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职场咸鱼的超级逆袭 > 第61章 调研员工痛点,改革方案初成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章 调研员工痛点,改革方案初成型

林宇刚在创意总监的椅子上坐热乎,就发现团队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

下午三点的茶水间,本该是最热闹的摸鱼据点,今天却只有两个小年轻对着咖啡杯叹气。林宇端着马克杯凑过去,刚听见“昨晚加班到十点,调休申请被打回来三次”,两人看见他,立马像受惊的兔子似的闭了嘴,点点头就溜了。

“这不对劲。”林宇摸着下巴琢磨。上任这几天,他总觉得团队像台缺了润滑油的旧机器,明明每个人都在忙,可效率就是提不上来,连赵倩这种干活冲在前的,上周都破天荒迟到了两分钟,眼底的黑眼圈重得像被人揍了一拳。

“得搞清楚到底卡在哪儿了。”林宇当机立断,下午就往人力资源部跑了一趟。hR主管见他来,笑着递过一叠表格:“林总监这是刚上任就搞调研啊?正好,我们这儿有现成的匿名问卷模板,改改就能用。”

林宇抱着模板回办公室,对着电脑改到下班。他把那些“是否满意公司文化”的虚话全删了,换成实打实的问题:“近三个月平均每月加班时长?”“加班补偿是否到位?”“项目奖金分配是否清晰?”“觉得自己有晋升机会吗?”最后还加了个开放式填空:“你觉得当前工作中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问卷发出去的当晚,林宇的邮箱就开始“叮咚”响个不停。他抱着笔记本窝在沙发上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上月加班42小时,申请调休说‘项目忙’,申请加班费说‘部门预算不够’,合着我这班白加了?”

“上次A项目奖金,说是按贡献分,结果小组长拿了一半,我们底下干活的每人就几百块,问了也没人给说法。”

“我在公司干三年了,每次问晋升,主管都说‘再等等’,到底等啥?也没个标准,难道要等熬成老油条?”

“弹性工作?想都别想,迟到一分钟扣五十,加班到半夜没人管,这合理吗?”

第二天一早,林宇又拉着团队成员挨个聊。老周捧着保温杯,憋了半天说:“林总监,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有时候觉得‘不值当’。上次做那个美妆项目,我熬夜改了五版数据模型,最后奖金下来,还没新来的实习生多,你说这心里能痛快吗?”

赵倩也难得吐了苦水:“团队里有人摸鱼有人拼,可到了分奖金、评绩效,还是‘大锅饭’,时间长了,谁还愿意往前冲?还有晋升,之前问过,说要看‘综合表现’,可到底啥是综合表现,没人说清楚,慢慢就没心气了。”

林宇把这些话一条条记在笔记本上,越记越明白:团队的问题根本不是“人懒”,是制度堵了大家的路。就像给一辆好车装了个漏风的油箱,再使劲踩油门,油都漏光了,怎么跑得起速度?

他干脆关了办公室门,泡了杯浓茶,开始查资料。打开行业报告,一眼就看见同行标杆公司的制度——人家搞“加班调休和加班费二选一”,员工能自己选;奖金按“项目贡献度量化评分”,干得多拿得多;晋升更直接,“季度能力评估达标就能升”,标准全公开。

“这不就是现成的参考吗?”林宇眼睛一亮,抓起笔开始画框架。

首先是加班问题,他拟定“加班双选制”:员工加班后,可在一个月内申请调休,也能选择领加班费,加班费按国家规定算,绝不能含糊。“总不能让大家白熬夜,身体和钱包总得占一头。”他嘀咕着,在这条后面画了个星号。

然后是奖金分配,这是大家吐槽最多的点。林宇想着老周和赵倩的话,设计了“三维评分体系”:从“创意贡献”(比如方案是否被采纳)、“执行效率”(是否按时完成)、“客户反馈”(客户评分高低)三个维度打分,每个维度占比明确,最后按总分比例分奖金。“这样一来,谁干得多谁干得少,数据说了算,没人能浑水摸鱼。”

最后是晋升通道,他打算搞“季度能力评估”,把“综合表现”拆成“专业技能”“项目成果”“团队协作”三项,每项都有具体标准,比如“专业技能达标”要能独立完成重点项目的核心环节,“项目成果”要至少有一个主导项目达标。评估过了就能晋升,过不了也给明确的改进方向,再也不让大家“瞎等”。

熬到晚上八点,林宇终于把初步方案整理好,打印出来一看,足足三页纸,每一条都戳在员工的痛点上。他伸了个懒腰,看着窗外的夜景,忍不住笑了:“这方案要是能落地,团队里的‘油’肯定能补回来,到时候别说提速,说不定还能飙起来。”

他把方案叠好放进公文包,准备明天一早就交给刘总。走出门时,正好碰见加班的行政部小姑娘,对方看见他,犹豫了一下说:“林总监,我们都看见你发的问卷了,要是真能改,大家肯定更有劲儿干活。”

林宇心里一暖,点点头:“放心,我肯定尽力。”

回到家,他把方案放在桌上,又想起白天茶水间那两个小年轻的叹气声。“改革这事儿,看着是改制度,其实是给大家提气。”他拿起笔,在方案首页写上“创意团队改革试点方案(初稿)”,眼神里满是笃定——不管后面有多难,这第一步,必须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