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常清韵松了口气:“皇上圣明。“

“不过......“朱棡沉吟道,“父皇说要各藩王明年正月入京朝贺。“

徐妙云眼睛一亮:“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应天看爹娘了?“

朱棡点头:“自然要回去。只是......“他看向常清韵,“清韵,这次我想向父皇请旨,正式册封你为侧妃。“

常清韵手中正在缝制的小衣险些掉落:“王爷,这......“

“我意已决。“朱棡握住她的手,“你为我生下世子,理应有名分。“

徐妙云也道:“姐姐就别推辞了。这是你应得的。“

常清韵眼中泪光闪烁,最终轻轻点头。

腊月里,晋王府开始准备年货和入京的礼物。徐妙云忙着指挥下人打包行李,常清韵则细心准备着送给各宫娘娘的节礼。

“姐姐你看,“徐妙云拿着一匹流光溢彩的锦缎过来,“这是孙家商队从江南带来的云锦,给母后做件新衣可好?“

常清韵抚摸着光滑的缎面:“这料子真好。不过母后向来节俭,怕是舍不得用这么贵重的料子。“

“那怎么办?“徐妙云苦恼地问。

常清韵想了想:“不如做些小件的,比如手笼、暖额之类的,既实用又不显奢华。“

徐妙云拍手笑道:“还是姐姐想得周到。“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日,晋王府格外热闹。厨房里飘出蒸年糕的香甜气息,下人们忙着洒扫庭院、贴窗花。

常清韵系着围裙,正在厨房监督年糕的蒸制。徐妙云像只快乐的蝴蝶,在她身边打转。

“姐姐,这枣泥馅的年糕真香,“徐妙云深深吸了口气,“朱棡哥哥一定喜欢。“

常清韵笑道:“王爷确实最爱吃这个。“

正说着,朱棡从外面进来,见到她们系着围裙的模样,不由笑了:“怎么亲自下厨了?“

徐妙云抢着说:“我们要让朱棡哥哥尝尝最地道的年糕!“

晚膳时,桌上摆满了各色年菜。朱棡尝了一口年糕,点头赞道:“还是清韵做的年糕最合口味。“

徐妙云立即道:“这枣泥是我磨的!“

朱棡忍俊不禁:“都好,都好。“

用罢晚膳,三人在暖阁守岁。济熺在乳母怀中睡得正香,朱棡一手揽着常清韵,一手牵着徐妙云,在窗边看雪。

“又是一年过去了。“朱棡轻声道。

常清韵靠在他肩上:“希望来年一切平安。“

徐妙云忽然想起什么:“朱棡哥哥,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去应天?“

“过了元宵就走。“朱棡道,“这次要在应天多住些时日,等清韵的册封礼完成再回来。“

常清韵心中既期待又忐忑。虽然朱棡再三保证,但她知道,要获得皇室的正式认可并非易事。

正月初八,晋王府车队启程前往应天。这一次,他们带着更多的随从和礼物,阵仗比以往都要大。

路上,徐妙云兴奋地计划着回应天后要去哪里游玩,常清韵则默默准备着面圣的礼仪。

“姐姐别担心,“徐妙云看出她的不安,“母后那么喜欢你,一定会同意的。“

常清韵勉强笑了笑,心中却明白,马皇后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权在朱元璋手中。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车队抵达应天。晋王府早已打扫一新,准备迎接主人的归来。

安顿好后,朱棡立即进宫面圣。常清韵和徐妙云则忙着整理带来的礼物。

晚膳时分,朱棡回来,脸色不太好看。

“怎么了?“徐妙云关切地问,“父皇不同意吗?“

朱棡摇头:“父皇没有明确反对,但说要考虑考虑。“

常清韵心中黯然,却强颜欢笑:“皇上慎重些也是应该的。“

次日,马皇后召常清韵和徐妙云进宫。坤宁宫里,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仔细打量着常清韵。

