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 > 第412章 她独自奔走的艰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冬的北京,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敲打在车窗上。沈清澜坐在出租车后座,翻阅着刚刚结束的会议记录。这是她今天跑的第三个部门——早上是卫健委,中午是科技局,现在刚从民政局的座谈会出来。

手机震动,是老宅的护士发来的消息:“沈老先生今天精神不错,午饭后在院子里晒了会儿太阳。”

她回复了一个“好”字,目光又落回手中的文件。民政局官员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沈博士的想法很好,但社区养老这一块牵扯太多,需要街道配合、需要培训护工、需要协调医疗资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出租车堵在了东二环。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下是望不到头的车流。沈清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修改下一站要用的汇报材料。

“姑娘,你这跑一天了,连口水都没见你喝。”司机从后视镜看了她一眼,忍不住说道。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从早上出门到现在,确实滴水未进。保温杯里的茶水早已凉透。

“谢谢提醒。”她轻声应道,却没有停下敲击键盘的手。

这些天,她独自一人穿梭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带着厚厚的方案书,重复着相似的汇报。有人客气地表示支持,有人直白地指出困难,有人委婉地暗示“时机未到”。

每个人都承认“银龄计划”的价值,但每个人都爱莫能助。

在斯克里普斯,她只需要专注于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数据会证明一切。但在这里,她需要面对的是盘根错节的体制、根深蒂固的惯例、还有无数双审慎观望的眼睛。

出租车终于挪到了国贸附近。沈清澜付钱下车,寒风吹得她打了个寒颤。她拢紧大衣,快步走向下一场会议的地点——一家创投机构举办的养老产业论坛。

论坛现场人头攒动,各路精英西装革履,交换着名片,谈论着“万亿市场”、“商业模式”、“退出机制”。沈清澜独自坐在角落,与周遭格格不入。

轮到她发言时,她依然坚持讲述那个三角模型,讲述如何让科技真正惠及普通老人。台下有人点头,有人记录,但提问环节,问题依然围绕着“盈利模式”和“规模化前景”。

论坛结束后,几个投资人围上来,递来的名片上印着各种基金合伙人的头衔。

“沈博士,如果您愿意调整方向,专注于高端市场,我们很乐意投资。”

“只要加入盈利模块,一切都好谈。”

她礼貌地收下名片,却没有给出任何承诺。

夜幕降临时,沈清澜终于回到深宅。书房里,爷爷正在灯下看报,见她回来,放下老花镜:“今天顺利吗?”

“还好。”她轻描淡写,不想让爷爷担心。

但老人何等敏锐:“清澜,记得爷爷说过的话吗?做对的事,不怕慢。”

她点点头,鼻尖突然一酸。

独自奔走的这些天,她第一次感到疲惫。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那种无人理解的孤独。

手机亮起,是苏晏发来的消息:“听说您今天参加了国贸的论坛。不知明天可否赏光喝杯咖啡?纯粹交流,不谈合作。”

她看着那条消息,久久没有回复。

窗外,又下雪了。细密的雪花在夜色中静静飘落,覆盖了白日的喧嚣与浮躁。

这条路很难,

但她必须走下去。

不是为了证明什么,

只是因为在某个失眠的夜里,

她突然明白:

有些事现在不做,

就永远没有机会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