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凤唳九霄!庶女惊华 > 第82章 冷宫废后,后宫洗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冷宫废后,后宫洗牌

勤政殿的烛火燃得极旺,明黄的光晕在金砖上投下晃动的暗影,却驱不散殿内沉沉的寒意。皇帝萧衍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铁青如霜,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墨迹未干的宫女供词,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青筋隐隐凸起。殿下,皇后柳玉茹早已没了往日的雍容华贵,披散着发髻,褪去了凤冠霞帔,仅着一身素色宫装,瘫跪在冰冷的金砖上,浑身抖得如同筛糠,泪水糊满了面颊,狼狈不堪。

“柳玉茹!”萧衍的声音如同惊雷炸响,震得殿内梁柱仿佛都在颤动,殿外的夜风声都被压了下去,“朕念你出身名门柳家,嫁入皇家二十余载,为朕诞下太子,册你为后执掌中宫,你竟如此不知好歹!为了一己私欲,竟敢勾结宫人,用巫蛊之术构陷太子妃,妄图谋害淑妃腹中皇嗣,你可知罪?”

柳玉茹伏在地上,连连磕头,额角撞得金砖砰砰作响,很快便渗出了细密的血迹,顺着苍白的脸颊滑落,在素色宫装上晕开点点暗红:“陛下饶命!臣妾知错了!臣妾是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才犯下这等大错,求陛下看在往日二十余年的情分,看在太子是臣妾亲生骨肉的面子上,饶臣妾一命啊!”她的声音嘶哑凄厉,充满了绝望的哭喊,往日里端庄威严的皇后仪态,此刻荡然无存。

萧易扶着沈清辞站在一旁,沈清辞虽已换下了那身染血的月白宫装,换上了一身浅粉色绣折枝玉兰花的常服,发髻上仅簪了一支羊脂玉簪,却依旧难掩眉宇间的倦意与苍白。萧易紧紧握着她冰凉的手,掌心的温度试图传递些许暖意,目光却冷峻如刀,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的柳玉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父皇,母后犯下的并非小错,巫蛊之术乃是宫中大忌,历朝历代皆是格杀勿论的重罪,而谋害皇嗣更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今日之事若不严惩,日后后宫之中必定有人效仿,届时祸乱宫闱,动摇朝纲,后果不堪设想,恳请父皇秉公处置,以正宫规。”

沈清辞微微垂眸,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片浅影,心中虽有几分感慨,却并无半分怜悯。她深知,在这波谲云诡的深宫中,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自己的残忍。今日若不是萧易心思缜密,及时察觉人偶绣工的破绽,又迅速拿下那名宫女审问出真相,她恐怕早已成了长信宫的冤魂,甚至会连累整个沈家满门抄斩。这深宫之中,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萧衍看向萧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萧易所言非虚,后宫安稳关乎朝局稳定,柳玉茹的所作所为,确实触怒了龙颜,也动摇了后宫的根基。但柳玉茹毕竟是萧易的生母,是他相伴二十余年的发妻,若真要依照律法严惩,难免会落得个薄情寡义、罔顾亲情的名声,更会让萧易陷入“不孝”的非议之中。

就在萧衍犹豫不决之际,内侍总管李德全匆匆从殿外走了进来,脚步踉跄,神色慌张,躬身禀报道:“陛下,不好了!淑妃娘娘听闻皇后娘娘构陷太子妃之事,又惊又气,动了胎气,如今在偏殿腹痛不止,冷汗直流,太医正在紧急诊治,恐怕……恐怕情况不太好啊!”

“什么?!”萧衍闻言,脸色愈发难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震得案上的御笔砚台都险些倾倒,“都是你这个毒妇!”他指着柳玉茹,眼中充满了滔天的杀意,“淑妃腹中的皇嗣是朕目前唯一的皇子,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朕定要你柳家满门陪葬,挫骨扬灰!”

