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 > 第585章 他以她的名义成立基金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5章 他以她的名义成立基金会

陆氏的战略转型在商业世界激荡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一则更为具体、也更具震撼性的消息,再次将陆寒霆和他所聚焦的领域推向了公众视野的焦点。

没有盛大的新闻发布会,没有邀请任何媒体。消息是通过陆氏官网和几家权威财经、公益资讯平台同步发布的一份措辞严谨、格式规范的公告:

“陆氏集团宣布,董事会主席陆寒霆先生以其个人名下全部非控股股权资产及部分流动性资金为初始注资,正式成立‘清澜生命科学基金会’。该基金会为非公募性质,将独立运营,专注于支持脑科学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以及普惠型智慧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公告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巨大,每一个字都像经过千锤百炼。

“个人名下全部非控股股权资产”—— 这意味着一个天文数字,是陆寒霆商业帝国中完全属于他个人的、最核心的财富部分,其规模远超此前陆氏对相关领域的任何投入。

“清澜生命科学基金会”—— 名字直接而清晰地指向那个早已被时间尘封,却又在某些领域悄然成为精神符号的名字:沈清澜。

“非公募”、“独立运营”—— 表明其纯粹性与独立性,不受陆氏商业利益的左右,也断绝了外界资本介入的可能。

这已不是战略布局,而是一种近乎“梭哈”的决绝。他将自己的商业根基与个人财富,与他所选择的救赎之路,彻底绑定。

公告发布时,陆寒霆正在“未来生命研究院”的地下实验室,观察一项关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标记物的最新数据分析结果。周鸣将平板电脑递到他面前,他扫了一眼那则已然引爆外界的公告,眼神没有任何波动,只是微微颔首,示意知晓,目光便重新回到了屏幕上那些跳跃的曲线和复杂的数据点上。

仿佛那则关乎他个人巨大财富归属和未来命运走向的公告,与屏幕上某个蛋白浓度的微小变化相比,不值一提。

外界对此的解读纷至沓来。有人认为这是顶级富豪在功成名就后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必然选择;有人赞叹其回馈社会的魄力与远见;也有人敏锐地捕捉到“清澜”这个名字,将其与多年前那位陨落的医学才女联系起来,衍生出各种版本的、夹杂着商业、爱情与遗憾的想象。

然而,所有的猜测与喧嚣,都被隔绝在基金会的铜墙铁壁之外。基金会聘请了最顶尖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运作极其低调,审核标准严苛到近乎不近人情,只专注于寻找和支持那些最具潜力、也最契合其宗旨的研究项目与实践模式。

没有人知道,在基金会成立前夕,陆寒霆曾独自一人在静澜苑的书房里,对着那个厚重的、记录着《玻璃城墙》手稿的黑色笔记本,静坐了整个下午。

他没有翻开它。

他只是看着封面哑光黑色的皮革,如同凝视一片浓缩的夜空。

最终,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便签上,写下了两行字,交给了负责组建基金会的首席律师。那两行字,成了基金会内部不为人知、却贯穿始终的核心准则:

其一,所有资助,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影响望北镇医疗站及其相关社区养老模式的自然发展与自主决策。

其二,基金会及陆氏旗下所有相关项目,永久禁止对沈清澜医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探寻或邀约。

他用自己的全部,为她曾珍视的理想,构筑了一个庞大而坚实的后盾。

却又用最严苛的规则,为她此刻选择的宁静,划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保护区。

他以她的名义,立起了一座丰碑。

却将自己,放逐在丰碑的阴影之外,成了一个沉默的、永恒的守护者与……旁观者。

“清澜生命科学基金会”的成立,像一颗投入深海的定锚,沉没了陆寒霆所有的过去,也固定了他余生的航向。

财富、权势、名誉,皆可予人。

唯有那份深埋于心底、与江水般冰冷刺骨的遗憾与思念,被他独自携带,融入了这场以科学对抗遗忘、以技术守护尊严的、漫长而孤独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