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太极之宇宙 > 第186章 王兰亭晚年,望着满地残砖老泪纵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6章 王兰亭晚年,望着满地残砖老泪纵横

夕阳把端王府的残垣染成暖金色时,一道佝偻的身影拄着拐杖,缓缓走进了废墟。

王兰亭的头发早已全白,稀疏地贴在头皮上,脸上的皱纹像被岁月揉皱的纸,唯有那双眼睛,还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坚定。

他停下脚步,望着满地的断砖碎瓦,浑浊的目光里泛起了涟漪——这里曾是十三人合练“云手阵”的地方,是他与师父、同伴们并肩守护过的土地。

风吹过断墙,卷起地上的尘土,仿佛带着当年的笑声与呐喊。

王兰亭慢慢放下拐杖,用粗糙的手拍了拍衣角的灰,像是在整理当年的青布长衫。

他深吸一口气,双脚缓缓分开,摆出了“云手”的起势——转腰、摆胯,手臂划弧的动作虽慢,却依旧沉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几十年的功底。

“柱子,当年你总说这招转腰太疼,现在我也觉得吃力了。”他轻声呢喃,像是在和空气里的同伴对话。

随着招式推进,他的动作渐渐流畅起来:“云手卸劲”时,手臂轻摆,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卸开长枪冲劲的力道;“蹬脚收势”时,膝盖微屈,依稀记得李柱子崩飞腰带时的滑稽模样;“摆臂护人”时,手掌张开,眼前仿佛浮现出老七挡在小文身前的背影。

一套完整的“云手”打下来,王兰亭已经气喘吁吁。

他扶着断墙,缓缓站稳,胸口起伏着,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夕阳渐渐下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满地残砖上,像一幅孤独却温暖的画。

他弯腰捡起一块带着“云手”刻痕的残砖——这是当年“云手碑”的碎片,当年他埋在黄河边,后来被考古队发现,又送还给了他。

指尖摩挲着残砖上模糊的线条,王兰亭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砸在残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师父,我把拳谱补全了,可你们……却都不在了。”

他声音哽咽,泪水越流越凶,“老七、石头、阿武……徒弟们,我找了你们一辈子,却只找到一些零碎的消息,不知道你们最后,有没有好好的。”

风更柔了,像是在轻轻安慰他。

断墙旁的野草随风摆动,恍惚间竟像是当年十三个人围坐在一起,听杨师父讲太极心法的模样。

王兰亭擦了擦眼泪,把残砖紧紧抱在怀里,又慢慢走到当年立“云手碑”的位置,蹲下身,用手轻轻拂去地上的尘土。

“当年我在这里立碑,是想让大家记住我们的约定;现在我回来,是想告诉你们,我们的约定,我没忘。”

他轻声说,“太极传下去了,十三太保的故事,也有人记得了。你们看,现在天下太平了,再也没有洋人的枪炮,再也不用躲在破庙里练拳了。”

夕阳彻底落下,天边只剩下一抹淡淡的橙红。

王兰亭慢慢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废墟,眼神里满是不舍,却也带着释然。

他拄起拐杖,缓缓转身,朝着夕阳的方向走去,背影渐渐消失在暮色里,只留下满地残砖和空气中淡淡的尘土味。

多年后,这段场景被王承安整理成资料,作为网剧的剧终彩蛋。

当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白发苍苍的王兰亭,在废墟里打拳、落泪时,无数人红了眼眶——有人想起当年听书时的感动,有人想起戏曲里十三个人的笑容,还有人想起自己第一次模仿“云手”时的笨拙。

弹幕里满是“破防了”“爷爷哭我也哭”“这才是最好的结局”,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感动的回忆,在这一刻重新涌上心头。

没人知道王兰亭最后去了哪里,只知道他留下的完整拳谱,被珍藏在博物馆里;他寻找同伴的故事,被写进了书里;他对太极的坚守,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着。

而端王府的废墟,后来被改建成了太极文化公园,公园里立着一座新的“云手碑”,碑上刻着十三个人的名字,还有那八个字——“庚子云手,天下太平”。

每当有人在公园里打“云手”,风吹过碑上的名字,仿佛都能听到当年十三人的笑声,看到那个白发老人,在夕阳下望着满地残砖,老泪纵横的模样——那是属于王兰亭的一生,也是属于十三太保的传奇,更是属于太极传承的,最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