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太极之宇宙 > 第356章 “十字手”及太极文化,写入教科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6章 “十字手”及太极文化,写入教科书

九月的清晨,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崭新的课本上,映得书页边缘泛着暖光。实验小学五年级(3)班的教室里,四十多名学生正好奇地翻着刚发下来的《传统文化与生活》课本,指尖划过彩色的插图,小声议论着新内容——这学期,这本课本里多了整整两页关于“十字手”及太极文化的章节,油墨香里都藏着不一样的文化气息。

课代表林晓雨抱着一摞课本,挨个分发给同学时,就注意到不少同学盯着课本封面上的小图标看——那是一个简化版的“十字手”图案,青色线条勾勒出武者的基本站姿,旁边还印着小小的“太极”二字。

“大家别着急翻,等会儿伊里老师会给咱们讲新内容,可有意思了!”林晓雨笑着说,她早就听班主任李老师说,这学期要学太极相关的知识,还能学简单的“十字手”招式,心里早就盼着了。

八点整,上课铃响起,伊里老师抱着教案走进教室,手里还拿着一张放大的“十字手”招式图解。“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学的新内容,大家可能早就听说了——就是咱们课本里新增的‘十字手’和太极文化。”

伊里老师把图解贴在黑板上,指着图中的姿势说,“大家先看看这个‘十字手’,是不是跟之前咱们在邮票上、灯光秀里看到的一样?”

教室里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回应声。“老师,我见过!我爷爷有‘十字手’邮票,还跟我讲过这个姿势!”“我去过和平碑的灯光秀,看到过动态的‘十字手’,特别好看!”“我爸爸说,这个姿势是太极里很经典的招式!”

伊里老师笑着点头,翻开课本:“大家说得都对!咱们先从太极的历史渊源说起。太极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古代的阴阳学说,后来慢慢发展出太极拳,而‘十字手’就是太极拳里的核心招式之一,就像咱们写字要先学握笔一样,练太极也常从‘十字手’开始。”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文字,“大家看这里写的,‘十字手’讲究‘双臂圆撑,虚实分明’,看似简单的一个姿势,藏着‘刚柔并济’的道理,这也是太极文化的核心——不追求强硬对抗,而是讲究顺应自然、以和为贵。”

坐在教室后排的佐藤一郎,听得格外认真,手里的铅笔不停地在课本上划重点。他是佐藤的儿子,这学期刚转来这个班。之前佐藤反对太极主题活动时,也没少跟家里说“别接触太极”,可自从上个月看完和平碑的灯光秀,佐藤彻底改变了想法,不仅自己开始了解太极文化,还特意跟一郎说,这学期学太极相关知识时,一定要认真听。

一郎之前也跟着爸爸去看过灯光秀,对“十字手”的图案印象很深,此刻听李老师讲解,更是听得入了迷。

课本里的内容图文并茂,左边是文字介绍,右边是彩色的“十字手”招式分解图——从双脚站立的距离,到双臂抬起的高度,再到掌心的朝向,每一步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旁边还配了小提示:“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不锁死;双臂抬起时,像抱着一个圆圆的气球,不要用力过猛。”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太极文化的和平寓意。”

伊里老师继续讲解,“大家知道和平碑上刻着‘和平’二字,而太极文化里的‘以和为贵’,跟和平的理念是一样的。以前,有人觉得太极只是一种功夫,其实不是,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告诉咱们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就像咱们同学之间相处,不能吵架打闹,要互相包容,这就是太极‘和’的理念。”

说到这儿,伊里老师放下课本,走到教室中间:“现在,咱们就跟着图解,学几个简单的‘十字手’动作,大家先站起来,跟着我做。”

学生们立刻兴奋地站起来,学着伊里老师的样子,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

“首先,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然后慢慢抬起,左手向上,右手向下,掌心相对,注意双臂要圆撑,不要伸得太直。” 伊里老师一边做示范,一边纠正学生的姿势,“一郎,你的膝盖再微屈一点,不要绷得太紧,对,这样就对了。”

一郎赶紧调整姿势,跟着伊里老师一点点抬起手臂,虽然动作还很生疏,但每一步都做得格外认真。旁边的林晓雨看到了,小声跟他说:“一郎,你学得好认真啊,比我刚才做得都标准。”一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跟着老师练习——他想把“十字手”学好,回家教给爸爸,也想让班里的同学知道,太极文化真的很有意思,不是爸爸以前误解的那样。

一节课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下课铃响起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围着伊里老师问东问西。“老师,以后咱们还会学太极的其他招式吗?比如‘云手’?”“老师,课本里的太极知识点,考试会靠吗?我想背下来!”“老师,我能不能把‘十字手’图解画下来,贴在书桌上?”