“听说你为晋王生了个儿子?“马皇后温和地问。

常清韵恭敬回话:“回娘娘,是。“

马皇后点点头:“孩子可好?“

“托娘娘洪福,一切都好。“

马皇后沉吟片刻,忽然道:“你可知,皇室最重血脉?“

常清韵心中一紧:“奴婢明白。“

“明白就好。“马皇后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事,急不得。“

从坤宁宫出来,徐妙云愤愤不平:“母后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姐姐为朱棡哥哥生下世子,还不足以证明什么吗?“

常清韵轻声道:“妙云,慎言。母后自有她的考量。“

正月二十,朱元璋在乾清宫召见朱棡。

“你要册封那个女子为侧妃?“朱元璋开门见山地问。

朱棡跪地奏道:“回父皇,清韵为儿臣生下世子,理应有名分。“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道:“你可知道,朝中对此事颇有非议?“

“儿臣知道。“朱棡抬头,目光坚定,“但清韵对儿臣情深义重,儿臣不能负她。“

朱元璋叹了口气:“你呀,就是太重感情。罢了,既然你执意如此,朕就准了。“

朱棡大喜:“谢父皇恩典!“

册封的旨意很快下达。常清韵被正式册封为晋王侧妃,赐居长春院。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常清韵泪如雨下。多年的委屈,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徐妙云高兴地拉着她的手:“太好了姐姐!以后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

册封礼定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日。晋王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

常清韵穿着侧妃朝服,在礼官的唱和下完成册封仪式。当她从朱棡手中接过册宝时,双手微微发颤。

“清韵,“朱棡轻声道,“从今往后,你就是我名正言顺的侧妃了。“

常清韵抬头,泪眼朦胧中,看见徐妙云在台下对她微笑。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晚宴上,常清韵以侧妃身份首次亮相。她举止得体,谈吐不凡,令在场宾客刮目相看。

“恭喜晋王殿下,“太子朱标举杯道,“得此佳偶。“

朱棡回礼:“多谢大哥。“

虽然表面客气,但两人都心知肚明,这场册封礼背后,是兄弟之间无声的较量。

宴席结束后,朱棡来到长春院。常清韵正在灯下看册宝,见他进来,连忙起身。

“以后这些虚礼就免了。“朱棡扶住她,“如今你已是侧妃,不必再如此拘谨。“

常清韵靠在他怀中:“王爷,我像是在做梦。“

“这不是梦。“朱棡轻抚她的发丝,“这是你应得的。“

这时,徐妙云抱着枕头过来:“朱棡哥哥,清韵姐姐,我今晚能和你们一起睡吗?“

朱棡和常清韵相视一笑。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姑娘,总是能给他们带来欢乐。

这一夜,三人同榻而眠。徐妙云睡在中间,一手拉着朱棡,一手牵着常清韵,像个害怕被抛弃的孩子。

“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她在梦中呓语。

朱棡和常清韵相视而笑,轻轻握紧了彼此的手。

窗外,新月如钩。在这深宫大院里,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只要三人同心,再大的风雨,他们也能一起面对。

而对朱棡来说,能得如此贤妻美妾,实在是人生大幸。他暗暗发誓,定要护她们一世周全。

二月的应天,春寒料峭中已透出几分暖意。晋王府的长春院内,几株早开的玉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常清韵坐在窗下的绣架前,手指灵巧地穿梭,正在绣一幅《百子图》。

“姐姐的手真巧,“徐妙云托着腮坐在一旁,“这一个个胖娃娃绣得活灵活现的。“

常清韵抬头浅笑:“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妹妹若是喜欢,我也给你绣一幅。“

“那我可要好好想想绣什么,“徐妙云歪着头,“不如绣一幅《三羊开泰》,寓意吉祥。“

两人正说笑间,朱棡下朝回来。见他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常清韵忙放下针线起身相迎。