柳玉茹吓得魂飞魄散,瘫在地上,连磕头的力气都没有了,浑身如同筛糠一般颤抖。她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不仅没能扳倒沈清辞这个眼中钉,反而引火烧身,如今更是可能危及淑妃腹中的皇嗣,这无疑是在她的死罪上又添了一笔,彻底断了她的生路。

萧衍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杀意,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柳玉茹身上,沉声道:“传朕旨意,皇后柳玉茹德行有亏,善妒成性,勾结宫人构陷妃嫔,私藏巫蛊谋害皇嗣,罪无可赦。念其为太子生母,免其死罪,废黜皇后之位,打入冷宫永安宫,终身不得踏出冷宫半步!柳家教子无方,革去柳父太傅之职,降为庶民,柳氏族人一律不得入朝为官!”

“陛下!不要啊!”柳玉茹凄厉地哭喊着,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被两名内侍死死按住,“臣妾不服!臣妾是被冤枉的!是沈清辞那个贱人设计陷害臣妾!陛下,求您再给臣妾一次机会,臣妾一定能查明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啊!”

但萧衍早已不想再听她的狡辩,摆了摆手,语气冰冷:“拖下去!”两名内侍立刻上前,架起瘫软如泥的柳玉茹,不顾她的哭喊挣扎,径直向殿外拖去。柳玉茹的哭喊声越来越远,最终被沉沉的夜色吞没,只留下勤政殿内一片死寂。

处理完柳玉茹,萧衍的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语气缓和了几分,带着一丝愧疚:“清辞,今日之事,委屈你了。是朕识人不清,错信了柳玉茹,才让你受了这么多苦,险些丧命。”

沈清辞连忙躬身行礼,姿态恭敬而得体:“陛下言重了,臣妾不敢怪罪陛下。如今真相大白,臣妾已无大碍,只求陛下能保重龙体,后宫安稳,朝局清明。”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既没有抱怨,也没有邀功,恰到好处的识大体,让萧衍颇为满意。

萧衍点了点头,看向萧易,沉声道:“萧易,你身为太子,日后要多加护着清辞,莫要再让她在后宫之中受此等委屈。后宫之事,你也需多上心,协助朕打理好后宫,避免再发生此类祸事。”

“儿臣遵旨。”萧易躬身应下,扶着沈清辞的手又紧了紧,眼中满是疼惜与坚定,“儿臣定会护好清辞,也会尽心协助父皇打理后宫,绝不让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随后,萧衍又传下旨意,晋封淑妃苏氏为淑贵妃,赐居永和宫,执掌六宫事宜,代行皇后之权;赏太子妃沈清辞黄金百两、珍珠百串、锦缎千匹,以作安抚;将那名诬陷太子妃的宫女杖毙,其家人流放三千里;参与此事的皇后宫中宫人,一律贬为浣衣局宫女,终身不得出宫。

旨意一下,整个皇宫都震动了。皇后被废打入冷宫,柳家倒台,淑贵妃上位,太子妃地位稳固,后宫的势力格局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宫妃嫔人心惶惶,纷纷收敛锋芒,不敢再轻举妄动,生怕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

离开勤政殿时,夜色已深,月凉如水,清辉洒满宫道。萧易小心翼翼地扶着沈清辞,生怕她脚下不稳。沈清辞靠在他的怀中,感受着他温暖的体温与坚实的臂膀,心中的不安与疲惫渐渐消散,只剩下满满的安全感。

“殿下,今日之事,多谢你。”沈清辞仰头看着萧易,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哽咽,“若不是你,臣妾今日恐怕……”

“傻瓜,”萧易打断她的话,轻轻擦拭掉她眼角的泪水,语气温柔而坚定,“你是我的太子妃,是我萧易此生唯一的妻子,护着你是我的本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绝不会让你再受半分委屈。”

沈清辞点了点头,将头埋在他的怀中,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心中充满了感动。她知道,在这深宫中,有萧易这样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是她此生最大的幸运。

回到东宫时,已是深夜。东宫的宫人早已得知消息,纷纷跪在宫门口迎接。看到太子和太子妃平安归来,众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都起来吧。”萧易摆了摆手,语气平淡,“今日之事,大家都辛苦了。传我命令,东宫上下加强戒备,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若有可疑之人,立刻拿下。”

