝隙,透下些许亮光。姬延站在咸阳城门口,脚下是秦宫御道的石板,身后是欢呼震天的胜利之师,身前是匍匐在地的秦国降臣,但他的心,已随着那墨家弟子带来的讯息,飞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座风云诡谲的雒邑王城。

苏厉还活着,而且,他在行动!他不是被动受困,而是在主动布局!“时机将至”,这是信号,是苏厉在告诉他,雒邑的僵局,即将被打破!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流在姬延胸中涌动,冲散了连日征战的疲惫,也压下了对苏厉安危的焦灼。他迅速收敛心神,脸上恢复了那种掌控一切的沉静。此刻,他不能表现出任何急迫,咸阳初定,百废待兴,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包括那些心怀鬼胎的降臣和貌合神离的盟友。

“朕知道了。”姬延对那墨家弟子微微颔首,声音平静无波,“辛苦了,先去歇息吧。”

他转而看向一旁等候的晋鄙、田朌等人,以及匆匆赶来的淳于髡。

“咸阳已破,然天下未定。”姬延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晋鄙将军。”

“末将在!”

“由你全权负责咸阳防务及受降事宜。清查府库,登记户籍,安抚百姓,维持秩序。秦宫典籍、律令文书,尤其是与各国往来密函,一律封存,不得有误!凡有趁乱劫掠、滋事者,无论军民,立斩不赦!”

“末将遵命!”晋鄙肃然领命。

“田朌将军。”

“末将在!”

“齐军将士连日血战,功勋卓着。即刻清点战损,厚加抚恤。全军休整三日,但需保持戒备。另,派出得力斥候,密切关注北地匈奴动向,以及……东归路途情况。”

“末将明白!”田朌心领神会,东归路途,自然指的是通往雒邑的方向。

安排完军政要务,姬延将目光投向淳于髡:“先生,秦国虽灭,然其法度、其民情、其积弊,皆需深入了解。烦请先生带领随军文吏,协助晋鄙将军,尽快梳理出个章程来。尤其是……关于如何处置秦国宗室及旧吏,朕需要一份详尽的条陈。”

“老臣领旨。”淳于髡躬身应道,他明白,陛下这是要开始着手构建新朝的秩序了,而稳定秦国故地,是第一步。

诸将各自领命而去,开始忙碌。姬延则在少量侍卫的护卫下,踏入了他曾只在史书上见过的咸阳宫。宫室巍峨,雕梁画栋,然而此刻却弥漫着失败者的颓丧与胜利者的喧嚣交织的诡异气氛。

姬延没有在那些华丽的宫殿多做停留,他径直来到了秦国的中枢——丞相府。这里,曾经是张仪运筹帷幄、搅动天下风云的地方。

府邸已被联军控制,文书档案堆积如山。姬延挥退众人,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厅堂内,手指拂过冰冷的案几,仿佛能感受到那个老对手残留的气息。

张仪……你败了。但你留给朕的,不仅仅是一个残破的咸阳,还有一个更加复杂的天下局面。

他的目光落在厅堂悬挂的巨大七国舆图上。秦国已灭,但齐、楚、燕、赵、魏、韩犹在。合纵因灭秦而聚,如今强秦已亡,这脆弱的联盟还能维持多久?孟尝君田文在北边是真心抗胡,还是另有所图?楚国、三晋,此刻又在想些什么?

还有雒邑!那才是眼前最迫在眉睫的危机!公子咎余党拥立伪王,占据王城,这是在动摇他姬延统治的法理基础!若不能迅速扑灭,各地观望的势力必将蠢蠢欲动,刚刚统一的局面可能瞬间分崩离析!

必须尽快东归!但如何归?带着大军浩浩荡荡杀回去?那会吓跑叛军,也可能逼得他们狗急跳墙,伤害苏厉,甚至毁坏雒邑。而且,刚刚占领的秦国故地需要兵力镇守,北方的匈奴威胁未除,各国联军也未必愿意立刻跟着他千里迢迢杀回雒邑。

不能力取,只能智夺!必须依靠苏厉在内部制造的“时机”!

姬延走到案前,铺开绢帛,略一沉吟,提笔疾书。

他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是给仍在雒邑,身处险境的苏厉。他没有询问细节,也没有表达担忧,只是用极其隐晦的语言,肯定了苏厉的“时机”判断,并授予他“临机专断,便宜行事”之权。同时,他暗示,外部的压力很快就会以另一种形式抵达。这封信,需要通过墨家极其隐秘的渠道送进去。

第二封,则是以周天子的名义,颁布《安秦诏》。诏书中,他宣布赦免绝大多数秦国旧吏和百姓,承认秦地原有的部分法度,选拔秦地贤能参与治理,并宣布减免赋税一年,与民休息。同时,他严厉斥责了公子咎余党勾结秦国遗孽(将部分责任推给已死的张仪和秦国顽固势力)、篡逆自立的行为,定义为“国贼”,号召天下共讨之。但诏书中,他并未明确宣布即刻率大军东返,只是强调“朕不日将遣使肃清妖氛,还都雒邑”。

这是一步妙棋。一方面迅速稳定秦国故地,收揽秦人民心,避免后方生乱;另一方面,将雒邑叛军定性为国贼,占据道德制高点,却又暂时引而不发,既给了叛军压力,让他们内部可能生变,也为苏厉的行动创造了外部条件和时间,更麻痹了叛军,让他们以为姬延被秦国事务拖住,无法立刻东顾。

写完诏书,用印,命人即刻颁布,传?四方。

做完这一切,姬延再次走到那幅舆图前,目光落在雒邑的位置上。

“苏卿,‘时机’朕给你了。外部的压力和朕的‘迟疑’,便是你的掩护。”姬延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接下来,就看你在雒邑城内,如何落子了。朕相信,以你之能,定不会让朕失望。”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那座熟悉的王城里,一场无声的惊雷,正在苏厉的运筹下,悄然酝酿。而他,这位刚刚踏平咸阳的胜利者,需要做的,便是稳住大局,静待那来自东方的佳音。

然而,就在姬延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只需静观其变之时,一名侍卫匆匆入内禀报:“陛下,宫外有楚国使者求见,言有要事,关乎……关乎楚王对陛下还都雒邑之态度。”

姬延眉头微挑。

楚国……这么快就坐不住了吗?

看来,这定鼎之后的第一局外交博弈,已然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