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太极之宇宙 > 第303章 十字水纹定江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45年夏,鸭绿江边的风裹着水汽,黏糊糊地贴在人身上。

李天骥刚刚在老家祖地,埋葬他了病死的老娘。

他背着个小包袱站在渡口,包袱里裹着杨传志师父给他的“杨式太极”拳谱,还有几件换洗衣物——沈阳城里日军查得越来越严,上次他夹弯刺刀救了布店父子的事,竟被日军写进了“通缉令”,画的画像贴满了城门,他在城里待不下去了。

老拳师临终前嘱咐个他,让他往南走,去北平找太极同道,把功夫传下去,他这才辗转到了鸭绿江边,想偷渡到对岸,再往北平去。

渡口旁的码头上,停着几艘小木船,船夫们蹲在船头抽烟,眼神警惕地打量着过往的人——这年头,偷渡的人多,日军也常来巡查,稍不留意就会惹祸上身。

李天骥走过去,问了三个船夫,要么说“不渡外人”,要么直接开了个天价船费,他包袱里就剩几个铜板,根本付不起,只能蹲在江边的石头上,看着滔滔江水犯愁。

“小伙子,要渡江?”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

李天骥回头一看,是个60多岁的老船夫,穿着件打补丁的蓝布衫,裤腿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满是老茧,手里握着根磨得光滑的竹篙,正站在一艘小木船旁看着他。

这艘船比其他船小些,船身刷的桐油都快掉光了,露出里面的木头纹理,可收拾得干净,船头还摆着个装着水的瓦罐。

李天骥赶紧站起来,点了点头:“大爷,我想渡到对岸去,可我没多少银子,您看能不能通融下?”

老船夫眯着眼睛打量了他一会儿,又看了看他手里攥着的包袱,嘴角撇了撇:“这年头,敢偷渡的,不是躲鬼子的,就是走江湖的。我这船,不渡坏人,也不渡拿不出船费的——我还要靠这船吃饭呢。”

李天骥急了,赶紧说:“大爷,我不是坏人,我是躲日军的,我包袱里就剩三个铜板了,您要是肯渡我,等我到了对岸,找到亲戚,一定加倍还您船费!”

老船夫摇了摇头,转身就要上船:“空口白话谁不会说?我见多了,渡过去就没影了,我可不上这当。”

李天骥看着老船夫的背影,心里又急又慌,他知道老船夫不肯信他,可这是渡口最后一个愿意搭话的船夫了,要是再走不了,等日军巡查队来了,他就彻底完了。

他盯着老船夫手里的竹篙,又想起自己练的太极,突然灵机一动,赶紧喊住老船夫:“大爷,我没银子,可我会打拳!我给您打套拳,就当抵船费,行不行?”

老船夫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眼里满是怀疑:“打拳?你能打啥拳?还能抵船费?”

“您要是觉得我打得好,就渡我过去;要是觉得不好,我再想别的办法,绝不纠缠您。”

李天骥说着,往前凑了两步,“而且我打拳的时候,还能帮您稳住船,您看这江面风大,船晃得厉害,我保准打完拳,船稳得跟在岸上似的。”

这话彻底勾起了老船夫的兴趣。

这几天江面风大,水流也急,他的小船又小,每次载人渡江,都得小心翼翼的,稍不注意就会被浪打得晃来晃去,好几次都差点翻船。

他打量着李天骥,见这小伙子虽然单薄,可眼神亮,不像是说大话的样子,就点了点头:“行,我就信你一次。你上船,要是真能稳住船,我就免你船费,渡你过去;要是稳不住,你就赶紧下来,别耽误我做生意。”

李天骥大喜,赶紧跟着老船夫上了船。刚踏上船头,船就晃了一下,他赶紧稳住身子,按照太极的“站桩”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身体微微下沉,瞬间就稳住了重心。老船夫看在眼里,暗暗点了点头——这小伙子,倒像是真练过。

老船夫撑着竹篙,把船划到江中心。风果然越来越大,江面上掀起半尺高的浪,小船被浪打得左右摇晃,船头的瓦罐都晃得“哐当”响,里面的水洒出来不少。

老船夫咬着牙,双手握着竹篙,使劲撑着江底,想稳住船身,可浪太急,船还是晃得厉害。

“小伙子,该你了!”老船夫喊了一声,把手里的竹篙递给李天骥,“你要是不行,就赶紧说,我好把船划回岸边。”

李天骥接过竹篙,竹篙比他想象中沉,握在手里冰凉的,还带着水汽。他深吸一口气,站在船中央,双脚踩着船板,按照太极的“立身中正”要领,调整好重心——船在晃,他的身子也跟着轻轻晃动,却始终保持着平衡,像与船融为了一体。

