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一尘之光 > 第30章 小女孩的“出院礼物(下)心里的暖与“家”的模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章 小女孩的“出院礼物(下)心里的暖与“家”的模样

一尘站起身,指尖最后抚过画册封面那片明黄的光,而后将它小心翼翼地放进帆布包深处,像珍藏一件易碎的稀世珍宝。帆布包的棉布带着柔软的纹路,轻轻裹住画册,仿佛怕惊扰了里面藏着的万千暖意。他望着小女孩眼里跳动的光,忽然想起诗社初立时的模样——那时的地下室,像被遗忘在时光角落的匣子,只有他和阿哲两个人的影子在昏黄灯光里摇晃。书架上的书寥寥无几,大多是从旧书摊淘来的泛黄本,暖灯也只一盏,光线怯生生地缩在角落,照不亮满室的清冷。

那时候他总觉得,诗社不过是个临时的“安慰站”,像路边供人歇脚的亭,是给那些被生活磨得疲惫的人,暂避风雨的地方。他从未想过,这方逼仄的地下室,会被慢慢填满,会被人郑重地画进画册,贴上“家”的标签。

此刻,阳光淌过指尖,他才恍然明白,原来“家”从不是雕梁画栋的华丽房子,不是镶金嵌玉的昂贵家具,而是这些循着光慢慢聚过来的人——是张老师捻着胡须写下的诗,字里行间藏着岁月的温厚;是阿哲抱着吉他弹出的歌,弦音里裹着少年的赤诚;是年轻人印在书签上的句子,把温暖裁成可触的模样;更是眼前这个小女孩,用蜡笔一笔一划画下的“诗社是家”,简单四字,却重逾千斤。

是难过时,有人递来一首诗,让文字轻轻擦去泪痕;是迷茫时,有人陪着沉默,让陪伴化作前行的灯;是开心时,有人笑着分享,让喜悦在长桌旁酿成蜜。是画里流淌的光,是心里漫溢的暖,是无论走多远,都知道有扇门为你留着灯,有群人在等你说句“我回来了”的牵挂。

“时间不早了,该走了。”小女孩的妈妈拎着粉色背包走进来,背包上的小熊在阳光下笑得憨态可掬。她眼里的感激像酝酿了许久的泉,望着一尘时,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一尘老师,真是太谢谢你们了。那些日子,孩子闭着眼都在喊‘阳光’,我握着她的手,只觉得心像被泡在冰里。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这孩子该怎么熬过那些疼。以后我们一定常带她来诗社,让她多跟你们学学,沾沾这字里的暖。”

一尘笑着点头,眼里的光比窗外的秋阳更柔:“欢迎随时来,诗社的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就像自家的门,从不用敲。”

小女孩被妈妈轻轻抱起,粉外套的衣角在空中划了个温柔的弧。她却挣扎着伸出小手,胖乎乎的手指张开又合上,对着一尘用力挥了挥:“一尘叔叔再见!阿哲叔叔再见!张老师再见!我会回来写诗画画的!”声音清亮得像檐角的风铃,在空旷的病房里荡开,像撒了一把碎钻,亮晶晶的,落满每个角落。

一尘也挥着手,指尖的温度仿佛还残留着画册的暖。他望着她们母女俩的身影转过走廊拐角,粉色的外套像一朵移动的花,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才缓缓转身。阳光透过窗户,在空荡荡的病床上织着金网,也钻进他的帆布包,轻轻吻着那本画册。“诗社是家”四个字被阳光浸得暖暖的,仿佛活了过来,在纸页上轻轻跳动,像一颗小小的心脏在搏动。

走出住院部,秋风吹在脸上,带着几分清冽的凉意,却吹不散心里的暖。那暖意像揣在怀里的小太阳,从胸口一直淌到指尖。一尘抬手摸了摸帆布包,能清晰地感觉到画册的轮廓,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像踩着风往巷口走——他要赶紧回诗社,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告诉张老师,他的诗被刻进了孩子的心里;告诉阿哲,他的歌催开了一朵向阳的花;告诉年轻人,他们的书签又点亮了一处角落。告诉他们,他们的诗社,又多了一个“家人”,又多了一份系在心头的温暖牵挂。

巷口的梧桐叶落了一地,像谁把秋天的阳光剪碎了,铺成金色的地毯。一尘踩着落叶往前走,“沙沙”的声响像首轻快的歌。一片叶子轻轻落在他的帆布包上,像在为这趟归途添枚小小的邮票。他低头看着那片叶,忽然觉得,诗社就像这棵老梧桐,根系或许藏在地下,不为人知,却深深扎进土壤里,枝桠努力伸向天空,为每个路过的人,撑起一片可以停靠的荫。

他知道,只要这方天地里的温暖还在,只要这些带着体温的诗还在,这个藏在地下室的小小诗社,就永远是“家”。是那些被生活擦伤的人,可以卸下铠甲的港湾;是那些需要光的人,能寻到暖意的归处。而那些写在纸上、画在画里、唱在歌里的爱与温柔,会像永不熄灭的灯,一直亮下去,照着更多人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