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瓦盆村 > 第21章 跑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致使王长有变成如今模样的不仅仅是生意场的不如意。在1991年春天,王长有下海没多久,他的妻子李巧云就开始有了心思。

丈夫一走,村里就有人开始打她的主意。

供销社的副主任老陈,四十多岁,妻子去年病死了。他经常来王家买东西,话里话外都在试探。

“巧云啊,长有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你一个女人家,有啥困难尽管说。”

李巧云表面客气,心里门儿清。她看得出来,老陈这是在等机会。

更让她心动的是县城百货公司的采购员刘科长。四十五岁,风度翩翩,一口城里话。他是王长有的老客户,现在王长有不在了,他却还经常到村里来。

“嫂子,长有这个人,性子太急。我早就劝他了,做生意得稳扎稳打,”刘科长坐在王家的沙发上,翘着二郎腿,“不过你放心,有我在,王家的生意不会断。”

李巧云给他倒茶,心里在算账。

王长有虽然在县城做生意,但三个月没来信了,多半是出事了。就算没出事,他在外面是不是有了别的女人,谁知道呢?

自己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村里能有什么出息?

刘科长不一样。他是正式职工,有铁饭碗,还有县城的房子。跟了他,自己就是城里人了。

1992年年初,李巧云做了决定。

她把店铺交给王富贵打理,说要去县城办点事。

“娘,你去县城干啥?”王富贵问。

“去找你爹,”李巧云说得很平静,“顺便看看生意的事。”

但她没有去找王长有,而是直接去了刘科长家。

刘科长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条件比村里的二层楼还要好。有自来水,有电灯,晚上还能看电视。

“巧云,你考虑得怎么样了?”刘科长搂着她的腰。

“孩子怎么办?”李巧云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富贵都不小了,能照顾自己。再说,等办了手续,他也可以来县城啊。”

李巧云心动了。她知道自己不年轻了,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春节后,李巧云回了村里一趟。她把家里的细软都收拾了,给王富贵留下了一封信。

信很短:

“富贵,娘走了,去县城跟刘科长过日子。你爹下海这么久没消息,多半是不回来了。我一个女人,不能在村里守活寡。店里的东西你看着办,房子先别卖,说不定你爹还会回来。我在县城安顿好了,就接你过去。”

王富贵看完信,整个人都懵了。

村里很快就炸了锅。

“李巧云跟人跑了!”

“这女人,心也太野了!”

“富贵这孩子,可怜啊。”

但也有人替李巧云说话:

“人家也是没办法,王长有这一走杳无音讯的,换谁都受不了。”

“女人总得为自己打算,总不能真守一辈子活寡。”

王富贵在村里待不下去了。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对,有同情的,有幸灾乐祸的,还有指指点点的。他一个人,要独自承受父亲下海失踪、母亲跟人跑了的双重打击。

1993年春天,王长有回来了,发现家里只有儿子。

“你娘呢?”

王富贵把信递给他,没说一句话。

王长有看完信,颓然坐在沙发上,半天没动。

刚回村不久,正是最狼狈的时候。

妻子跟人跑了,儿子对他冷淡,村里人看他的眼神也不对。他需要重新在村里站稳脚跟,但很多事不方便自己出面。

这时候,李寡妇主动找上门来了。

那天傍晚,李寡妇提着一篮子鸡蛋来到王家。

“长有哥,听说嫂子去县城了?”

王长有眯着眼看她,没说话。

“我就是想着,您一个人在家不容易,有啥需要帮忙的,您尽管说。”李寡妇放下篮子,眼神闪烁,“咱们都是苦命人,得互相帮衬着。”

王长有明白她的意思。李寡妇这种女人,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示好。

“翠莲,你有话就直说。”

“是这样,我想跟您借点钱,给我家老二治病。但我知道您的规矩,得有抵押。”

她接着说:“我没啥值钱的东西,但我有的是力气和时间。您要是有啥事需要人跑腿,我保证办得妥妥当当的。”

王长有来了兴趣:“什么事都能办?”

“只要不犯法,”李寡妇赶紧补充,“我啥都不怕。”

就这样,两人达成了第一次“合作”。

李寡妇借了二百块钱,代价是帮王长有打听村里各家的情况,谁家最近手头紧,谁家有什么矛盾,谁家的生意好做。

李寡妇确实很适合这个角色。她是寡妇,容易博得同情;她会做针线活,有理由串门;她贪小便宜的名声早就传开了,大家也不会防备她。

“长有哥,韩木头家真的没钱了,连给傻儿子买药的钱都没有。”

“赵铁蛋他娘腌的青皮卖得可好了,听说县城的饭店都要呢。”

“吴老虎最近愁死了,厂里欠了一屁股债,到处借钱。”

这些消息对王长有来说都是商机。他知道谁最可能需要借钱,也知道谁最有油水可榨。

慢慢地,李寡妇成了王长有的“眼线”和“传话筒”。

当王长有想要挑拨某两家的关系时,李寡妇就会“无意中”传些话;当王长有想要打听某家的底细时,李寡妇就会借着串门的机会去探听。

“翠莲办事靠谱,”王长有对儿子说,“嘴严,手脚利索,关键是不贪心。给她点好处,她就死心塌地帮你。”

确实,李寡妇从来不要求太多。有时是一点现金,有时是一些生活用品,有时就是免了她的利息。她很明白自己的位置,她只是王长有的一个工具。

但李寡妇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她知道跟着王长有有肉吃,而且王长有现在孤家寡人,正需要人帮衬。只要自己表现得好,就不愁没好日子过。

村里人渐渐发现,李寡妇最近手头宽裕了不少,给孩子买了新衣服,自己也胖了些。

“李寡妇这是发了什么财?”有人议论。

“还能是咋的,肯定是跟王长有搞在一起了呗。”

“一个鳏夫一个寡妇,这不是正好?”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普通的男女关系,更像是雇主和雇工的关系。王长有需要李寡妇帮他办事,李寡妇需要王长有给她钱。两人各取所需,谁也不会真的动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