老船夫站在船尾,紧紧握着船桨,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李天骥,心里还在犯嘀咕:这小伙子要是真能稳住船,那可真是奇了。

就在这时,李天骥动了。

他双手握着竹篙,慢慢抬起,竹篙的底端贴着船板,顶端微微上扬,像对着江面捧着什么东西似的。他按照太极“云手”的轨迹,慢慢转动身体,竹篙也跟着轻轻滑动,先是往左侧划了个半圆,再往右侧划了个半圆,动作轻柔,却带着股说不出的韵律。

风更急了,浪又掀了起来,小船猛地晃了一下,老船夫赶紧用力撑船桨,可李天骥却没慌,他顺着船晃动的力道,慢慢调整竹篙的方向,双手微微用力,竹篙在江水里轻轻一点,再慢慢划开——就见竹篙划过的地方,江水里竟泛起了一道道水纹,两道半圆的水纹交叉在一起,正好形成一个“十字”,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眼,清晰地印在江面上。

更奇的是,随着“十字水纹”慢慢扩散,原本晃得厉害的小船,竟渐渐稳了下来。

刚才还“哐当”响的瓦罐,现在只轻轻晃了两下,里面的水也不再洒出来。

老船夫瞪大了眼睛,手里的船桨都忘了动——他撑了三十年船,从没见过有人能靠打拳稳住船,更没见过竹篙划水能划出“十字水纹”,这也太神了!

李天骥没在意老船夫的反应,他的注意力全在竹篙和船身上。

他记得老拳师说过,太极讲究“以柔克刚”,江浪是刚,船是柔,他的动作就是连接“刚”与“柔”的桥,只要顺着浪的力道,用竹篙引导水流,就能让船与浪达成平衡。

他慢慢转动身体,竹篙也跟着重复着“十字”轨迹,每划一下,“十字水纹”就扩散一次,小船就更稳一分。

有好几次,浪头拍在船舷上,船身猛地往一侧倾斜,老船夫都吓得喊出了声,可李天骥总能及时调整竹篙的方向,轻轻一引,浪头就顺着船舷滑了过去,船身又慢慢回正。

江风裹着水汽吹在他脸上,他的额角渗出了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江水里,与“十字水纹”融在一起。

就这样,李天骥握着竹篙,在摇晃的小船上打了半柱香的功夫。

他的动作始终慢悠悠的,没有一丝慌乱,竹篙划过江面,留下的“十字水纹”一道接一道,像在江面上织了一张无形的网,把小船稳稳地护在中间。

原本湍急的水流,经过“十字水纹”的引导,竟变得温顺了不少,小船顺着水流,慢慢往对岸漂去。

最后,李天骥慢慢放下竹篙,双手回到“抱球式”的姿势,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呼出,身体微微下沉,结束了这套拳。

他站在船中央,看着江面上渐渐消散的“十字水纹”,心里也松了口气——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摇晃的船上打太极,没想到真的成了。

“好!好功夫!”船尾的老船夫突然喊了一声,语气里满是敬佩,“小伙子,你这拳叫啥名?竟能有这么大的本事,把船稳得跟钉在江里似的!”

李天骥擦了擦额角的汗,笑了笑:“大爷,这叫太极。我刚才用的,是太极里的‘十字手’变招,顺着浪的力道划水,就成了‘十字水纹’,能稳住船身。”

“太极?真是好功夫!”老船夫连连点头,看着李天骥的眼神,从怀疑变成了敬佩,“我活了六十多岁,从没见过这么神的功夫。你这小伙子,不仅没说大话,还比说的更厉害!”

说话间,小船已经划到了对岸。老船夫撑着船桨,把船稳稳地靠在岸边,然后跳上岸,帮李天骥递过包袱:“小伙子,船费的事,你就别惦记了。你这拳,别说抵船费,就是给我银子,我都未必能看到这么好的功夫。”

李天骥接过包袱,对着老船夫拱了拱手:“大爷,谢谢您。等我以后有机会,一定回来还您的人情。”

“啥人情不人情的,都是中国人。”老船夫摆了摆手,又叮嘱道,“你往北平去,路上可要小心,日军的巡查队到处都是,别再让人抓住了。你这太极功夫好,以后可得多教给些中国人,让大家都有本事自保。”

李天骥点了点头,眼里满是坚定:“大爷,您放心,我一定会的。我要把太极传下去,让更多人学会,总有一天,能把日军赶出中国。”

说完,他背着包袱,转身往岸边的小路走去。江风还在吹,江面上的“十字水纹”已经渐渐消散,可那道清晰的轨迹,却深深印在了老船夫的心里,也印在了李天骥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