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太极之宇宙 > 第423章 鞋底灰尘的北斗线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3章 鞋底灰尘的北斗线索

1956年暮春的午后,国术馆资料室里,柳德米拉提供的“ht618”密码刚被贴在立体密道图旁,众人还在讨论如何加强黄河铁牛遗址的安保,李天骥却突然想起一事——之前整理底片时,第7张“左蹬脚”的照片里,鞋底沾的灰尘排列格外奇怪,当时以为是拍摄时不小心蹭到的,如今联想到黄河铁牛,或许那也是一条被忽略的关键线索。

“小林,把第7张‘左蹬脚’的底片和原照片都找出来!”李天骥快步走到底片存放架前,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柳德米拉说苏方势力盯着黄河铁牛,还说铁牛和拳谱、国宝名录有关,这张照片的鞋底灰尘,说不定藏着指向铁牛的线索!”

小林立刻应声,从铁盒里翻出“左蹬脚”的原照片和底片,快步递过来。照片里的李天骥,左腿蹬直,右腿屈膝,呈“左蹬脚”的标准姿势,右脚鞋底朝下,沾着一层薄薄的黄土,灰尘没散,反而顺着鞋底的纹路,形成了七团明显的印记,大小不一,分布在鞋底的前掌和后跟位置,看着既零散又刻意。

“这灰尘印记也太规整了,不像是随便蹭的。”小林用放大镜盯着照片里的鞋底,一边数一边指,“一、二、三……一共七团,刚好对应北斗七星的数量!你看这团最大的,在鞋底后跟正中间,像极了北斗七星的‘天枢星’;旁边两团小的,是‘天璇星’和‘天玑星’,往前一点的三团,是‘天权星’‘玉衡星’‘开阳星’,最前面那团最小的,就是‘摇光星’!”

经小林一指点,陈老也立刻看了出来,忍不住点头:“还真像!北斗七星的‘斗勺’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柄’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照片里鞋底的灰尘,刚好按这个布局排列,斗勺朝后,斗柄朝前,方向清清楚楚!”

李天骥接过照片,将鞋底的灰尘布局用铅笔在纸上复刻下来,又找来一张北斗七星的星图,放在旁边对比——两者的排列、角度几乎完全一致,甚至连“开阳星”旁的伴星“辅星”,都在照片鞋底的对应位置有一小团细尘,若非用放大镜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当年拍摄这张‘左蹬脚’时,我特意在鞋底抹了黄土,就是为了让招式的发力点更清晰,没想到拍摄者早就借着黄土,把北斗线索藏在了鞋底。”

李天骥看着复刻图,语气里满是惊叹,“这线索藏得比‘倒卷肱’的旋律密码还隐蔽,若不是柳德米拉提到黄河铁牛,咱们说不定永远都注意不到。”

“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历来是定位的关键。”

陈老找来一张中国地图,平铺在桌上,“咱们之前从‘如封似闭’的封条,找到了紫禁城密道;从‘倒卷肱’的旋律,找到了68号门的密码;现在从‘左蹬脚’的鞋底北斗,肯定能找到黄河铁牛的具体位置——柳德米拉只说在黄河流域,没说具体遗址,这北斗线索,就是精准定位的钥匙!”

李天骥点头,将复刻的鞋底北斗图与地图对齐,以端王府为起点,顺着北斗斗柄(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的指向延伸——斗柄先朝西北,再转向正北,最后落在黄河中游的蒲津渡一带,而那里,正是第1季里提到的黄河铁牛遗址!

“是蒲津渡黄河铁牛!”小林看着地图上的落点,兴奋地喊出声,“第一季咱们查太极线索时,就听老考古学家提过蒲津渡的黄河铁牛,说那是唐代的‘镇河之宝’,还藏着古代水利的秘密,当时以为只是个彩蛋,没想到现在成了关键节点!”

