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八零:冷面大佬狂宠妻 > 第141章 设备升级困:外汇额度的壁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1章 设备升级困:外汇额度的壁垒

“哐当——嗤——”

晚风服装厂的车间里,老式裁床发出沉闷又刺耳的嘶吼,每一次冲压下落都震得地面微微颤抖,仿佛一头疲惫不堪的老牛,挣扎着拉动沉重的犁铧。空气里弥漫着布料纤维的粉尘和机器过热散发出的淡淡机油味。工人们埋首在各自的岗位上,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缝纫机的嗒嗒声虽然密集,却总被那台“老黄牛”间歇性的、令人心焦的巨响打断。

苏晚月站在车间中央,眉头紧锁。她手里捏着一块刚从那台老裁床下来的裁片,边缘参差不齐,甚至带着一点被高温烫焦的糊味。就这片刻的走神和延迟,又一块价值不菲的进口呢料可能就废了。效率低下,损耗惊人,这还只是国内订单。想到广交会上咬牙接下来的那几份工艺要求更高的出口订单,还有即将开始的南方夏装生产旺季,她的心就像被那只巨大的裁床冲头一下下砸着。

“厂长,” 生产主任老马拿着一叠报表走过来,脸色比机器上的油污还难看,“这个月废料率又超了三个点。主要是裁床…工人们轮班盯着,就怕它彻底趴窝。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次品率压不下来,出口单子的交货期…”

苏晚月接过报表,指尖划过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沉默着。她何尝不知道?这间厂子,从几台缝纫机起家,拼拼凑凑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几乎榨干了每一分利润和所有人的精力。但核心的设备,尤其是这台决定面料利用率和裁剪精度的裁床,早已不堪重负,成了卡住整个厂子脖子的那只无形的手。

“自动裁床…” 她喃喃自语,目光投向窗外。隔壁市的国营大厂去年引进了一条日本生产线,据说效率翻了几番,精度极高,废料率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是晚风厂突破瓶颈、真正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的唯一捷径。

“打听过了,” 老马压低了声音,脸上是深深的无奈,“日本、德国的,最便宜的一套,也要这个数。”他比划了一个手势,那是一个足以将晚风厂目前所有流动资金吞没还远远不够的天文数字。“关键是,外汇额度…咱们这种集体挂靠的厂子,根本排不上号。那些额度,都是紧着国营大厂和重点项目的。”

“外汇额度”四个字,像一堵无形却坚不可摧的高墙,冰冷地矗立在面前。这不是靠熬夜、靠拼命、靠一点小聪明就能跨过去的坎。它关乎政策,关乎资源分配,关乎根深蒂固的体制壁垒。苏晚月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不,是打在了钢板上,指骨生疼,却留不下半点痕迹。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焦灼:“我知道了。先把这批货盯紧,人工修片也要保证质量。设备的事,我再想办法。”

转身走出喧嚣的车间,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下意识地抬眼望向厂区角落那间安静的办公室。陆行野最近似乎很忙,有时深夜才回来,身上带着淡淡的烟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她甩甩头,把那个一闪而过的、想去求助的念头狠狠掐灭。不能再依赖他了。阁楼火光、查封危机、家族纷争…他已经为她挡了太多风雨。这厂子是她的战场,这道商业上的壁垒,必须由她自己想办法攻克。她苏晚月,不能永远只做那个需要被他护在身后的人。

夜色深沉,小书房里的台灯还亮着。

苏晚月面前摊着几张写满了数字和关系的草稿纸,电话听筒被她握得发烫。她几乎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人脉——广交会上认识的港商、曾经合作过的外贸公司干部、甚至辗转托人问到了轻工局的某个科长…得到的回复大同小异,客气而疏离:

“苏厂长,不是不帮,是现在外汇确实紧张…”

“您的厂子性质…唉,难啊…”

“要不,您再等等?明年或许…”

听筒里又一次传来带着官腔的推诿之词,苏晚月眼底最后一丝光亮也黯淡下去。她客气地道了谢,挂断电话。寂静瞬间涌来,将她吞没。疲惫如同潮水,从四肢百骸弥漫上来,她抬手用力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闭上干涩的眼睛。

就在她几乎要被挫败感淹没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了。

陆行野端着一个小小的白瓷杯走进来,脚步很轻。他刚回家不久,身上还带着夜风的微凉。他把杯子放在苏晚月手边,温热的牛奶香气淡淡地飘散开来。

“还没睡?”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苏晚月睁开眼,没有去看那杯牛奶,只是望着桌上那些写满了无用功的草稿纸,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弧度:“外汇额度…卡死了。”她的声音里透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疲惫和茫然,“好像…真的没办法了。” 这种系统性的困局,比她面对的任何一次恶意竞争都要让人无力。

陆行野没有立刻说话。他沉默地站在桌边,目光扫过那些凌乱的纸页,掠过她紧蹙的眉头和眼底的青黑。灯光在他冷硬的侧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他看到了她这段时间的殚精竭虑,也清楚地知道那堵墙有多厚。

片刻的静默后,他忽然开口,声音平稳如常,听不出什么情绪,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下周三,轻工局牵头有个工业技术革新座谈会,主要是纺织系统。”

苏晚月倏地抬头,看向他。

陆行野的目光与她相接,深邃的眼眸在灯下看不出波澜,却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与会名单里,有外汇管理局计划处的负责人。”他顿了顿,补充道,“姓王。”

他没有说“我带你去”,没有说“我帮你打招呼”,甚至没有流露出任何要直接干预的意图。他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一个精准、关键、如同黑暗中射入一束微光的信息。一个她凭自己目前层面根本无法触及的信息。

苏晚月的心脏猛地一跳,瞬间理解了这简单几句话背后蕴含的重量。他不是要替她撞开那堵墙,而是默默地为她指明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凿开缝隙的方向。他甚至提前帮她摸清了关键人的姓氏。

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是绝处逢生的惊喜,是被人如此细致妥帖护着的酸涩,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动。他明明早已洞悉她的困境,却选择用这样一种方式,维护着她那份想要独立的、倔强的自尊,同时又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无声而精准地递上了最关键的“弹药”。

她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紧,万千思绪涌到嘴边,最终只化作一个带着颤音的:“…谢谢。”

陆行野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极轻微地颔首,随即移开视线,语气依旧平淡:“牛奶趁热喝。早点休息。”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书房,轻轻带上了门。

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那杯温热的牛奶散发着袅袅白气。苏晚月坐在灯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瓷杯壁,那温度一点点熨帖着她冰凉的手指。

她再次低头看向桌上那些杂乱的人脉图和无用的数字,眼神却已经截然不同。之前的茫然和焦灼被一种沉静而锐利的光芒取代。她迅速抽出一张新的白纸,拿起笔,在纸张顶端用力写下了“技术革新座谈会”和“王处长”几个字。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坚定而有力。

窗外是沉寂的夜,而窗内的灯光下,一场新的攻坚战役,刚刚拉开序幕。这一次,她不再是孤身一人盲目地撞击高墙。有人为她点亮了灯塔,而她,将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