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一尘之光 > 第37章 第一个“通宵” (下)晨光里的沉睡与月光约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章 第一个“通宵” (下)晨光里的沉睡与月光约定

天快亮时,东方的天际像被谁悄悄掀开了一角蓝丝绒,透出淡淡的鱼肚白,带着初生的温润。月光渐渐褪去,像潮水般漫回夜空深处,只在窗台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银辉,仿佛是昨夜温柔的余韵。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晨光,从巷口的梧桐叶缝里漏下来,在诗社的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色的米粒,一点点漫向长桌。

一尘终于停下了笔。他握着红笔的手悬在策划案上方,指尖微微发颤,像是连最后一点力气都耗尽了。看着眼前改得密密麻麻的纸页,他轻轻舒了口气,那口气里带着熬夜的疲惫,却也藏着如释重负的轻。他把改好的策划案小心翼翼地叠整齐,棱角对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一般,仿佛那不是一份流程表,而是件易碎的珍宝。旁边放着列满对接电话、联系人、注意事项的便签纸,每张便签都被折成了小小的方块,上面的字迹工整得不像出自疲惫之手——“李老板:盲文诗集触感确认,上午10点取货”“王师傅:校车路线已重绘,附避开施工路段地图”“刘大夫:急救包备硝酸甘油、创可贴、抗过敏药”,每一条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连标点符号都透着认真。

做完这一切,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胳膊一软,趴在桌上沉沉睡去。脸颊贴着微凉的纸页,那里还残留着月光的清辉和墨香的沉静,呼吸间能闻到淡淡的桂花味,是昨夜飘进来的香。他的睫毛很长,此刻安静地垂着,上面沾着点没擦干净的墨水,像落了两颗黑色的星子,随着呼吸轻轻颤动,仿佛在梦里还在描摹诗句的轮廓。

阿哲看着他沉睡的模样,心里像被温水泡过的棉花,软软的。他悄悄起身,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牛仔外套,外套的衣角沾了点灰尘,他轻轻拍了拍,然后重新盖在一尘身上,这次特意把领口掖了掖,不让缝从缝隙里钻进去。桌上的豆浆早已凉透,杯壁上的水珠都干了,留下浅浅的水痕。阿哲转身去厨房,倒了杯温水,放在一尘伸手就能碰到的地方,杯底与桌面接触时,发出“叮”的一声轻响,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他没有叫醒他,只是拿起桌上的空咖啡杯和包子袋,悄悄收拾着桌上的杂物——墨水瓶盖拧紧了,红笔放进了笔筒,策划案旁边的便签纸摞得整整齐齐。他的动作轻得像猫,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惊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休息。毕竟,从昨夜到今晨,这张桌子见证了太多的执着,该让它和它的主人一起,歇口气了。

没过多久,诗社的木门被轻轻推开,“吱呀”一声,像只早起的鸟儿在鸣唱。小女孩抱着画本,扎着两个羊角辫,辫梢的蝴蝶结随着脚步蹦蹦跳跳地晃。她听说今天要筹备中秋诗会,特意起了个大早,书包里还装着自己画的月亮贴纸,想来帮忙布置。刚进门,她就看见了趴在桌上睡觉的一尘,脚步立刻顿住,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她把手指放在嘴边,做了个“嘘”的动作,然后放轻了脚步,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鞋底蹭过地板,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声响。

她的目光落在一尘手边的策划案上,那里有一片被月光晒暖的痕迹,纸页微微发卷,像是被温柔地吻过。策划案的最后一页,有一行用红笔写的字,字迹带着熬夜后的微颤,却透着温柔的坚定:“要让每个来的人,都觉得这月亮是为自己亮的。”小女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被点亮的灯笼,里面闪着细碎的光。她好像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一尘哥要熬这么久,为什么那些便签纸要写得那么细——原来,是想让每个来诗社的人,都能在中秋夜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月光。

小女孩轻轻放下画本,没有打扰一尘,只是在他身边的椅子上坐下,椅子发出“呀”的一声轻响,她立刻屏住呼吸,见一尘没醒,才松了口气。她拿起自己的蜡笔,是新买的十二色,笔杆上还印着小兔子的图案。在画本上,她先画了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是橘黄色的,边缘带着毛茸茸的光晕,像块刚出炉的南瓜饼。月亮下面,是一群笑着的人:有戴眼镜的老爷爷,手里捧着诗集;有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自己画的画;有穿着工装的叔叔,正把心愿灯笼往树上挂;还有趴在桌上睡觉的一尘哥,她特意在他身边画了个小小的月亮,说“梦里也要有光呀”。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首诗,诗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满满的开心。画的角落,她用绿色蜡笔写了一行字:“月亮为每个人亮着”,字迹周围还画了几颗小星星,像撒了把亮晶晶的糖。

晨光慢慢爬上桌面,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过一尘沉睡的脸。阳光里的尘埃在跳舞,落在他的发梢上、睫毛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边,让那些熬夜的疲惫都柔和了许多。也照在策划案上那行温柔的字迹上,红笔的颜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亮,像一颗跳动的红心。诗社里静悄悄的,只有一尘平稳的呼吸声,像风拂过湖面的轻响;还有小女孩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啃食桑叶。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晨曲,低低地唱着,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中秋诗会,会像这晨光一样,温暖而明亮。

巷口传来了卖早点的吆喝声,带着人间烟火的暖;远处的公交车发动了,载着新一天的期待驶向远方;桂树上的鸟儿醒了,叽叽喳喳地唱着,像是在讨论中秋的月亮会有多圆。诗社里,阳光越爬越高,照在一尘的脸上,他似乎被暖醒了,睫毛颤了颤,却没有睁开眼,只是嘴角微微向上弯了弯,像是在梦里,看见了中秋夜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和月亮一样圆的笑。

小女孩放下蜡笔,看着自己的画,又看看沉睡的一尘哥,悄悄把画本放在策划案旁边,然后拿起书包,轻手轻脚地去帮忙打扫卫生——她想让诗社干干净净的,等着月亮和客人们的到来。晨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画出长长的光带,像一条通往中秋夜的路,路上铺满了诗,铺满了期待,也铺满了那句“月亮为每个人亮着”的约定。

这第一个通宵,像一颗被月光浸泡过的种子,在晨光里悄悄发了芽。它会在中秋的夜里,长成一棵开满温柔的树,让每个来的人,都能在树下,接住属于自己的那片月光,那首诗,那份独一无二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