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项目的庆功宴刚散场,林宇还没来得及把西装上的酒渍擦干净,就被刘总一个电话叫进了顶层会议室。推开门时,一圈管理层正襟危坐,气氛严肃得像要审案子,他心里咯噔一下,琢磨着是不是项目尾款出了岔子。
“都别绷着脸了,”刘总率先打破沉默,手指敲了敲桌面,目光落在林宇身上时带着笑意,“今天叫大家来,是说个正事——林宇这次牵头的国际项目,不仅提前交付,还帮公司拿下了对方三年的长期合作,功劳摆在这。我提议,破格提拔他为创意总监,统管全公司的创意类项目。”
这话一出口,会议室里瞬间静得能听见空调吹风的声音。林宇自己都愣了,手里的纸巾差点捏成团——他寻思着最多拿笔丰厚奖金,哪想到直接跳级升总监,还是公司最年轻的那种。
没等他缓过神,坐在斜对面的张主管先炸了。这位头发都快花白的老员工“啪”地拍了下桌子,茶杯里的水溅出半杯:“刘总,这不行啊!林宇入职才两年多,我们这些人在公司熬了十年往上,论资历、论人脉,哪点不比他强?创意总监这么重要的位置,怎么能随便给个‘新人’?”
旁边的李主管立马附和,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点酸溜溜的不满:“就是啊刘总,不是我们针对林宇,他项目做得好是事实,但管理团队可不是光靠做项目就行。咱们部门里老员工多,他年纪轻轻的,压不住场子怎么办?到时候团队散了,损失的还是公司。”
一时间,好几位资深主管都跟着开口,你一言我一语,中心思想就一个:晋升得按资排辈,林宇“不够格”。林宇站在原地,听着这些话,倒也没生气——他早知道公司里“论资排辈”的风气重,只是没想到反应会这么激烈。
刘总皱了皱眉,等众人稍停,才开口道:“我知道大家顾虑资历,但公司不是养老院,是要靠业绩吃饭的。林宇入职以来,接手的六个重点项目,没一个出纰漏,还为公司增收了两千多万,客户满意度9.2分,这些数据摆在这,比熬十年资历更有说服力吧?”
“可资历代表经验啊!”张主管梗着脖子反驳,“当年我带项目的时候,林宇还不知道在哪呢!他要是当了总监,我们这些老骨头难道要听他指挥?”
这话里的火气明显起来,会议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有人偷偷瞟林宇,想看看他会不会急着辩解,可林宇只是站在那,手里还攥着那张皱巴巴的纸巾,脸上没什么表情——他心里清楚,这时候说再多“我会努力”都是废话,得拿真东西说话。
刘总显然也有点头疼,他原本以为只是走个流程,没想到老员工反应这么大。他看了眼林宇,又转向众人:“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公司要发展,就得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机会。林宇在项目里的担当大家也看到了,上次合作方临时变需求,他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改方案,没抱怨一句,这种责任心,不是光靠资历能熬出来的。”
“责任心不能当管理能力用啊刘总!”另一位王主管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些,却还是坚持,“要不这样,先让林宇当个副总监,跟着我们学学管理,等熟悉了再提拔,这样大家也能接受。”
这个提议立马得到了几位老主管的附和,眼看会议室要变成“讨价还价的菜市场”,林宇终于开口了。他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各位主管,谢谢大家的‘建议’。不过我觉得,管理能力不是靠‘熬’出来的,是靠做事练出来的。我知道大家担心我压不住场,没关系,接下来我会用结果证明,我能不能当好这个总监。”
他没说太多,却透着股笃定。刘总见状,心里也有了底,敲了敲桌子:“好了,今天先到这。提名我已经提了,下周一管理层再开会投票,到时候大家凭数据、凭事实说话,别再揪着资历不放。”
散会的时候,几位老主管路过林宇身边,脸色都不太好看,张主管更是哼了一声,扭头就走。林宇看着他们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看来这场晋升,注定不会顺顺利利。
回到工位,苏瑶发来条消息:“听说你要升总监了?老员工炸锅了?”林宇回了个“捂脸”的表情,刚想打字,就看见部门群里已经有人在偷偷讨论这事,说什么“年轻人走了狗屎运”“刘总肯定收好处了”,看得他一阵无奈。
他把手机揣回兜里,打开电脑,调出自己入职以来的所有项目资料——既然有人质疑,那他就把所有成果摊在阳光下,让所有人都看看,这份晋升,到底是不是“走了狗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