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过了几日,大朝会。

奉天殿内的气氛与上一次截然不同。虽然皇帝还没有正式表态,但昆明大捷的消息早已传开,人人脸上都带着轻松和喜庆。

朱元璋端坐龙椅,目光扫过台下百官,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云南捷报,众卿想必都已知晓。徐达、朱棡,虽先前有擅专之过,然其心系国事,抓住战机,终以雷霆之势,平定梁王叛乱,克复昆明,扬我国威,功莫大焉。”

他顿了顿,继续道:“然,功过须分明。其擅自出兵之过,仍不可不究。然念其戴罪立功,成效卓着……朕决定,功过相抵,前事不再追究。”

“陛下圣明!”百官齐声高呼。这个结果,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也是最皆大欢喜的处理方式。

“着令徐达,暂代云南军政一切事务,妥善安抚地方,尽快恢复民生,彻底肃清残敌。”

“着令晋王朱棡,协助徐达处理军务,待云南局势稳定后,再率部班师回朝。”

“臣等遵旨!”

朝会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结束。朱元璋看着退去的百官,手指轻轻敲着扶手。功过相抵?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对朱棡的封赏,其实才刚刚开始。只是现在,还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和理由。

而远在昆明的朱棡,在短暂的休整后,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深知,攻下一座城容易,真正收服一片土地和人心,却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他主动向徐达请缨,负责整编降军和招抚周边土司的工作。他延续了之前的风格,恩威并施。对于诚心归附者,给予优待和赏赐;对于心怀叵测、阳奉阴违者,则以强硬手段迅速铲除。他亲自接见各地土司头人,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公平处理纠纷,逐渐赢得了不少当地人的敬畏和信任。

徐达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愈发感慨。这个女婿,不仅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更开始展现出治理一方的潜力和气度。

云南的战事渐渐平息,局势日趋稳定。班师回朝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朱棡知道,返回应天,等待他的将是另一种形式的战场。但他此刻的心境,已然与离开时截然不同。

昆明城的硝烟味渐渐被市井的烟火气所取代,但战争的痕迹依旧随处可见。断壁残垣尚未清理完毕,街道上巡逻的明军士卒眼神依旧警惕,归顺的元军和土司兵被分散整编,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试探观望的氛围。

朱棡并未住在奢华的梁王府,而是选择了一处靠近军营、相对简朴的官衙居住。每日清晨,他依旧保持着练武的习惯,霸王戟破空之声如同龙吟,引得附近早起的百姓和士卒偷偷围观,眼中满是敬畏。

练武完毕,他便开始处理繁忙的公务。徐达将招抚地方、整编降军这两块最难啃的骨头交给了他,既是信任,也是磨练。

官衙大堂内,火盆驱散着云南清晨的湿寒。朱棡坐在主位,虽然年轻,但历经沙场的杀伐之气和日渐沉稳的气度,已让他不怒自威。下面分列坐着明军将领、投降的元朝旧吏以及几位前来拜谒的当地大土司。

“殿下,这是新近归附的广南土司呈上的贡品清单和户籍册,表示愿世世代代效忠大明。”一名文官恭敬地呈上文书。

朱棡接过,仔细翻阅,并未立刻表态,而是抬头看向坐在下首一位衣着华丽、面色忐忑的胖硕土司:“沙定洲土司,广南府与你部毗邻,听闻你二人素有旧怨,为了山林猎场和盐井,没少动刀兵?”

那胖土司沙定洲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王爷如此直接,连忙起身,有些慌乱地辩解:“回……回殿下,都是……都是些陈年旧事,小人……小人不敢……”

朱棡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语气平淡却带着压力:“过去的恩怨,本王可以不计较。但从今往后,云南是大明的云南,你们都是大明的子民。山林猎场,按旧例划分;盐井之利,由布政使司统一调配,按功绩人口分发。若再有无故寻衅滋事、私相械斗者……”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沙定洲和另一位广南土司的代表,“无论缘由,无论谁对谁错,双方头人,皆以谋逆论处,绝不姑息!”

这话如同重锤,砸在两个积怨已久的土司心头,让他们脸色发白,冷汗直流,连忙起身保证绝不敢再犯。

“很好。”朱棡点点头,语气稍缓,“当然,朝廷也不会亏待真心归附之人。沙土司,你部族善于驯养滇马,往后军中战马采购,可优先考虑你部。广南盛产药材,朝廷会设立官市,公平收购。”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两位土司顿时转忧为喜,连连叩谢,心中那点小心思被压了下去,至少暂时不敢再有异动。

处理完土司事务,又是整编降军的问题。一名武将禀报:“殿下,降卒中原梁王亲卫营部分军官抵触整编,暗中串联,似有异动。”

朱棡眼神一冷:“名单查清了吗?”

“已初步掌握。”

“立刻拿下!首恶者,当众斩首,以儆效尤!其余从犯,打散编入边军斥候营,戴罪立功。告诉所有降卒,安心整训,合格者即为大明将士,一视同仁,有功则赏!但若三心二意,这就是下场!”他处理军务,依旧是那般杀伐果断,不留后患。

一整天,朱棡就在各种繁杂的事务中度过。他并不一味强硬,也会耐心听取当地旧吏对民俗民情的介绍,对百姓的疾苦——如赋税、瘴疠、交通等——也详细询问记录,并承诺会上奏朝廷,酌情减免税赋,兴修道路,派遣医官。

他的表现,不仅让徐达暗自点头,也让那些原本心怀恐惧的降官和土司渐渐安心,开始真正相信大明朝廷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