“是,奴才\/奴才遵旨。”宫人们齐声应下,纷纷起身退到一旁。

进入寝殿后,萧易让宫女伺候沈清辞洗漱更衣,又传了太医前来为她诊治伤口。太医仔细检查了沈清辞背后的伤口,重新上药包扎,叮嘱道:“太子妃娘娘,您背后的伤口虽已止血,但玄铁锁链锋利,伤得极深,日后需好生静养,不可劳累,不可沾水,更不可动气,否则伤口容易发炎化脓,留下疤痕。”

“多谢太医。”沈清辞点了点头,轻声应下。

太医退下后,萧易坐在床边,看着沈清辞苍白的面容,心中满是疼惜:“清辞,你好好休息,今日之事让你受累了。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就好。”

沈清辞握住他的手,摇了摇头:“殿下,臣妾没事。只是皇后被废,柳家倒台,恐怕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柳家在朝中经营多年,树大根深,虽被革职流放,但难免有残余势力暗中作祟,我们日后还要多加小心。”

萧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柳家确实不会就此罢休。不过你放心,我早已派人暗中监视柳家的动向,一旦他们有任何异动,我定会第一时间将其铲除,绝不给他们伤害你的机会。”

顿了顿,萧易又道:“还有淑贵妃,此次她晋位掌宫,虽看似与我们无冤无仇,但人心隔肚皮,我们也需多加提防。后宫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她如今怀有皇嗣,地位稳固,难免不会生出其他心思。”

沈清辞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殿下所言极是。淑贵妃素来温婉贤淑,在宫中名声极好,但此次皇后被废,她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日后与她相处,需保持距离,既不得罪,也不可过于亲近,凡事多留一个心眼。”

两人聊了许久,直到沈清辞实在支撑不住,渐渐睡去。萧易看着她熟睡的容颜,眼中满是温柔,轻轻为她掖好被角,才起身走出寝殿。

殿外,夜色正浓,星光点点。萧易站在庭院中,望着天空中的明月,神色凝重。今日之事虽然暂时平息,但他知道,这只是深宫争斗的开始。皇后被废,柳家倒台,后宫势力重新洗牌,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加凶险。他必须尽快强大起来,掌控更多的权力,才能更好地保护沈清辞,保护他们的东宫,甚至是整个大靖王朝。

第二天一早,沈清辞醒来时,萧易已经不在寝殿。宫女进来伺候她洗漱更衣,笑着禀报道:“太子妃娘娘,太子殿下一早便去了前殿处理公务,临走前特意吩咐奴婢,让您好好休息,等您醒了,就将温好的燕窝粥端来。”

沈清辞点了点头,心中暖意融融。洗漱完毕后,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自己苍白的面容,以及背后隐隐作痛的伤口,心中暗暗下定决心。经过此次事件,她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深宫中,仅仅依靠萧易的保护是不够的,她必须拥有自己的势力,自己的手段,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中站稳脚跟,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沈家和萧易。

吃过燕窝粥后,沈清辞让人将东宫的掌事宫女锦儿叫了进来。锦儿是沈清辞陪嫁过来的丫鬟,忠心耿耿,办事利落,是沈清辞最信任的人。

“锦儿,”沈清辞看着她,语气严肃,“昨日之事,你也知道了。皇后被废,柳家倒台,后宫格局大变,我们东宫虽然暂时安全,但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

锦儿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娘娘放心,奴婢明白。奴婢定会加倍小心,保护好娘娘的安全,绝不让任何人伤害到娘娘。”

“光有小心还不够。”沈清辞摇了摇头,“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建立自己的势力。你暗中去查,看看后宫之中,哪些宫女太监是可靠的,哪些妃嫔是可以拉拢的。尤其是那些被皇后打压过,或者与柳家有仇怨的人,我们可以暗中扶持他们,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眼线和助力。”

锦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明白了沈清辞的意思,躬身应道:“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办。娘娘放心,奴婢定会小心行事,绝不打草惊蛇。”