“王爷今日回来得早。“她为他解下朝服,换上常服。

朱棡在太师椅上坐下,揉了揉眉心:“今日朝上议了开春耕种的事,大哥又在提议削减藩王俸禄。“

徐妙云立即撅起嘴:“太子殿下怎么总跟朱棡哥哥过不去?“

常清韵递上一盏热茶,轻声道:“王爷不必忧心,皇上圣明,自有决断。“

朱棡接过茶盏,目光落在绣架上:“这是在绣什么?“

“给熺儿绣的《百子图》,“常清韵道,“希望他将来兄弟和睦,子孙满堂。“

朱棡眼中闪过暖意:“你有心了。“

晚膳时分,三人围坐用膳。徐妙云不停地给朱棡布菜,常清韵则细心地为他剔去鱼刺。

“朱棡哥哥尝尝这个,“徐妙云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他碗里,“这是我特意让厨房做的,用的是太原带来的方子。“

朱棡尝了一口,点头赞道:“还是家乡的味道好。“

常清韵轻声道:“王爷若是想念太原的味道,我明日亲自下厨做些家乡小菜。“

“那敢情好,“朱棡笑道,“说起来,我们也该准备回太原了。“

徐妙云眼睛一亮:“什么时候动身?“

“等过了清明吧。“朱棡道,“父皇说要看看孙子,让我们多住些时日。“

用过晚膳,三人在园中散步。初春的月光清冷如水,洒在相携而行的三人身上。

“朱棡哥哥,“徐妙云忽然问,“我们回太原后,还能常回应天吗?“

朱棡握住她和常清韵的手:“自然可以。只要你们想家,随时都可以回来。“

常清韵靠在他肩上:“有王爷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次日,马皇后召常清韵和徐妙云带着济熺进宫。坤宁宫里,这位祖母抱着孙子舍不得放手。

“瞧瞧这小鼻子小嘴,跟棡儿小时候一模一样。“马皇后逗弄着怀中的济熺,眼中满是慈爱。

常清韵恭敬地侍立在一旁:“托娘娘洪福,熺儿一切都好。“

马皇后点点头,对徐妙云道:“你这个做嫡母的,把侧妃和世子照顾得很好。“

徐妙云甜甜一笑:“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

从坤宁宫出来,徐妙云拉着常清韵的手,兴奋地说:“姐姐,母后夸我了呢!“

常清韵温柔地笑着:“妹妹本就做得很好。“

这时,太子妃吕氏迎面走来。见到她们,吕氏皮笑肉不笑地说:“恭喜侧妃娘娘了。“

常清韵规规矩矩地行礼:“太子妃安好。“

吕氏的目光在常清韵脸上停留片刻,忽然道:“侧妃娘娘看着好生面熟,倒像是......故去的常家小姐。“

常清韵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太子妃说笑了,奴婢怎敢与常家小姐相比。“

徐妙云立即接话:“清韵姐姐是太原人士,与常家并无瓜葛。“

吕氏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们一眼,这才转身离去。

回到王府,徐妙云气呼呼地说:“太子妃分明是故意的!“

常清韵轻声道:“她愿意说就让她说去吧,我们问心无愧就好。“

晚膳时,常清韵将今日之事告知朱棡。朱棡听后冷笑:“大哥这是坐不住了,开始让女眷出面试探。“

“王爷打算如何应对?“常清韵问。

朱棡沉吟片刻:“既然他们出招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明日我就上书父皇,请求提前返回太原。“

徐妙云担忧地说:“这样会不会显得我们心虚?“

“不会。“朱棡道,“边境即将开春互市,我以整顿边贸为由请求回藩,合情合理。“

果然,朱元璋很快准了朱棡的请求,命他三月中旬返回太原。

临行前,朱棡特意带着常清韵和徐妙云去徐府辞行。徐达见到外孙,高兴得合不拢嘴。

“熺儿长得真好,“徐达抱着外孙,对朱棡道,“殿下此次回太原,万事小心。“

朱棡点头:“岳父放心,我自有分寸。“

从徐府出来,徐妙云红着眼眶:“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见到爹娘了。“

常清韵轻轻握住她的手:“等边境安定,我们随时可以回来。“

三月初十,晋王府车队启程返回太原。这一次,他们带回了更多的赏赐和礼物。

路上,徐妙云一直闷闷不乐。常清韵知道她是舍不得家人,便时时开解她。

“妹妹看,“常清韵指着窗外的景色,“那边的桃花开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