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疑难杂案 > 第12章 晨曦重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宫内的血腥气仿佛还弥漫在空气之中,久久未能散去。然而,清晨的阳光却已经穿透了晨雾,如同一道金色的光芒,洒落在朱墙金瓦之上,给这座古老的宫殿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那明亮的光线,仿佛是一种力量,驱散了漫长夜晚的阴霾。

太和殿前的尸首已经被清理干净,但地上仍留下了几处无法轻易洗刷掉的暗红痕迹。这些痕迹宛如沉默的证人,默默地诉说着昨夜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在紫宸殿的侧殿里,药香弥漫,浓郁得让人几乎窒息。数名太医围在榻前,他们的额头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是在紧张地忙碌着。崔鹏静静地躺在锦被之中,他的面色苍白如金纸,毫无血色,胸膛被厚厚的纱布包裹着,隐约可见渗出血迹。他的呼吸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仿佛随时都可能断绝。

那一刀,离他的心脉仅仅只有毫厘之差,如此凶险的伤势,再加上大量失血,他能够撑到现在,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沈默站在殿外的廊下,他的官袍上还沾染着早已干涸的血迹和尘土。他一夜未眠,双眼布满了血丝,但他的目光却始终紧紧地盯着那扇紧闭的殿门,似乎想要透过那扇门看到里面的情况。每一次太医摇头叹息,他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沉下一分,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变得沉重起来。

殿内,烛火摇曳,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他缓缓端起一碗安神汤,一饮而尽。放下碗时,皇帝的神色虽仍显疲惫,但已恢复了几分清明。

太子与几位重臣垂手立于下首,他们的身影在黯淡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每个人脸上的凝重之色却清晰可见,整个大殿都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氛围。

沉默片刻后,皇帝终于开口,他的声音缓慢而冰冷,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徐阶……及其党羽,依谋逆罪,即刻下诏狱,严加审讯,明正典刑,夷其三族。”

皇帝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殿内炸响,众人皆悚然一惊,齐声应道:“是!”

皇帝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涉案官员,无论品级,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是!”众人再次齐声回应,声音比之前更为响亮,显然对皇帝的决心毫不怀疑。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如炬,缓缓地在朝堂上的众人脸上扫视着。当他的视线扫过每一个人的面庞时,众人都不禁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纷纷低头不敢与之对视。

终于,皇帝的目光停留在了太子身上,他凝视着太子,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之色。这丝欣慰虽然很淡,但在皇帝那威严的面容上却显得格外明显。

皇帝沉默片刻后,开口说道:“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崔知节,一生忠直,却遭奸人诬陷,含冤而死。今朕特下旨,为其平反昭雪,追赠太子太保,谥‘忠毅’,以彰其功绩。其族亲亦当予以抚恤,另择吉日重新安葬,以慰其在天之灵。”

皇帝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着,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众人听后,心中皆是一震,对崔知节的遭遇感到惋惜和不平。

皇帝稍稍顿了顿,似乎在平复内心的情绪,然后他的目光缓缓地投向了侧殿的方向。众人见状,也都顺着皇帝的视线望去,但由于侧殿内光线昏暗,他们并不能看清里面的具体情形。

皇帝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其子崔珏,虽遭逢家变,却能忍辱负重,历经磨难,最终揭露巨奸,护驾有功。朕决定恢复其本名与身份,以正其名。”

随着皇帝的话语落下,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的目光再次不约而同地望向侧殿,那里依旧是一片昏暗,让人无法看清其中的状况。然而,众人的神色却都变得复杂起来,有惊讶,有敬佩,还有一些难以言喻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至于刑部主事沈默…”皇帝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沈文渊(沈默之父,此刻亦在殿中),“虽行事僭越,屡违律令,然其忠勇可嘉,洞察细微,于社稷有大功…功过相抵,不予追究。”

沈文渊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然后恭恭敬敬地弯下腰,向皇帝行礼,说道:“陛下圣明,微臣代替犬子,感激陛下的隆恩浩荡。”

皇帝微微摆了摆手,脸上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之色,他缓缓地说道:“好了,都退下吧。太子留下。”

随着皇帝的这一声令下,大殿内的众人纷纷如蒙大赦一般,迅速地退了出去,只留下了太子一人。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一场惊涛骇浪正在京城悄然酝酿。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京城仿佛被一股巨大的风暴所席卷。徐党,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势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清算。其成员们一个接一个地被逮捕,无一漏网。抄家问斩的消息不断传来,整个城市都被这股强大的力量所震撼。