“嗯。”沈清辞点了点头,又叮嘱道,“此事事关重大,不可泄露半点风声。你要记住,人心隔肚皮,在没有完全信任之前,不可轻易暴露我们的目的。”

“奴婢谨记娘娘教诲。”锦儿躬身应下,转身退了出去。

锦儿走后,沈清辞靠在窗边的软榻上,看着庭院中初开的海棠花,陷入了沉思。她知道,建立自己的势力并非易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她别无选择。在这深宫中,唯有权力和势力,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

与此同时,永和宫的淑贵妃苏氏,也正在与自己的心腹宫女云溪商议事情。淑贵妃身着一身明黄色的宫装,发髻上簪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腹中微微隆起,脸上带着几分孕后的娇憨,却难掩眼底的精明。

“云溪,”淑贵妃抚摸着自己的小腹,语气平静,“皇后被废,柳家倒台,本宫如今执掌六宫,看似风光无限,但实则危机四伏啊。”

云溪躬身道:“娘娘多虑了。如今娘娘怀有皇嗣,深受陛下宠爱,又执掌六宫大权,谁敢不敬?太子和太子妃虽然此次扳倒了皇后,但他们根基尚浅,不足为惧。”

“你错了。”淑贵妃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太子乃是储君,日后的帝王,太子妃沈清辞虽然看似温婉,实则心机深沉,手段狠辣。此次皇后被废,看似是皇后自己作死,但背后未必没有太子和太子妃的推动。他们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势力日渐壮大,日后必定会成为本宫和腹中孩儿最大的威胁。”

云溪心中一惊,连忙道:“那娘娘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

“当然不是。”淑贵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本宫既然能从一个小小的淑妃,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自然有自己的手段。皇后被废,后宫势力真空,正是我们扩张势力的好时机。你暗中去查,看看各宫妃嫔的动向,那些依附皇后的人,我们要一一清除;那些中立的人,我们要尽力拉拢;那些与太子妃不和的人,我们要暗中扶持,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棋子。”

顿了顿,淑贵妃又道:“另外,你再去查一下沈清辞的底细。她虽是沈家庶女,但能在短短半年内站稳脚跟,还能扳倒皇后,绝非等闲之辈。我要知道她所有的秘密,包括她的家人,她的过往,以及她在宫中的眼线和势力。”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办。”云溪躬身应下,转身退了出去。

淑贵妃看着窗外,眼中闪过一丝野心。她知道,自己的目标不仅仅是执掌六宫,更要让腹中的孩儿成为未来的太子,继承大靖的江山。而太子萧易和太子妃沈清辞,便是她通往权力巅峰最大的绊脚石,必须除之而后快。

几日后,宫中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宴会,一来是庆祝淑贵妃晋位掌宫,二来是为太子妃沈清辞压惊。各宫妃嫔纷纷出席,宴席上觥筹交错,看似一片和谐,实则暗流涌动。

沈清辞身着一身藕荷色绣缠枝莲纹的宫装,发髻上簪着一支珍珠嵌宝簪,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举止优雅得体,与各宫妃嫔一一寒暄。她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众人,观察着她们的神色和动向,心中暗暗记下每个人的态度。

淑贵妃坐在主位上,笑容温婉,时不时地与身边的妃嫔说笑,看似平易近人,实则暗中观察着沈清辞的一举一动。她看到沈清辞应对得体,从容不迫,心中的警惕更甚。

宴席进行到一半,淑贵妃端起酒杯,看向沈清辞,笑着道:“太子妃妹妹,前几日你受了那么大的委屈,今日姐姐敬你一杯,祝你早日康复,也祝你和太子殿下夫妻和睦,百年好合。”

沈清辞连忙端起酒杯,躬身回礼:“多谢贵妃姐姐。姐姐怀有皇嗣,不宜饮酒,妹妹代姐姐喝了这杯。”说罢,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淑贵妃笑着点了点头:“还是妹妹体贴。说起来,前几日之事,真是惊险万分,幸好太子殿下英明,及时查明了真相,还了妹妹一个清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是啊,”沈清辞笑着应道,“多亏了陛下和太子殿下的信任,以及贵妃姐姐的关心。日后在宫中,还要多仰仗贵妃姐姐照拂。”

