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汉阙孤臣 > 第30章 海国来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蜀汉章武四年(公元265年)秋,南中的局势在血与火的淬炼、盐与海的滋养下,悄然发生着深刻的蜕变。北疆鹰愁涧的战事,在姜维大将军的坚韧防守与南中全力支援下,魏将诸葛绪的攻势已成强弩之末,战线暂时稳定下来,双方转入艰苦的对峙消耗。而在东南海疆,随着“市舶提举司”的设立与有效运作,楪榆港已成为南中连接外海的重要门户,官营海贸日趋繁荣,来自南方沿海诸部的物资源源不断输入,不仅纾解了北线军需的燃眉之急,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内陆政权的视野与格局。然而,零星的商贸往来,终究是利益的交换。能否将这种基于实利的联系,升华为具有一定政治意义的认可与交往,是蜀汉政权能否真正在“海陆并进”格局中站稳脚跟,乃至获得更广阔战略空间的关键一步。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如同海平线上出现的帆影,由远及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这一日,楪榆港晴空万里,海风拂面。市舶提举司衙署内,宜都王刘琏正与协理海务的诸葛尚、靖海营统领陈舟将军商议近期船队南下贸易的航线优化事宜。自开港通商以来,虽与“林邑”边缘部落交易日增,然多为民间或部落头人层面的往来,尚未有正式的代表一方势力的使节到访。

突然,署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靖海营哨船队正气喘吁吁地闯入厅内,单膝跪地,急声禀报:“启禀王爷、诸葛公子、陈将军!外海哨船回报,东南方向发现一支船队,约三艘大船,形制非我中土样式,亦非寻常蕃商小船,旌旗招展,正朝我楪榆港驶来!观其仪仗,似有来头!”

刘琏、诸葛尚、陈舟闻言,皆神色一凛,立即起身。

“可曾接近辨认旗号?”陈舟沉声问道。

“回将军,哨船未敢贸然靠近,然远远望见,其主船桅杆悬一赤色大旗,上绣奇异鸟兽图案,不似寻常部落所有。船队队形严整,不似商队散漫。”哨船队正答道。

刘琏与诸葛尚对视一眼,眼中均闪过惊异与凝重。寻常商队,断无此等气象。此等规模、此等仪仗,极有可能是某个沿海邦国的正式使团!

“速再派快艇接近观察,但不得冲突,探明其意图。同时,立即飞马报知博南卫将军与不韦城殿下!”刘琏果断下令,随即对诸葛尚、陈舟道,“此事非同小可。若真是他国使节,乃我朝立国南中以来,首次正式外交往来。接待仪程、应对言辞,皆需慎之又慎,关乎国体。”

诸葛尚点头称是:“王爷所言极是。我朝虽偏安,然礼不可废。需立即准备相应仪仗,清扫馆驿,以备迎候。然,其来意是善是恶,是友是敌,尚需试探。”

陈舟则道:“末将即刻调派靖海营精锐,于港口内外加强戒备,明为仪仗,暗含防卫,以防不测。”

消息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分别送往北疆博南前线与永昌不韦城。卫将军诸葛瞻闻报,虽军务缠身,仍高度重视,立即回信指示刘琏、诸葛尚:“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然既以使节仪仗而来,当以礼相待,示我大汉威仪气度。可依诸侯接待上国使臣之礼,由宜都王代表殿下出面迎迓,诸葛尚协理。探其来意,察其虚实。切记,不卑不亢,柔中带刚。彼若怀诚,我可结好;彼若怀诈,我亦不惧。一切待觐见殿下后,再行定夺。” 同时,诸葛瞻也密令陈舟,加强沿岸警戒,密切监视使团船队动向及随行人员活动。

北地王刘谌在永昌接到急报,亦感事关重大,与霍弋、郤正等重臣商议后,下旨命宜都王刘琏全权负责接待事宜,并准备在使节抵达不韦后,予以正式接见。

两日后,那支神秘的船队缓缓驶入楪榆港。正如哨探所报,三艘海船体型硕大,造型奇特,船首雕刻有精美的鸟首图案,风帆上绘有绚丽的纹章。主船船头,一名身着锦袍、头戴高冠的中年人昂然而立,气度不凡,身旁有持戟卫士护卫。其身后随员,亦衣着整齐,手捧各式礼盒。

刘琏与诸葛尚率市舶司属官及靖海营仪仗,早已在码头等候。港口围观的百姓和商贾,皆窃窃私语,面露惊奇。

船板搭稳,那中年使者缓步下船,其通译上前,高声宣道:“此乃林邑国国王敕封特使范缦大人,奉我王之命,远涉重洋,特来拜会南汉王殿下!”