伊里老师笑着一一回应:“以后咱们会慢慢学更多太极招式,课本里的知识点,大家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其中的道理;想画图也可以,只要大家能喜欢太极文化,愿意传承它,就很好。”

下课之后,教室里也没安静下来。

不少同学围在黑板前,照着“十字手”图解互相纠正姿势;林晓雨拿出笔记本,开始抄课本里关于太极历史的文字,说要整理成笔记,方便复习;而一郎则坐在座位上,捧着课本,小声地背诵太极相关的知识点——“太极文化核心:刚柔并济,以和为贵;‘十字手’招式要点:双脚与肩同宽,双臂圆撑,掌心相对……”他背得又快又准,连路过的同学都忍不住惊讶:“一郎,你背得也太快了吧!比我背古诗还熟练!”

一郎抬起头,有点骄傲地说:“我觉得这些知识点很有意思,而且我想回家教我爸爸,他现在也很喜欢太极文化。”说着,他站起来,给同学演示自己刚学会的“十字手”,虽然动作还有点僵硬,但姿势已经很标准了。“你们看,是不是这样?李老师说,双臂要像抱气球一样,不能太用力。”

同学们围过来,跟着一郎一起练习,教室里顿时变成了小小的“太极练习场”。有同学动作不到位,一郎还会主动上前纠正,像个小老师一样说:“你的左手再往上一点,掌心要对着右手,不然就不是‘十字手’啦!”“你的膝盖要微屈,不然站久了会累,这是课本里说的。”

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校长看到。

校长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们认真练习“十字手”、背诵太极知识点的样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其实,当初教育部门决定将“十字手”及太极文化写入教科书时,还有人担心“学生们不感兴趣”“会增加学习负担”,可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们不仅学得认真,还主动传播,这正是传承太极文化最好的方式。

中午放学时,一郎背着书包,手里紧紧攥着《传统文化与生活》课本,一路小跑着回家。佐藤早已下班在家,看到一郎回来,赶紧迎上去:“今天学太极知识了吗?学得怎么样?”

一郎点点头,把课本递到爸爸手里,兴奋地说:“学了!李老师给我们讲了太极的历史,还教我们练‘十字手’,我还背会了太极的知识点呢!”说着,他放下书包,站在客厅里,给爸爸演示起“十字手”:“爸爸,你看,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臂圆撑,掌心相对,是不是很标准?”

佐藤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又翻了翻课本里的内容——彩色的图解、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太极文化的历史和寓意讲得清清楚楚,心里满是感慨。“一郎,你学得真好,比爸爸还标准。”佐藤笑着说,“那你能不能教爸爸?爸爸也想学会‘十字手’。”

“当然可以!”一郎立刻拉着爸爸的手,让他站好,像李老师教自己那样,一点点纠正爸爸的姿势,“爸爸,你的双臂再圆一点,不要伸太直,对,就像抱着一个气球……”

佐藤认真地跟着学,看着儿子耐心的样子,突然想起和平碑灯光秀上自己说的那句话——“太极赢了,和平赢了”。

现在他才明白,太极真正的“赢”,不是让所有人都认可它的热度,而是能走进教科书,让新一代的孩子认真学习、主动传承,让“以和为贵”的理念,在孩子心里扎根。

下午的课上,伊里老师还组织了一场“太极小课堂”,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知道的太极故事。一郎主动举手,站起来说:“我爸爸以前反对太极文化,后来去看了和平碑的灯光秀,就改变了想法,今天我还要教爸爸练‘十字手’!”

教室里立刻响起掌声,伊里老师也笑着说:“一郎说得很好,太极文化就是这样,能让更多人了解、认可,还能让家人一起参与,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放学铃声响起时,不少同学都把太极课本放进书包最里面,生怕折坏了。

林晓雨跟一郎说:“一郎,明天咱们早点来学校,一起练习‘十字手’好不好?我还想跟你一起背太极知识点!”一郎用力点头:“好啊!我还要把爸爸练‘十字手’的样子拍下来,带给你看!”

夕阳下,学生们背着书包走出校门,不少人还在路上互相演示“十字手”,小声背诵太极知识点。有家长来接孩子,听到孩子说“今天学了太极,还能教你练‘十字手’”,都笑着点头,说要跟着孩子一起学。

市教育局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整理着各学校反馈的情况——从课本发放到课堂教学,再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全都是积极的声音。“没想到孩子们这么喜欢太极文化,不少老师说,学生们学太极知识点比学其他内容还积极。”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

局长看着反馈报告,心里满是欣慰:“把‘十字手’及太极文化写入教科书,就是为了让新一代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以和为贵’的理念。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对的——孩子们不仅学得认真,还主动传播给家人,这才是真正的普及与传承。以后咱们还要联合太极协会,给学校派专业的教练,让孩子们能学更多、更标准的太极招式,让太极文化真正在新一代中扎根、发芽。”

夜色渐深,市实验小学的教室里,崭新的《传统文化与生活》课本整齐地放在课桌上,课本里“十字手”的插图,在月光下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