两人互相寒暄着,语气亲切,仿佛关系极好的姐妹,但彼此心中都清楚,这不过是表面的和谐罢了。

宴席结束后,沈清辞在锦儿的搀扶下,准备返回东宫。走到宫道上时,忽然遇到了前来向淑贵妃辞行的丽妃。丽妃是前朝重臣之女,入宫多年,一直不太受宠,也从不参与后宫争斗,与沈清辞往日里并无过多交集。

“太子妃娘娘安。”丽妃躬身行礼,语气平淡。

“丽妃妹妹免礼。”沈清辞笑着点了点头。

两人寒暄了几句,丽妃便转身离开了。看着丽妃离去的背影,锦儿疑惑地问道:“娘娘,丽妃一向独来独往,从不与他人过多接触,今日怎么会主动与娘娘打招呼?”

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缓缓道:“或许,是后宫格局的变化,让她也不得不做出改变吧。皇后被废,淑贵妃上位,我们东宫势力渐长,她一个无宠无势的妃嫔,想要在宫中立足,自然要寻找靠山。”

顿了顿,沈清辞又道:“锦儿,你去查一下丽妃的底细。看看她的家族背景,以及她在宫中的人际关系。如果她是可靠之人,或许我们可以拉拢她,成为我们的助力。”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办。”锦儿躬身应下。

回到东宫后,沈清辞接到了萧易派人送来的消息,说柳家残余势力在暗中活动,试图联系前朝旧部,想要为柳玉茹翻案,甚至可能对东宫不利。

沈清辞心中一紧,连忙让人将锦儿叫来,吩咐道:“锦儿,柳家残余势力在暗中活动,可能会对东宫不利。你立刻加强东宫的戒备,严查进出东宫的人员,尤其是那些外来的宫女太监和访客。另外,你再去查一下,看看柳家残余势力的具体动向,以及他们联系的前朝旧部有哪些。”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安排。”锦儿神色凝重地应下,转身匆匆退了出去。

沈清辞坐在软榻上,心中满是担忧。她知道,柳家残余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报复,而她和萧易,便是他们最大的目标。她必须尽快做好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就在这时,萧易从外面回来了。看到沈清辞神色凝重,他连忙走过去,握住她的手,关切地问道:“清辞,怎么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沈清辞将柳家残余势力暗中活动的消息告诉了萧易,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柳家残余势力在暗中联系前朝旧部,想要为柳玉茹翻案,甚至可能对我们不利。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以防他们狗急跳墙。”

萧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点了点头:“你放心,我已经派人暗中监视他们的动向了。另外,我也已经将此事禀报给了父皇,父皇已经下旨,让禁军加强京城的戒备,严查柳家残余势力。只要他们敢有任何异动,我们定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顿了顿,萧易又道:“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柳家在朝中经营多年,残余势力不容小觑,而且他们狗急跳墙,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我们东宫的戒备必须加强,你身边的人手也要增加,绝不能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

沈清辞点了点头:“殿下说得对,我已经让锦儿加强东宫的戒备,严查进出人员了。另外,我也让锦儿去查柳家残余势力的具体动向和联系的前朝旧部,希望能尽快掌握他们的行踪。”

萧易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做得很好。清辞,你放心,有我在,我绝不会让他们伤害到你。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夫妻二人都要同心同德,共同面对。”

沈清辞看着萧易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点了点头:“嗯,我们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共同面对。”

接下来的几日,宫中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柳家残余势力在暗中活动,试图联系前朝旧部,而太子东宫和淑贵妃永和宫也在暗中扩张势力,拉拢可用之人。各宫妃嫔人心惶惶,纷纷选择站队,后宫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

沈清辞在宫中小心翼翼地行事,一边调养身体,一边暗中布局,拉拢可用之人。她通过锦儿,联系上了几个被皇后打压过的宫女太监,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眼线,暗中监视各宫的动向。同时,她也与丽妃建立了联系,丽妃虽然无宠无势,但她的家族在前朝有些影响力,而且她为人谨慎,做事可靠,是一个不错的盟友。