刘琏闻言,心中一震!林邑国乃是雄踞中南半岛东部的一个较为成熟的邦国,并非边远部落可比!其特使到来意义绝非寻常商队可比。

他上前一步,依礼拱手,朗声道:“大汉宜都王刘琏,奉我朝北地王殿下之命,恭迎林邑国使节远来。贵使辛苦,请入驿馆歇息。”

范缦见接待者乃是一位年轻王爷,礼仪周全,气度从容,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亦还礼道:“有劳王爷亲迎,外臣愧不敢当。” 双方依礼相见,气氛看似融洽。

使团被迎入精心准备的馆驿安顿。是夜,刘琏设宴为范缦接风。席间觥筹交错,但言语间皆暗藏机锋。刘琏与诸葛尚借机试探林邑国情、来意。范缦则言辞谨慎,多赞南中物产丰饶,海盐精美,商贸便利,并表达了对“南汉”能在强魏环伺下屹立南中的钦佩之情,然对核心意图,却滴水不漏,只言奉王命前来通好。

宴后,诸葛尚对刘琏低语:“王爷,此使圆滑,必有所图。恐非仅为通商而来。”

刘琏点头:“然。林邑与交州接壤,素与东吴有往来。今遣使越吴境而来,其意深长。需谨慎应对。”

次日,范缦提出欲早日觐见北地王刘谌。刘琏依计划,安排车驾仪仗,亲自陪同使团前往不韦城。沿途,范缦仔细观察道路、田亩、军民气象,见虽不及中原繁盛,然秩序井然,军民皆有奋发之气,心中暗自点头。

抵达不韦城后,北地王刘谌在卫将军诸葛瞻、安南将军霍弋、秘书令郤正等重臣陪同下,于王府正殿以诸侯王礼正式接见林邑使臣。仪式庄重肃穆,彰显汉家威仪。

范缦依礼呈上国书与礼单,言辞恭谨:“外臣范缦,奉林邑国王之命,特来拜见大汉王殿下。我王久慕中华文物,欣闻大王承汉室正统,开府南中,德被遐荒,特命外臣前来通好,永结盟谊。” 礼单上,皆是象牙、犀角、明珠、香料等珍品,价值不菲。

刘谌依礼答谢,赐宴款待。然而,正式的朝见之后,范缦却通过通译,私下向诸葛瞻递上了一封密函,言乃其王亲笔,需面呈卫将军。诸葛瞻心知重头戏在此,遂在偏殿单独接见范缦。

屏退左右后,范缦神色转为凝重,低声道:“卫将军明鉴,外臣此番前来,明为通好,实有一要事相告,亦有一不情之请。”

“贵使但讲无妨。”诸葛瞻不动声色。

范缦道:“近年以来,东吴孙氏,对其交州之地,盘剥日甚,且屡有侵我林邑边境之意。我王深以为忧。闻将军在此,北抗强魏,东拒吴患,雄才大略,心生敬佩。故我王之意,愿与将军结为奥援,暗中互通声气。若吴军犯我,望将军能出兵袭扰其西境,以为牵制;相应地,我林邑愿为贵邦提供一海上避风港,并优先供应贵邦所需之粮米、木材、药材,价格可从优。此乃合则两利之事,望将军斟酌。” 原来,林邑是见蜀汉能与魏吴周旋,欲借其力,牵制东吴,以保自身安全。

诸葛瞻心中豁然开朗,面上却依旧平静:“贵国国王好意,瞻心领之。然我朝与东吴,虽非盟好,亦未公然为敌。贸然兴兵,恐非易事。且兹事体大,需禀明殿下,与群臣详议。”

范缦忙道:“自然,自然。外臣亦知此事需从长计议。此乃我王信物,将军可遣心腹之人,持此物至我国指定港口,自有人接应,密议细节。万望保密。”

送走范缦后,诸葛瞻立即将密谈内容禀报刘谌,并与霍弋、郤正等重臣密议。

霍弋道:“林邑此求,乃欲驱虎吞狼,借我之力抗吴。然若能得其实惠,尤其是稳定的海外补给港,于我长远发展,确有大益。”

郤正则虑道:“与林邑暗通,风险极大。若被东吴侦知,必兴兵来犯,我将两面受敌。”

诸葛瞻沉吟良久,决断道:“此事,利大于弊,然需极谨慎处置。可应其请,但非军事同盟。我可承诺,若东吴大举进攻林邑,我可于牂柯郡东部边境加强军力,作出牵制姿态,令东吴有所顾忌,但绝不首先发动攻击。以此换取林邑在贸易、情报及必要时提供避难方面的支持。此乃‘暗结外援,不授柄权’之策。具体细节,可派精干机敏之人,如傅着,持信物密往林邑商谈。”

刘谌最终拍板,采纳诸葛瞻之策。

于是,林邑使团在受到隆重接待后,满意而归。临行前,双方互赠厚礼,约定加强贸易往来,俨然友邦。而一项秘密的、非正式的互助协议,也在暗地里达成。

送走林邑使团后,诸葛瞻立于不韦城头,对身边的诸葛尚道:“海国来使,意义非凡。此表明,我朝已不再是蜷缩一隅的流亡政权,而已被周边邦国视为一方不可忽视的力量。此乃‘海陆并进’战略之初步成果。然,与林邑交往,如涉深水,需步步为营。其利可用,其险亦需严防。”

他望向东南方的大海,目光深邃:“海疆之路,自此更宽,然风浪亦将更急。下一步,该如何落子,需慎之又慎了。” 南中政权的国际棋局,因林邑使节的到来,增添了新的变数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