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里的牛油锅刚沸腾,赵倩就举着可乐杯跟林宇碰了个响:“敬咱们林大功臣!把那俩‘甩锅侠’和‘抄袭怪’一锅端了!”
林宇刚夹起一片毛肚,手机就“嗡嗡”震个不停——是刘总的电话,语气急得像踩了电门:“小林,赶紧来公司楼下的咖啡厅!李总突然过来了,说要再聊聊方案细节,还带了个技术顾问,气场特别足,我有点扛不住!”
林宇嘴里的毛肚差点喷出来,跟赵倩对视一眼:“得,庆功宴变紧急加班,这剧情比电视剧还刺激。”两人扒拉两口饭就往咖啡厅赶,刚进门就看见刘总正对着李总陪笑,旁边穿黑西装的技术顾问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方案初稿,表情跟审犯人似的。
“林宇是吧?”技术顾问没等他坐下,就把方案往桌上一拍,“你这方案里写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模型’,用的是三年前的旧算法吧?现在行业都用深度学习优化版了,你这模型跑出来的数据,误差率至少得有15%,这也敢往方案里写?”
这话听得刘总脸都白了——要是技术不过关,之前的努力全白费。林宇却没慌,拿起方案翻到对应章节,指着其中一段说:“张顾问您别急,您看这里——我特意标注了‘基础模型采用经典算法,后续将结合客户近半年的实时数据,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二次优化’。”
他掏出手机,点开一个表格:“这是我昨天跟贵公司数据部对接时,拿到的近三个月用户行为数据,已经做了初步清洗。要是用基础算法先跑一遍基础趋势,再用深度学习模型优化细节,既能保证效率,又能把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比直接用深度学习模型省至少两天时间。”
张顾问接过手机,翻了几页表格,眉头慢慢松开。李总在旁边看得清楚,笑着打圆场:“看来林经理是做足了功课,我还以为你们只关注表面方案呢。”
林宇趁机补了一句:“李总您放心,咱们做项目就跟您做美妆产品似的——表面得好看,内里的成分更得扎实,不然客户用着不放心,咱们也没底气。”这话正好说到李总心坎里,她笑得更开心了:“你这小伙子,不仅专业,还挺会说话。”
可没等气氛彻底缓和,张顾问又抛出一个问题:“那方案里的‘风险应对预案’,只写了数据偏差的应对措施,要是合作过程中,贵公司团队有人临时变动,导致对接中断,你们怎么处理?”
刘总刚想开口,林宇已经接过话茬:“张顾问您考虑得太周到了!其实我已经跟我们团队的三个核心成员,做了‘交叉培训’——我教他们数据分析,他们教我客户对接流程,现在不管是谁临时有事,另外三个人都能顶上去,不会耽误进度。”
他指了指手机里的一个文档:“这是我们的‘应急对接手册’,里面详细写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对接流程,还有贵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已经发给我们团队每个人了,随时能调出来用。”
张顾问彻底没了疑问,对着李总点点头:“李总,这团队挺靠谱,比之前那个只会甩锅的团队强多了。”李总笑着对刘总说:“刘总,看来你没选错人,这项目就交给林经理负责吧,后续有什么问题,我直接跟他对接。”
刘总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拍着林宇的肩膀说:“多亏了你,不然今天这关还真不好过。”
等李总和张顾问走后,刘总非要请林宇和赵倩再吃一顿火锅,还特意加了份毛肚:“刚才没吃尽兴吧?今天管够!”林宇夹着毛肚,笑着对赵倩说:“你看,这庆功宴虽然迟到了,但比刚才那顿丰盛多了,值了!”
赵倩白了他一眼:“你还说呢,刚才张顾问发难的时候,我手心都出汗了,你倒好,还能跟人家开玩笑。”林宇喝了口可乐:“其实我也紧张,不过越紧张越得冷静,不然问题没解决,还得让客户看笑话。”
正说着,林宇的手机又响了,是个陌生号码。他接起电话,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林宇,我是王建国,你能不能跟刘总说说,让我回公司?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甩锅了……”
林宇对着电话笑了笑:“王经理,您还是找份更适合您的工作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从头再来,也不是所有团队,都能容忍只会甩锅的人。”说完,他挂了电话,把手机揣回兜里,夹起一片刚涮好的毛肚,心里格外踏实——靠自己的本事赢得认可,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