这话瞬间勾起了众人的回忆——第一季追查端王府旧物时,曾在一本清代的《河防志》里看到过蒲津渡铁牛的记载,当时只标注了“黄河岸畔,北斗为引”,却没说具体的“引法”,如今结合“左蹬脚”鞋底的北斗线索,终于把这处彩蛋和主线线索串在了一起

“‘黄河岸畔,北斗为引’,原来‘引’的就是这鞋底的北斗布局。”

陈老用红笔在地图上圈出蒲津渡的位置,“蒲津渡的黄河铁牛,1989年才被正式发掘,但早在清代,就有文献记载铁牛被埋在黄河泥沙下,只有‘北斗定位’才能找到具体埋藏点——这张‘左蹬脚’的照片,就是把定位方法藏在了鞋底,既传承了线索,又避免了秘密外泄。”

李天骥看着地图上的三个关键节点——端王府(密道起点)、紫禁城(密道核心)、蒲津渡(铁牛遗址),终于理清了所有线索的脉络:24张太极底片,分别藏着指向这三个节点的线索,端王府的“坤六”地砖是密道入口,紫禁城的68号门后是国宝名录,蒲津渡的黄河铁牛则藏着国宝名录里记载的“水利机密”,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秘密体系。

“柳德米拉说苏方势力已经去黄河流域踩点,咱们得尽快确认蒲津渡铁牛遗址的现状。”

李天骥收起地图,语气凝重,“我让公安同志联系当地的考古部门和派出所,一方面了解铁牛埋藏点的保护情况,另一方面加派警力巡逻,防止苏方势力偷偷挖掘;咱们这边,整理好‘左蹬脚’的北斗线索,还有柳德米拉提供的‘ht618’密码,明天先进入紫禁城密道拿到国宝名录,再派人带着线索去蒲津渡,提前找到铁牛的具体埋藏点,绝不能让苏方势力抢先。”

小林立刻点头,拿出纸笔记录需要准备的事项:“我现在就整理北斗线索的复刻图和定位过程,明天跟密道资料一起带给公安同志;另外,再查一下蒲津渡的历史文献,看看有没有关于铁牛机关的记载,提前做好准备。”

陈老则拿起电话,联系当地考古部门:“……对,是蒲津渡黄河铁牛遗址,我们得到消息,有境外势力想盗挖,你们赶紧派人去遗址周边排查,另外,关于铁牛的埋藏点,我们有‘北斗定位’的线索,之后会派人把线索送过去,咱们一起守住遗址!”

资料室里忙碌起来,有人整理线索,有人联系各方,有人补充文献,之前因“同盟救人”产生的顾虑,如今因共同守护黄河铁牛的目标,变得更加坚定。

李天骥再次拿起“左蹬脚”的照片,看着鞋底的北斗灰尘,心里满是感慨——从第一季的铁牛彩蛋,到如今的关键节点,线索早已埋下,只是需要一步步挖掘,才能看清全貌。

傍晚时分,当地考古部门传来消息:蒲津渡黄河铁牛遗址周边,近期确实出现过陌生人员徘徊,形迹可疑,当地派出所已经派人加强巡逻,但因铁牛埋藏点不明确,无法精准布控,急需“北斗定位”的线索来确认位置。

“太好了!咱们的线索来得太及时了!”

小林看着消息,兴奋地说,“只要明天拿到国宝名录,再把北斗线索和‘ht618’密码送过去,考古部门就能精准找到铁牛埋藏点,提前做好保护,让苏方势力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天骥点头,将“左蹬脚”的照片和北斗复刻图放进专门的文件袋,又在袋上标注“黄河铁牛定位关键”,和立体密道图、拳谱拓印放在一起。

他看着桌上的这些线索,从端王府到紫禁城,再到黄河岸边的蒲津渡,一条贯穿南北的秘密通道,终于完整地呈现在眼前。

“明天进入密道,拿到国宝名录后,咱们兵分两路。”

李天骥对着陈老和小林说,“一路留在北京,配合外交部交涉,救回瓦西里教授;另一路带着北斗线索、‘ht618’密码和国宝名录里的铁牛记载,去蒲津渡协助考古部门,找到铁牛,做好保护。不管哪一路,都要记住,咱们的目标不仅是救人,更是守护好中国的每一件国宝。”

陈老和小林齐声应道:“放心!绝不让国宝受半点损失!”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左蹬脚”的照片上,鞋底的北斗灰尘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仿佛在指引着众人,向着黄河岸边的蒲津渡,向着新的秘密节点,一步步前进。

线索再次延伸向远方,而众人知道,只要沿着线索坚定走下去,就一定能守住所有秘密,让每一件国宝都留在祖国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