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 > 第434章 通宵达旦的挽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圣迭戈的夜幕深沉如墨,唯独沈清澜实验室的灯火倔强地亮着,像暴风雨中最后一盏灯塔。团队成员陆续离开后,她独自站在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芯片功耗优化的可能路径。

李璟推门进来,手里提着两份外卖:吃点东西。我让后勤把服务器权限恢复了,说是需要做数据备份。

这是个冒险的举动,但此刻的沈清澜已经无所顾忌。她接过餐盒,目光仍锁定在白板上那个关键的功耗公式。

韩国芯片的功耗问题,她突然开口,也许不是硬件限制。

李璟挑眉:你的意思是?

记得我们三年前做过的那个神经网络的功耗优化项目吗?她的眼中重新燃起光芒,如果能在固件层面对芯片指令集进行重构......

两人立即展开行动。实验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讨论。深夜十一点,沈清澜打通了正在首尔出差的硬件工程师的电话。

把芯片的datasheet发给我,全部,包括未公开的寄存器说明。

电话那头传来惊讶的声音:沈博士,这违反......

一切后果我来承担。她的声音不容置疑。

等待资料的间隙,她开始整理试点社区传来的最后一批数据。那些老人在停止使用设备后的健康变化令人心惊——血压失控、用药混乱、急诊呼叫率迅速回升到试点前的水平。

每一个波动的数据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人在承受痛苦。

凌晨两点,资料终于传来。李璟泡了浓茶,两人开始逐行分析芯片的架构设计。

这里,沈清澜突然指向一个不起眼的参数,时钟频率的冗余设计。如果重新分配这些周期......

风险很大,李璟皱眉,可能造成系统不稳定。

但这是唯一的出路。

他们开始编写新的固件。代码在屏幕上飞速滚动,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凌晨四点,第一版测试固件完成,但模拟测试显示系统存在崩溃风险。

再来。沈清澜的声音已经沙哑,但眼神依然锐利。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年近六旬的硬件专家张教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移动硬盘。

听说你们在破解芯片,他说,这是我年轻时研究过的类似架构,也许有用。

这个意外的援助让沈清澜眼眶发热。张教授本该在三个月前退休,却因为认同项目理念留了下来。

清晨六点,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百叶窗时,新一版固件终于通过了模拟测试。功耗降低了15%,系统稳定性达到要求。

我们做到了。李璟难掩激动。

但沈清澜已经打开视频会议,接通了首尔的供应商:我们需要立即安排实地测试。

沈博士,对方为难道,董事会已经......

告诉他们,她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如果测试成功,功耗将比原设计降低15%。如果拒绝,明天这个时候,这些优化方案就会出现在他们竞争对手的邮箱里。

这不是请求,而是最后通牒。

挂断电话后,她转向团队成员:现在,我们要解决下一个问题——资金。

她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她这些年的全部积蓄,包括诺贝尔奖的奖金和所有的专利收入。

把这些全部变现。

李璟震惊地看着她:你确定吗?这是你的......

如果项目失败了,她平静地说,这些钱对我来说也没有意义。

天色大亮,新的一天开始了。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至少他们夺回了战斗的主动权。

在绝境的深渊里,

他们用最后一个通宵,

凿开了一道微光。

这光很弱,却足以照亮

继续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