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陆总,你的白月光我会治 > 第717章 她投稿论文,重振学术声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7章 她投稿论文,重振学术声誉

欧洲研究所的实验室,成了沈清澜临时的避风港与战场。窗外是异国他乡的街景与四季更迭,窗内是她恒定不变的专注与忙碌。白大褂取代了望北镇的素衣,显微镜和培养皿取代了青石板路与草药柜。她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前沿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中,那些复杂的分子式、繁琐的实验步骤、需要反复验证的数据,占据了她绝大部分的心神。

这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沉沦。在理性的、逻辑的、可被证实或证伪的科学世界里,她找到了此刻最需要的秩序感与掌控感。每一次成功的实验,每一个被厘清的数据点,都在一点点修复着她因情感剧烈震荡而受损的内在结构。

她研究的课题,恰好与她失忆前、在陆氏实验室被迫中止的项目一脉相承,但思路更为大胆,技术路径也因这几年的技术发展而有了新的可能。这像是一种无声的接续,跨越了失忆的断层与情感的创伤,将她“沈博士”的身份,重新焊接完整。

无数个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她操作仪器的细微声响和敲击键盘的清脆回音。她整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论文。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与推倒重来。但每一次挫败,都未曾让她退缩,反而激发出她骨子里那份属于学者的韧劲与不服输。

她不再是为了向任何人证明什么,仅仅是为了探索未知,为了解决那个萦绕在她心头许久的科学问题。这种纯粹的目的,让她心无旁骛,思路格外清晰。

终于,在经过了数月的艰苦攻关和反复打磨后,一篇凝聚了她全部心血、观点新颖、数据扎实的论文初稿完成了。她仔细检查了最后一稿,然后,平静地点击了发送键,将其投向了该领域内最顶级的国际期刊。

她没有告知任何人,包括研究所里关系不错的同事。这像是她与自己过去的一场私密对话,一次对自身专业价值的无声确认。

投稿后的日子,依旧是实验室、公寓两点一线。她并未过多焦虑于审稿结果,而是立刻投入到了下一个研究阶段。学术探索的乐趣本身,已成为她最好的慰藉与回报。

然而,远在另一个城市,刚刚结束一场重要谈判的陆寒霆,几乎是第一时间就通过他建立的、极其隐秘的信息渠道,得知了她投稿的消息。艾伦将那份期刊的名字和论文大致领域简洁地汇报给他。

陆寒霆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陌生的城市灯火,沉默了许久。他的脸上没有流露出过多的表情,但紧抿的唇线微微松弛,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有心痛,有骄傲,更有一种深沉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欣慰。

他知道这篇论文对她意味着什么。这不只是一项学术成果,更是她重塑自我、宣告独立与强大的旗帜。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从那场几乎摧毁她的风暴中,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出来。

他没有做任何事。没有试图去影响审稿流程,甚至没有让艾伦去进一步打探论文的具体内容。他恪守着他的承诺,尊重她的空间,只是默默地、遥远地关注着。

几个月后,沈清澜收到了期刊编辑部的邮件——她的论文经过严格评审,被正式接收,并将于下一期作为重点文章刊发。

看着那封措辞严谨的录用通知,沈清澜平静地关闭了邮箱界面。她走到实验室的窗边,看着外面不知何时已经飘起的细雪。

没有狂喜,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坦然,和一种内心深处悄然滋长的、坚实的力量。

这篇论文的发表,

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很快在她所处的学术圈内,

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新颖的观点,严谨的论证,

让“沈清澜”这个名字,

再次回到了许多顶尖学者的视野。

那些因她多年沉寂而产生的质疑与遗忘,

被这篇强有力的作品,

悄然击碎。

她重振的,

不仅仅是学术声誉,

更是那个作为独立个体的、

沈清澜的尊严与价值。

而这一切,

是她凭借自己的力量,

在远离所有过往纠葛的土地上,

亲手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