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让我魂牵梦绕 > 第38章 真正的赵国名将—郭开就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章 真正的赵国名将—郭开就位

徒耗我大秦锐士性命,此非大王仁德所愿见也。”

王翦坦诚了困难,点明了强攻的巨大代价,并将“避免巨大伤亡”提升到符合秦王“仁德”的高度。

“臣观天时地利,邯郸孤城,外援断绝(指郭开已暗中配合,断绝了赵国向齐、魏求援的通道,此乃王翦未明言的暗棋),存粮虽丰,终有尽时。

今臣督率三军,深沟高垒,锁其咽喉,绝其外援,困其手足。

外则清剿游寇,保粮道无虞;内则养精蓄锐,待士卒复力。

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亦是以我之长,克敌之短也。假以时日,城内粮尽援绝,军民离心,城破之日,必在眼前!

届时,我大秦虎贲以逸待劳,可一举而下,尽收全功,将赵国宗庙舆图,完整献于大王阶前!”

他清晰地描绘了自己的战略蓝图——“困”字诀,并许诺最终的“完整”胜利。

接着,笔锋饱蘸情感:

“臣闻陛下忧心军前,焦虑战事,此乃臣之罪也!

然臣斗胆进言:陛下身系天下,乃万乘之躯,当坐镇中枢,运筹帷幄,调鼎和羹,切莫过于忧劳前线琐事

。军旅寒苦,自有臣等为陛下分忧。大王安康,则三军有主,社稷永固!

臣于营中,每见关中来物,便思大王天恩;

每闻大王安泰,则三军将士无不感泣,愿为大王守此寒夜,以待黎明!

今岁末将临,关中风雪尤甚,臣遥望咸阳,心念大王,唯愿大王珍摄圣体,勿以邯郸为念。

臣必当竭尽驽钝,不负所托!待来年春暖花开,臣定当奉上邯郸捷报,为大王贺!”

信中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丝不满,通篇充满了对秦王身体的关切、对君王信任的感激、对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念,

以及对士卒情感的描绘(“愿为陛下守此寒夜”)。

他巧妙地将军事上的僵持,转化为对秦王安康的挂念和对未来美好图景的承诺,

更将秦王的焦虑,升华为君王对将士的“仁心”。

尤其是最后“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期许,充满了希望和温情。

秦王政握着这封言辞恳切、充满温度的信笺,久久不语。

他仿佛能看到王翦在灯下伏案疾书的身影,能感受到这位老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忠诚、

担当与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信中描绘的避免巨大伤亡、完整接收赵国的前景,也深深打动了他。

相比于蒙毅的刚愎惨败,王翦的沉稳老练更显珍贵。那份对君王身体的关切,更是直击他内心最深处。

他脸上的怒容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有被理解的宽慰,有对老臣的信任,也有对前线将士不易的体察。

最终,他轻轻放下信笺,对侍立的内侍长叹一声:“王老将军……用心良苦啊。

传旨:命治粟内史府、少府,务必全力保障王翦军前粮秣辎重供应,不得有误!

再有言王翦畏战、催促进兵者,严惩不贷!”

王翦用一封充满智慧与温情的信笺,成功化解了咸阳的猜疑和压力,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喘息时间。

前线秦军得以在王翦的指挥下,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围困大业,如同一只耐心的蜘蛛,编织着困死邯郸的巨网。

王翦的信虽然暂时稳住了秦王,但朝堂上关于灭赵策略的争论并未停止。

李斯一党虽不敢再明着攻讦王翦,却开始迂回施压,

不断强调长期围困对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暗示王翦战术过于保守,可能贻误战机,让其他国家(如楚国)有机可乘。

一次重要的朝会上,气氛再次因前线僵持和粮秣消耗问题而变得凝重

。李斯手持玉笏,侃侃而谈:“大王,王老将军稳扎稳打,固无不可。

然,赵国虽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廉颇坐镇,军民一心,恐非短期可下。

今敖仓存粮日减,关东诸郡转运维艰,长此以往,恐非仅赵国,我大秦国力亦将被此战拖累!

臣以为,当另寻奇策,双管齐下,方能速破邯郸,解我大秦倒悬之急!”

李斯的话,再次戳中了秦王的心事。

他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奇策?李卿有何良策?”

李斯一时语塞。

他擅长庙堂权谋和行政统筹,对于千里之外的敌国具体破敌之策,并无良方。

他所谓的“奇策”,更多是施压的托词。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侍立在秦王御座斜后方的赵高,忽然上前一步,深深一躬,声音清晰而平稳地响起:

“大王,丞相忧国忧民,所言甚是。

臣赵高,不谙军旅,本不敢妄议战事。然,身为大王家奴,日夜忧思,亦常苦思破赵之策。

近日,反复研读赵国情报,倒想起一人,或可成为撬开邯郸城门的一枚……钥匙。”

“哦?”秦王政目光如电,瞬间聚焦在赵高身上,“何人?”

赵高抬起头,墨黑的眼眸中闪烁着一种洞悉人性的、近乎冷酷的光芒:“赵国丞相——郭开!”

这个名字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郭开,赵国权相,贪婪好色,谄媚昏君赵王迁,排挤忠良(尤其是廉颇、李牧),名声极臭,在秦国情报中也是挂了号的奸佞。

赵高无视议论,继续道:“据臣所悉,郭开此人,位极人臣,然贪鄙无度,尤爱黄白之物与绝色佳人。

其与廉颇,积怨甚深。昔年廉颇奔魏,便是郭开在赵王面前构陷所致。

而李牧……虽…,然其旧部犹在,其威名犹存,此乃廉颇守城之胆气所在,亦是我军心头大患!”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却更显诱惑力:

“大王,若我们能设法……让郭开相信,李牧旧部势力犹存,且与廉颇勾结,意图在邯郸危急之时,效法当年‘沙丘之变’,行废立之事,甚至……取他郭开性命以谢国人!

同时,再许以重利——破赵之后,保其世代富贵,甚至……许以在我大秦为卿相之位!

大王您说,这位贪生怕死、嫉贤妒能的郭相国,会如何选择?”

赵高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巨石!

朝堂瞬间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赤裸裸的、歹毒至极的反间计所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