淑贵妃苏氏也没有闲着,她利用执掌六宫的权力,安插自己的人手,清除异己,拉拢中立的妃嫔,势力日渐壮大。她还暗中联系了几个前朝重臣,试图为自己腹中的孩儿铺路。

双方的较量在暗中悄然进行,谁也没有率先出手,但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

这日,沈清辞正在东宫的庭院中散步,调养身体,锦儿忽然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躬身禀报道:“娘娘,不好了!柳家残余势力勾结前朝旧部,在京城发动了叛乱,如今叛军已经包围了皇宫,声称要为废后柳玉茹翻案,诛杀太子和太子妃!”

沈清辞心中一惊,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什么?叛军竟然包围了皇宫?殿下呢?殿下现在在哪里?”

“太子殿下已经带着禁军前去御敌了,临走前特意吩咐奴婢,让娘娘待在东宫,不要出去,加强戒备,等待消息。”锦儿连忙说道。

沈清辞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恐惧与担忧,沉声道:“锦儿,立刻加强东宫的戒备,所有宫门全部关闭,宫女太监全部集中在正殿,不得随意走动。另外,将我们暗中培养的人手全部调动起来,做好战斗准备,一旦叛军闯入东宫,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办。”锦儿神色凝重地应下,转身匆匆退了出去。

沈清辞站在庭院中,听着宫门外传来的厮杀声和呐喊声,心中满是担忧。她知道,此次叛乱非同小可,柳家残余势力既然敢发动叛乱,必定是有备而来。萧易虽然带着禁军御敌,但叛军人数众多,而且有前朝旧部的支持,胜负难料。

她紧紧握着拳头,心中暗暗祈祷:萧易,你一定要平安无事,一定要打赢这场叛乱,我们还有很多美好的日子要一起过,你绝不能有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禁军士兵匆匆跑了进来,躬身禀报道:“太子妃娘娘,叛军攻势猛烈,禁军抵挡不住,已经快冲到东宫了!太子殿下让小的来通知娘娘,立刻从密道撤离,前往安全的地方!”

沈清辞心中一紧,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撤离?不行!我不能走!殿下还在外面御敌,我怎么能独自撤离?我要留在这里,与东宫共存亡!”

“娘娘,太子殿下说了,您的安全最重要!如果您出了什么事,太子殿下一定会分心,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禁军士兵焦急地说道。

“是啊,娘娘,您就听太子殿下的话,赶紧撤离吧!”锦儿也跑了过来,跪在地上,哭着劝道,“东宫有我们守护,您一定要平安无事,等太子殿下平定叛乱,再来接您回来!”

沈清辞看着跪在地上的锦儿和禁军士兵,心中满是感动与不舍。她知道,他们说得对,她的安全至关重要,她不能因为自己而让萧易分心。

“好,我走。”沈清辞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锦儿,你跟我一起走。东宫就交给你们了,一定要守住东宫,等我和殿下回来!”

“奴婢遵旨!娘娘放心,奴婢定会守住东宫,等娘娘和殿下回来!”锦儿哭着应下。

禁军士兵带着沈清辞来到东宫的密道入口,打开密道的石门,说道:“娘娘,这条密道通往城外的一处安全据点,您沿着密道一直走,就能到达安全的地方。小的还要回去协助太子殿下御敌,就不送娘娘了。”

“多谢你。”沈清辞点了点头,转身走进了密道。

密道内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微弱的光线从前方传来。沈清辞在锦儿的搀扶下,沿着密道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心中满是担忧与不安。她不知道萧易现在怎么样了,不知道这场叛乱能不能平定,不知道她和萧易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

但她心中也充满了坚定,她相信萧易,相信他一定能平定叛乱,平安归来。她会在安全的地方等他,等他回来,与他一起面对接下来的风雨,一起守护他们的东宫,守护他们的大靖王朝。

密道外,厮杀声依旧震天,一场关乎大靖王朝命运的叛乱,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