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让我魂牵梦绕 > 第29章 来吧,青铜不配在我王者前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来吧,青铜不配在我王者前装

赵高心中冷笑,知道这是蒙毅的第一道刁难。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堆起笑容:

“岂敢岂敢!赵高遵命便是。”

他走到青骢马前,那马似乎感受到陌生人的气息,猛地一甩头,发出一声暴躁的嘶鸣,前蹄高高扬起!

周围响起一片压抑的嗤笑声。

在卫士“帮助”下,赵高极其狼狈地爬上马背,紧紧抓住缰绳,身体僵硬。

青骢马显然不满,不停扭动。

蒙豹一声令下,队伍开拔。赵高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名强壮的卫士牵着马缰,如同被游街示众般,走在队伍的中段。

冰冷的寒风如刀子般刮在脸上,颠簸的马背磨得他大腿内侧火辣辣地疼,那份屈辱感比寒风更刺骨。

蒙毅的战车在不远处缓缓前行,他甚至能感受到蒙毅那冰冷目光的余光扫过自己,如同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离开咸阳地界,进入崎岖的崤函古道,刁难开始变得系统而“合理”。

每日扎营,赵高的营帐位置总是被安排在最边缘、最靠近风口、或地势最低洼潮湿的地方。

美其名曰:“特使行辕需清净,不宜与军卒混杂,且边缘处视野开阔,便于府令体察军情。”

初春的夜晚寒气逼人,边缘营帐首当其冲,冷风如鬼哭般钻入缝隙,地面返潮,寒气透骨。

赵高带来的炭火配额也总是“恰好”不够,或者分到的炭是难以点燃的湿炭。

他的文书班底和宫侍们,则被安排与辎重营的苦力杂役挤在一起,环境污浊不堪。

向军需官申诉?得到的永远是冷冰冰的回复:

“军需按制分配,主帅亲定营地,府令若有异议,可向蒙帅呈报。”

赵高岂会自取其辱?

他只能裹紧薄裘,在冰冷的营帐中,就着微弱的炭火,研读那些枯燥的军情简报,牙齿冻得咯咯作响。

作为“传递陛下谕旨文书”的监军,赵高理应能相对顺畅地接触到往来于咸阳和军前的文书。

然而,蒙毅以“军情紧急,文书传递需专线专递,以防延误泄密”为由,设立了一套严格的流程:

所有来自咸阳的谕旨或文书,必须首先送达主帅大帐,由蒙毅亲自拆阅后,视情况决定是否转交赵高“备案”或由其传达。

而赵高记录的战报、核查的粮秣数目等文书,想要发回咸阳,也必须先呈送蒙毅审阅用印,方能递出。

这无异于将赵高完全隔绝在核心信息流之外,他的“记录”功能形同虚设,只能接触到蒙毅允许他看到的东西。

一次,赵高派心腹文书试图绕过流程,直接向驿站递送一份关于粮秣转运中发现的疑点简报,

结果文书连驿站大门都没进去就被蒙豹带人截住,以“擅闯军机重地,意图不明”为由,将文书扣押,并“警告”赵高约束下属。

赵高最核心的职责之一“核查粮秣辎重数目”,遭遇了最系统性的阻挠。

他带着精心笼络来的算学士子和老吏,手持秦王特许的核查令牌,前往粮秣囤积点。

然而:

负责的军需官总是“恰巧”不在,或是“正在清点其他批次”,让赵高等人一等就是大半天。

好不容易见到人,对方又推说账册未齐,需稍候片刻。

粮仓现场往往被故意弄得混乱不堪。

不同批次的粮食混杂堆放,标识不清;运粮的车辆进进出出,尘土飞扬;

负责搬运的士卒显得“忙碌异常”,不时有粮袋“意外”倾覆,撒落一地,让核查人员无从下手

呈上的账册字迹潦草,数字模糊不清,计量单位时而用“石”,时而用“斛”,时而用“车”,换算混乱。

更有甚者,账册记载的入库数目与实际抽查的粮垛规模明显不符,当赵高提出质疑时,军需官便一脸“委屈”地解释:

“路途损耗”、“鼠雀啃食”、“雨淋霉变”等等,理由冠冕堂皇,死无对证。

有一次,赵高刚在一个关键粮仓发现一处明显的账实不符(短缺近千石),正准备详细记录并上报,

粮仓附近一处堆放草料的垛子突然“莫名其妙”地燃起大火!

一时间浓烟滚滚,人喊马嘶,混乱不堪。

救火成了头等大事,核查被迫中断。

事后,军需官一脸沉痛地报告:“草料失火,殃及部分粮秣,损失正在统计……”

之前发现的短缺,自然也被这场“意外”大火烧得无影无踪。

赵高看着军需官眼中一闪而过的得意,心知肚明这火起得“恰到好处”,却苦无证据。

代陛下犒劳三军,本是宣示皇恩、收拢人心的好机会,但在蒙毅的“安排”下,却成了对赵高的羞辱和陷阱。

赵高带出的用于劳军的酒肉布帛,数量本就不多。

蒙毅却下令,将其分散到各营,每个营分到的份额少得可怜。

当赵高带着宫侍,捧着那点可怜的赏赐来到某个营区时,迎接他的往往是士卒们冷漠甚至带着嘲讽的目光。

宫侍们用尖细的嗓音宣读着圣恩浩荡的套话,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刺耳和可笑。

效果适得其反,士卒们非但不感激,反而觉得这个阉宦监军惺惺作态,克扣了他们的赏赐。

蒙毅时常以“激励先锋锐士”、“体察前线疾苦”为由,“邀请”赵高一同巡视靠近敌境的先锋营寨或斥候据点。

这些地方往往处于赵军游骑的袭扰范围之内。

一次,赵高随蒙毅巡视一处前哨,突然遭遇一小股赵军精锐斥候的突袭!

箭矢如飞蝗般射来!

蒙毅及其亲卫显然早有防备,迅速结阵抵御。

而赵高及其护卫却被有意无意地“暴露”在外围!

一支冷箭带着凄厉的破空声,直射赵高面门!

若非他时刻穿着那件贴身软甲,危急关头猛地侧头并用戴着玉韘(扳指)的手格挡了一下,箭矢擦着他俊美的脸颊飞过,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血痕!

护卫们拼死将他拖回阵中,惊魂未定。

蒙毅则一脸“关切”地过来询问:“府令受惊了!战场凶险,刀箭无眼,府令千金之躯,还是坐镇中军更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