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统一了战国 > 第58章 辟谣定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雍城王气”四个字,如同在即将圆满的鼎沸之声中,投入了一块寒冰。殿内欢庆的气氛瞬间凝固,苏厉、淳于髡等人脸上的笑意僵住,连一向沉稳的晋鄙也皱紧了眉头。紫气东来,王气显现——这绝非吉兆,尤其是在刚刚平定的秦国故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命或许并未完全归属雒邑,意味着那些潜伏的秦国余孽、乃至心怀异志的诸侯,都可能借此大做文章,动摇这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

姬延握着那枚黑色的木简,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能感觉到,一道阴冷的目光,似乎正从雍城的废墟中射出,跨越千里,试图搅乱他精心布置的棋局。这不是战场上的明刀明枪,而是更加凶险的舆论与人心之战!

然而,仅仅片刻的震怒与寒意之后,姬延的眼中便恢复了那种洞悉一切的清明,甚至比之前更加锐利。他非但没有惊慌,嘴角反而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好得很!”姬延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带着一种近乎磨牙的寒意,“朕正愁这封禅大典少了些祭旗的牲礼,便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要充当这‘祥瑞’下的孤魂野鬼了!”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淳于髡急声道,“‘王气’之说,最易蛊惑人心!若被有心人散播,恐秦地再生波澜,诸侯亦生疑虑!必须立刻扑灭此谣言!”

“扑灭?为何要扑灭?”姬延反问,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谣言如野火,堵不如疏,压不如导!他们想用‘王气’来乱朕之心,朕便用这‘王气’,来定天下之心!”

众臣愕然,不解其意。

姬延站起身,快步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雍城的位置上。

“苏卿,你精于史籍典故。朕问你,这‘紫气东来’,‘王气显现’,自古可有何特定指向?是否专指某姓某氏?”

苏厉略一思索,眼中精光一闪:“回陛下!据古籍所载,‘紫气’乃祥瑞之气,多与圣主、贤人出世相关。老子出函谷,便有紫气东来之传说。至于‘王气’,更非特指嬴秦!昔日周室兴于岐山,亦有凤鸣岐山、王气凝聚之说!此乃天道彰明,德者居之之兆,岂是暴秦所能独占?!”

“说得好!”姬延击节赞叹,“天道彰明,德者居之!暴秦无道,早已失德,何来王气?即便有气,也非他嬴秦之王气!”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他们不是要制造‘王气’吗?朕便给他们一个更大的‘王气’!传朕旨意:”

“第一,即刻以钦天监名义,昭告天下!言:近观天象,紫微星耀,祥瑞之气确自东方而来,然非落于雍城废墟,而是聚于雒邑王城!此乃天子克定祸乱、德被苍生,感天动地,故天降祥瑞,以贺封禅大典,以证姬周正统!”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们不是在雍城搞小动作吗?我直接宣布更大的祥瑞在雒邑!用官方权威的解读,覆盖民间的谣言,争夺“天命”的解释权!

“第二,”姬延看向淳于髡,“先生,立刻组织太学博士及天下名儒,根据苏卿所言,引经据典,撰写雄文,驳斥‘秦地王气’之荒谬,论证‘天命在周’之必然!将文章广为刊印,散发各郡县,尤其是秦地!要让每一个识字的人都知道,何为真正的王道,何为伪妄的喧嚣!”

这是发动舆论攻势,用文化和道理的力量,从根本上瓦解谣言的基础。

“第三,命晋鄙将军,即刻派一支精干人马,由墨家弟子引导,秘密前往雍城!给朕彻查!看看到底是哪些魑魅魍魉在装神弄鬼!是秦国余孽,还是其他心怀叵测之徒?一经发现,不必请示,立斩不赦!并将搜查结果,以及可能找到的‘人为’证据(如伪造的器物、埋藏的谶纬等),公之于众!”

釜底抽薪!直接揭露背后的阴谋,将“天象”打回“人祸”的原形!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姬延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封禅大典,不仅照常举行,还要提前!原定三月之后,改为一个半月之后!朕要在这‘雒邑王气’最‘盛’之时,告祭天地,定鼎九州!用事实,碾碎一切虚妄之言!”

主动出击,用更盛大、更无可置疑的仪式,来强化自身的天命所归,让所有谣言在煌煌大典面前都显得苍白可笑!