与此同时,崔家的冤屈也终于得到了昭雪。他们的遭遇被详细地记录在邸报上,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家族背负了如此沉重的十年沉冤。

沈默在这场风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他被允许休假,但他几乎日夜守在崔鹏——或者应该说是崔珏的病榻前。崔珏的病情一直让沈默忧心忡忡,他不仅是崔家的挚友,更是这起冤案的关键人物。

在这段时间里,沈默并没有闲着。他利用自己的职权,重新调阅了所有死者的验尸格目。这些记录详细地描述了每个死者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致命伤的位置、形状和严重程度。沈默仔细研究着这些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在某一天,沈默站在了刑部大堂之上。他的面前,坐着包括他父亲在内的诸位堂官,还有一位代表皇帝意愿的内侍。大堂内气氛凝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沈默身上。

沈默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铺开了所有的验尸记录。这些纸张在他的手中展开,仿佛展开了一幅血腥而残酷的画卷。

“诸位大人请看,”沈默的声音清晰冷静,他指着图表,“李焕之中毒,无外伤;张洵内息断绝,无兵器伤;但自周维起,皆有利器致命伤。周维,玄铁重剑贯穿胸膛,伤口角度偏右下方;王敬,虽被制后溺毙,但其颈部有细微针刺伤,为左手持针所致;郑坤,青铜短戈刺心,角度同样偏右;钱敬,后背中刀,精准穿透肋骨间隙,乃右手持刀发力…”

他一张张图展示过去:“所有需要发力攻击的伤口,其角度、力度、习惯,均指向行凶者为一左利手之人!”

他最后拿出一份皇城司存档的崔鹏(崔珏)的考核记录副本:“而崔鹏,所有武艺考核、兵器使用记录,乃至日常用膳执笔,均明确记载为右利手!其靴底磨损,亦是右脚重于左脚!此为皇城司多位教习可共同作证!”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父亲脸上:“因此,下官断定,真凶绝非崔鹏!乃是有人刻意模仿其部分行为,并利用其身份背景,行栽赃嫁祸之事!真凶,当是徐阶麾下那名左利手的死士高手!”

证据链完整,逻辑清晰,无可辩驳。堂上一片寂静。沈文渊看着儿子,眼中情绪复杂,最终化为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和释然。

——

半月后,崔珏的伤势终于稳定下来,从昏迷中苏醒,虽然极度虚弱,但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

皇帝再次召见。这一次,是在御书房,气氛缓和了许多。沈默和刚刚能坐起的崔珏(由内侍搀扶)一同觐见。

“崔爱卿,受苦了。”皇帝看着崔珏苍白的脸,叹道,“你崔家满门忠烈,蒙此奇冤,是朝廷之失。”

崔珏欲起身行礼,被皇帝制止。“草民…不敢。”他声音微弱,却清晰。

“沈默,”皇帝又看向沈默,“你心思缜密,坚韧不拔,此次亦是大功一件。”

皇帝沉吟片刻,道:“经此一事,朕深感刑狱之事,关乎国本,亦需革新。皇城司掌宫禁,刑部掌天下刑名,各有职司,然遇此错综复杂、牵连重大的疑案,往往力有不逮,或受制于各方牵扯。”

他顿了顿,缓缓道:“朕意,新设一司,暂命名为‘明镜司’,直属御前,专司稽查朝廷重大疑难案件,有直奏之权。你二人,可愿为朕执掌此司?”

沈默与崔珏对视一眼。明镜高悬,明察秋毫。这不仅是权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臣(草民),遵旨!”两人齐声应道。崔珏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那不再是复仇的火焰,而是一种找到了新的道路和使命的坚定。

——

冬至之日,阳光正好。崔珏(皇帝特许他保留“崔鹏”之名作为皇差之用)已能勉强下地行走,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皇城司服饰(样式已略有不同),与沈默并肩站在新辟的“明镜司”衙门前。

匾额上“明镜司”三个鎏金大字,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这衙门,看着比刑部签押房小了点。”崔鹏扯了扯嘴角,脸色依旧苍白,但语气已恢复了些许往日的调侃。

“够用即可。”沈默淡淡道,目光扫过街道尽头,“京城很大,案子,总会有的。”

崔鹏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熙攘的京城之下,似乎总有暗流在看不见的地方涌动。他摸了摸胸前依旧疼痛的伤口,又看了看身旁这位曾经的对手、后来的搭档、如今的上司兼同僚。

“是啊,”他轻轻呼出一口气,白雾在冷空中散开,“总会有的。”

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投射在“明镜司”的匾额之上。

京城十二案已了,但属于沈默和崔鹏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