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我的仕途不靠婚 > 第113章 茶园里的午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吃过彝族粑粑,日头已经爬到了半空。李婶收拾碗筷时,对着院坝里晒着的茶梗念叨:“今年秋茶采得晚,剩下的几垄得赶紧摘了,不然要错过最好的时节。” 沈清姿听见,放下手里的茶杯就站起来:“李婶,我帮您去采,正好让周聿也见识见识咱们云岭的采茶手艺。”

周聿跟着起身,眼里带着期待:“我也能搭把手吗?就是没采过,怕采坏了嫩芽。”

“放心,有清姿教你,错不了!” 李婶笑着从屋里拿出两个竹编茶篓,递到他们手里,“采的时候只掐最上面的一芽一叶,别太用力,不然会伤着茶树。”

从李婶家民宿往后走,翻过一道小山梁就是她家的茶园。茶树顺着山坡种得整整齐齐,新抽的嫩芽泛着嫩绿色,沾着午后的阳光,看着格外喜人。沈清姿先走进茶园,弯腰掐下一株嫩芽,举到周聿面前:“你看,就像这样,拇指和食指捏住芽尖,轻轻一折就行,别拽。”

周聿学着她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捏住嫩芽,可刚一用力,连带着下面的老叶也摘了下来。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看来这活儿比揉面还难。”

沈清姿忍不住笑了,走到他身边,手把手教他调整手势:“手指再往上挪点,只捏最顶端的嫩芽,力道轻些…… 对,就是这样。” 她的指尖覆在他的手背上,带着茶园里草木的清冽,周聿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两人并排采着茶,竹篓里的嫩芽渐渐多了起来。偶尔有风吹过,茶树叶子沙沙响,混着远处老乡们的谈笑声,格外惬意。周聿一边采,一边听沈清姿讲云岭的茶:“咱们云岭的茶,因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所以茶香特别浓。以前老乡们只会卖给收购商,后来搞了自己的品牌,包装上印上彝族纹样,价格翻了一倍还多。”

周聿看着她手里鲜嫩的茶芽,又想起刚才看到的茶盒上的刺绣纹样,轻声感慨:“能把本地的特色和茶结合起来,确实能让更多人记住云岭的茶。” 语气里带着点欣慰 —— 他能清晰看到云岭在一点点变好,从茶的品质到包装,都透着用心。

沈清姿侧过头看他,眼底闪着光:“可不是嘛,现在来民宿的游客,好多都会带几盒茶回去,说既是伴手礼,又能记住云岭的味道。”

正说着,李婶挎着空茶篓走了过来,看着两人竹篓里的茶,笑着打趣:“小周学得还挺快,比清姿第一次采茶强多了 —— 她那会儿采了半天,一半都是老叶,还跟我哭鼻子说‘对不起茶树’。”

沈清姿耳尖一红,赶紧岔开话题:“李婶,您家民宿最近生意怎么样?上次说的线上预订,好用吗?”

“好用着呢!” 李婶一提民宿就高兴,“上个月接待了三波游客,都说咱们家干净、饭好吃,还说能跟着采采茶、学做粑粑,比住城里酒店有意思。有个小姑娘,住了三天,临走还买了两斤秋茶带回去,说要给爸妈尝尝云岭的味道。”

周聿听着,看着李婶脸上藏不住的笑意,忽然懂了 —— 云岭能留住人,靠的从来不是花哨的宣传,而是老乡们的实在,是能亲手采茶、能吃到热乎家常饭的烟火气,这些比任何营销都管用。

采到夕阳西斜,三个竹篓都装满了嫩芽。往回走时,沈清姿手里的茶篓有点沉,周聿见状,自然地接了过来,挎在自己肩上:“我来拎吧,你早上揉面也累了。” 他的动作很自然,像照顾熟悉的朋友,没有丝毫刻意。

沈清姿没推辞,只是放慢了脚步,跟他并肩走在田埂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像幅安静的画。她看着周聿肩上的茶篓,又看了看远处渐渐亮起灯火的民宿,心里忽然觉得格外踏实 —— 这个人,不是来云岭走马观花的游客,而是愿意蹲下来学采茶、揉面,愿意听老乡们讲家常的 “自己人”。

回到李婶家民宿,晚饭已经备好:一盘炒青菜,一碗腊肉炖土豆,还有刚煮好的茶叶蛋。李婶把茶叶蛋往周聿碗里塞:“用今天采的秋茶煮的,你尝尝,比平时的香。”

晚饭吃得很热闹,李婶跟他们讲民宿里的趣事,沈清姿偶尔补充两句,周聿听得认真,偶尔还会问两句 “线上评价怎么回复更贴心”“游客喜欢什么样的采茶体验”,都是实实在在的建议。

等吃完饭,天已经黑透了。李婶家的院坝里亮起了灯,老乡们渐渐散去,沈清姿看着周聿,轻声说:“要不要去露台坐坐?晚上风凉,正好能看看星星。”

周聿点头,跟着她往露台走。木质楼梯踩上去咯吱响,像踩着山里的时光,每一步都慢了些。栏杆上的灯串不知何时已经亮起,暖黄色的光裹着松木香飘下来,落在两人身上,把影子叠在台阶上。走到露台门口时,风里忽然掺了点茶园的清香,混着松木香,轻轻绕在身边 —— 夜空已经铺开了墨蓝色的底,几颗亮星先探了头,正等着他们并肩站定,把心里话慢慢说给星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