这一连串的应对,从官方定调、舆论引导、武力清剿到仪式强化,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不是被动地辩解和扑火,而是主动地利用、引导甚至“夺取”对方的议题,反过来强化自身的合法性与权威性!这是认知层面上的绝对碾压!

“陛下圣明!”苏厉、淳于髡等人心悦诚服,齐声领命。他们仿佛已经看到,那试图兴风作浪的暗流,在陛下这雷霆万钧的组合拳下,如何被彻底击碎。

命令迅速被执行下去。

钦天监的“官方祥瑞”公告率先发出,迅速盖过了民间关于雍城的模糊传言。太学博士们的雄文也开始在各地流传,将“王气”与“德行”紧密挂钩,论述周室复兴乃天命所归。秦地各城邑贴出的安民告示旁,往往就贴着驳斥“雍城王气”的雄文,形成鲜明对比。

晋鄙派出的精锐小队在墨家弟子的协助下,悄然抵达雍城废墟。经过数日缜密搜查,果然发现了一些人为布置的痕迹——几处新挖掘的土坑,里面埋藏着刻有模糊谶语的石片,以及一些故意摆放的、看似古老的玉器(实则为近期仿造)。甚至抓获了几名夜间前来“维护”现场的黑衣人,严刑拷问之下,供出乃是受几名隐匿的秦国旧贵族指使,意图制造混乱,阻挠封禅。

消息传回,姬延立刻下令将人犯、证物押送雒邑,并将此事真相昭告天下!一时间,天下哗然!所谓的“雍城王气”,原来竟是秦国余孽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舆论瞬间反转,民众对试图扰乱天下的秦国余孽唾骂不已,而对明察秋毫、迅速粉碎阴谋的周天子,更是敬佩有加。

经此一事,不仅“雍城王气”的谣言烟消云散,姬延的威望反而更上一层楼。连原本一些对此事将信将疑的诸侯,也彻底打消了疑虑,加速了前来雒邑朝见的进程。

一个半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雒邑城外,早已筑起高大的祭坛,旌旗招展,仪仗森严。来自天下各方的诸侯、使臣齐聚,楚王、魏王、韩王、赵王、燕王皆亲自到场,齐公田文亦位列其中,神色复杂地看着高台之上。

吉时已到,礼乐齐鸣。

姬延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平天冠,缓步登上祭坛最高处。阳光洒在他身上,玄衣纁裳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他手持玉圭,面向苍天,诵读着告祭天地的祷文,声音沉稳而浩大,传遍四野。

“……暴秦既除,宇内澄清……臣延,谨率诸侯百官,敢用玄牡,昭告皇天后土:……革故鼎新,承天受命……制定九州,协和万邦……永绥兆民,时膺景命……”

随着祷文结束,巨大的青铜鼎被抬上祭坛,姬延亲手将牺牲放入鼎中,烟火缭绕,直上云霄。

“万岁!万岁!万岁!”坛下,数十万军民、诸侯、百官齐声高呼,声浪震天动地,仿佛真的引动了天地之气!

在这一刻,所谓的“雍城王气”早已被遗忘,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天命,在雒邑!在姬延!

封禅大典,圆满成功。

当晚,雒邑王宫大宴群臣诸侯。觥筹交错间,气氛热烈,似乎一个新的、统一的时代已然降临。

然而,就在宴席即将结束,姬延接受完最后一轮诸侯敬酒,准备起身离去之时,一名内侍匆匆走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姬延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恢复自然,对众人示意后,悄然离席。

来到偏殿,只见苏厉和程邈早已等候在此,脸色凝重。

“陛下,”苏厉上前一步,低声道,“墨家弟子在清理雍城后续时,于一处极其隐秘的密道深处,发现了一样东西……”

他递过来一卷被油布包裹、看似年代极为久远的竹简。

姬延接过,解开油布,展开竹简。上面的文字并非小篆,而是更为古老的籀文,但他凭借穿越前的知识和原主的记忆,勉强能够辨认。

竹简的开头,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嬴氏族秘:龙起始皇,三世而斩;周火重燃,亦不过三……”

姬延的目光骤然收缩,呼吸都为之一窒!

这似乎……是一则关于气运兴衰的古老预言?!

“周火重燃,亦不过三”……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这复兴的周室,也逃不过某种宿命的循环?!

刚刚定鼎的喜悦,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来自古老时空的警示,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