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 > 第665章 为无数“沈清澜”实现的梦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5章 为无数“沈清澜”实现的梦想

晨光熹微,驱散了长夜的寒意,也照亮了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报告文件。沈清澜几乎是一夜未眠,却奇异地感觉不到多少疲惫。那些详实的记录,那些质朴的笑容,那些被点燃的希望之光,像一股温润的泉水,悄然滋养着她干涸已久的心田。

她再次翻开那本厚重的项目附录,目光不再局限于单个的项目,而是开始追寻其中的脉络与共性。她试图理解,这个以她之名运行的基金会,其灵魂究竟何在。

然后,她看到了。

在资助青年学者的“新芽”计划名录里,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研究方向——“基于古籍改良的镇痛方剂标准化与临床验证”,申请者是一位来自南方小城、因经费问题几乎要放弃研究的年轻女博士。报告备注栏里,评审专家用红笔标注:“思路新颖,坚持纯中药路径,潜力巨大,建议重点资助。”

在偏远地区医疗站升级的记录中,她看到其中一个站点特别配备了简易的中药研磨和制剂设备,备注写着:“应站点负责人(一位老苗医)要求增设,以支持其将民族医药与现代诊疗结合之尝试。”

在受助者的感言摘录里,一位来自西北、原本因家境贫寒准备辍学去打工的女孩写道:“‘清澜奖学金’让我能继续攻读临床医学。我希望将来能回到家乡,建立一个像望北镇医疗站那样,真正为穷人看病的诊所。”

沈清澜一页页地翻看着,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柔的手紧紧握住,酸涩而胀痛。

这些受资助者,这些项目,这些被小心呵护并给予机会的研究方向……它们指向的,并不仅仅是普通的慈善。

它们精准地围绕着一个核心——那些曾经属于“沈清澜”的,却被现实无情碾碎的梦想与可能。

那个研究镇痛方剂的女博士,不正是十多年前,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梦想着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她自己吗?

那个请求增设中药设备的老苗医,不正是如今在望北镇,努力将本地草药知识系统化、普惠化的她自己吗?

那个渴望回乡建立诊所的西北女孩,不正是曾经怀揣着“济世救人”最朴素理想、却最终折翼的她自己吗?

基金会所做的,不是在简单地撒钱。

它像是在时间的长河两岸,小心翼翼地搭建起一座座桥梁。

桥的这头,是如今在望北镇艰难前行、却始终未曾真正放弃内核的沈清澜。

桥的那头,是无数个散落在各地、拥有着类似天赋、怀揣着相似梦想,却可能因贫困、因歧视、因资源匮乏而即将陨落的——“沈清澜”。

他在用这种方式,为无数个“沈清澜”实现梦想。

他无法让时光倒流,无法弥补她个人所失去的十年,无法让她重新站在那个摔碎奖杯的领奖台上。

于是,他选择去保护、去滋养那些散落在人间的、尚且稚嫩的“火种”。他让她们不必经历她曾经历的绝望与被迫放弃,让她们有机会,将她未能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

这不是赎罪。

这更像是一种……迟来的、笨拙的、却宏大而精准的 “理解” 与 “延续”。

他看到了她灵魂深处最珍视的东西——不是优渥的生活,不是显赫的地位,而是那份对医学的热爱,那份济世的初心,那份属于她沈清澜的、独一无二的价值。

他曾经亲手摧毁了它。

现在,他倾其所有,试图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让它星火燎原。

沈清澜猛地合上附录,站起身,快步走到窗前,用力推开了窗户。清晨凛冽的空气涌入肺腑,带着雪后松林的清新气息。她深深呼吸,试图平复那几乎要破胸而出的、剧烈的心跳和翻涌的情绪。

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远处山坡上那间孤零零的木屋。朝阳正从山脊线上升起,金色的光芒勾勒出木屋简陋的轮廓,为它镀上了一层奇异的光晕。

那个男人,就在那里。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陆寒霆。

他成了一个沉默的守望者,一个资源的整合者,一个……梦想的嫁接工。

他用这样一种她从未想过的方式,跨越了时空与罪责,与她内心深处最核心的执念,达成了某种无声的、却震撼人心的共鸣。

恨吗?

依旧。

能原谅吗?

不知道。

但她清晰地感觉到,内心那片冻结了十年的荒原,正在这股名为“理解”与“延续”的暖流冲击下,发出细微而清晰的碎裂声。

一些坚硬的东西在融化。

一些被深埋的东西,正在破土。

她看着那间沐浴在晨光中的木屋,看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

陆寒霆,

正在以他的方式,

为无数个“沈清澜”实现梦想。

而这其中,

是否也包括了……

正在望北镇望着他的,

这一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