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琮自然不会与他计较,护住辛弃疾,运气大喝一声:“大伙莫挤,莫伤了辛大人,且安静听我一言!”
这是赵伯琮的独门功夫,调整自己的音频,可以破开嘈杂人群的噪音干扰,将声线完整送入所有人耳中!城外有万余百姓,竟然听得清清楚楚,顿时安静了下来!城里还没挤进来的虽然是听不到,但见城外这一安静,不知发生了何事,便也不挤了,静待事态发展!
辛弃疾对赵伯琮比了个大拇指:“二哥,这门功夫你可得教我!”
赵伯琮咧嘴一笑:“教你!其实除了这等场景也没甚用处!”复又对着人群道:“诸位金陵城的百姓,今日我们要迎接义军并处决叛徒张安国,大伙挤在此处,事不得谐,还望诸位听我一言,让出道路来,愿意观摩处决的,可去雨花台等候!辛大人为感谢金陵城百姓喜爱之情,决定来日开始在金陵城巡街夸官!为时三日,诸位不必挤在此处!”
人群顿时欢呼起来,随即慢慢散开!只是留了些空间出来,却也没散去!
辛弃疾幽怨得看着赵伯琮:“二哥,你就这么把我卖了,你良心过得去吗?”
赵伯琮小声道:“不然呢,今日你都过不去,或者你可以试着食言!”
辛弃疾大骂:“食什么言,那是你的言,不是我的言!”
“那你食不食?”
“不食!”辛弃疾低头痛苦道。
赵伯琮笑成了一朵花,得意至极!
即得百姓稍安,王世隆拎出张安国,一把掼在地上,拱手向赵构道:“叛徒张安国在此,请官家训示!”
赵构还未来得及发声,那边百姓又起哄了,咒骂声响彻下关。更有甚者,跑过来向着张安国吐口水,口水乱飞之间,处在下风口的赵构陈小四也未能幸免!王循友……嗯,幸免了,因为他被弹劾了,正在接受讯问!
张安国心如死灰,自己只是想过点安生日子罢了,怎么就到了今日这般田地!怪义军么?怪金军么?怪辛弃疾么?似乎是,似乎又不是,难道怪自己么?张安国大声嚎哭了起来,宋金为何要对立!为何不能和平共处!他只是想如金陵百姓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家有口热饭,不必为了明日的生计发愁!只是一切都来不及了,走错了路,就回不了头!
陈小四护着赵构,指挥皇城司的人分开人群,押着张安国往雨花台去,再不走现场又要失控了!自己做皇城司勾当已经两年了,从来没见过这等场景,总在失控边缘徘徊,这还得了,这次回去可别被撤职了!
雨花台是个小山,在建康城南,传说当年梁武帝萧衍邀请?建康法云寺的?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到精妙处,花落如雨,因此得名!此处也是建康城百姓最喜爱的踏青处之一。
这几日正是春意盎然之时,雨花台绿芽新探,生机勃勃,似乎活了过来,前几日踏青的人便不少,今日更多!
张安国被押到了雨花台北麓一个碑前,陈小四一脚踢在张安国腿弯处,张安国便直挺挺跪在了碑前!抬头看时,那碑上刻着七个大字“杨忠襄公剖心处”!
辛弃疾见了大是惊愕,问赵伯琮这是何人!
赵伯琮道:“杨忠襄公叫做杨邦乂,建炎三年十月,金兵再次入侵,建康岌岌可危。留守杜充等人投降金帅兀术,杨邦乂迎难而上,奋勇抗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金人劝其投降,杨邦乂严词拒绝。兀术许他仍做溧阳知县。他以头碰柱,鲜血直流,并言:‘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幸速杀我’。兀术派降金的户部尚书李税等多次劝降。后来,杨邦乂见李税等人在兀术的宴会上,就当面痛斥:‘天子以若扞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其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并大骂金兀术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兀术大怒,竟命刽子手割其舌头,开其胸膛,剜其心脏,年仅四十四岁。后被追赠为朝奉大夫,谥忠襄。”(注一)
辛弃疾大为感佩:“真义士也!”便即下拜!
赵伯琮感慨道:“不仅如此啊,他在任内除苛政,重教化,均征摇,并训民为兵,加强民防,整肃治安,以至在任三年,盗不入境,百姓惟恐其去,倾城请留!”
辛弃疾叹道:“如此良官,却因杜充投敌而死,惜哉!痛哉!”
赵伯琮忽然想起什么:“你知道杨再兴吧!”
“知道啊,随岳元帅平定吉州,虔州,伏杀孙都统,满在,在孙洪涧破敌人二千,收复长水县,缴获粮食二万石供给军民,全部收复西京险要地区。又得到伪齐留下的马匹一万匹,粮草数十万。又到蔡州,焚毁伪齐军粮草。在万军之中欲单骑杀完颜宗弼,可惜未成,还能毫发无损而返。在小商河死战金兵,杀死金军士兵二千多人以及金军将领万户撒八孛堇、千户一百人。但终因寡不敌众,中箭无数而死。后来金军得到他的尸体,焚烧之后,共得到箭镞竟有两升之多。两升啊,这中了多少箭,真乃蚩尤再生!”辛弃疾如数家珍!
赵伯琮笑道:“你倒是对杨再兴知之甚详啊!”
“嘿嘿,说书先生说了些,义军中更是说得绘声绘色!”
“那你可知,这杨邦乂正是杨再兴之父!”赵伯琮笑眯眯道。
“什么?”辛弃疾大惊,复又再拜:“真乃一门忠烈!”
赵构也自去上了一炷香!然后回头示意陈小四!
陈小四递上一卷布帛,赵构接过展开,大声道:
维始皇壹仟叁佰柒拾陆,岁次乙亥,三月朔壹拾柒,宋帝赵构,率金陵军民,敢昭告于杨忠襄公之灵:
公忠贞贯日,大义参天。奋危勇以抗强虏,竭忠贞以扶宋室。以身拒敌,守护百姓。威名震于敌胆,浩气塞于乾坤。
惜乎奸佞当道,忠良受害。公之志未遂,身先死而含冤。然公之盛名,永垂青史;公之精神,激励后辈。
今有辛弃疾、王世隆、马全福等将士凡五十,获奸佞张安国,思公之忠烈,特奉于斯面。愿公身在天国,共享殊荣,光照于万世。
伏惟尚飨!
注一:出自《宋史杨邦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