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三,杨小丫收到爹娘的信,信上说县城里的活儿可能提前干完,中秋节兴许能回来团圆。
小丫攥着信纸,心里像装了只兔子似的乱跳,她跑到刘三奶家,一边帮着和面一边说着这个好消息。
三奶正在做青红丝月饼。那青红丝是她亲手糖渍的橘子皮丝,染成红绿两色,配上核桃仁、冬瓜糖、冰糖块,甜得发腻却又香得很。
“那可太好了。”刘三奶用力揉着面团,“也该回来看看了。”
“三奶,您做这么多?”小丫数了数案板上的月饼坯子,足有二十来个。
“给村里几个孩都做一个,过节嘛。”刘三奶笑眯眯地说,“你爹娘要回来,我多做两个给他们尝尝。”
---
中秋夜如期而至,圆月高悬,大队部前的晒谷场上摆了几张桌子,村民们聚在一起赏月吃饼。
小丫坐在最边上,时不时朝村口张望,周桂花悄悄在她身边坐下,递给她一块月饼。
“尝尝。”
小丫接过月饼,咬了一小口。青红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甜腻中带着一股子果皮的清香,但她没心思细品,眼睛还是不住地往村口瞟。
“小丫,别看了。”铁蛋在对面说道,“这么晚了,他们要是能来,早就到了。”
小丫的眼眶一红,把月饼放回盘子里。
黄明远老师走过来,在她身边蹲下。“小丫,你想想,你爹娘在县城,是不是也在抬头看月亮。”
“是吗,”小丫抬起头,月亮确实又大又圆,亮得像银盘子。
“当然,天下的月亮都是一个,你看见的,他们也能看见。”
林福来也凑过来,学着大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山外青山楼外楼,天涯共此一轮秋。”
“哟,福来还会作诗了。”吴老虎起哄,“那我也来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月饼好吃配烧酒。”
大伙儿都笑了,连小丫也忍不住偷笑。
陈小麦也来:“山外青山楼外楼,思君不见下西楼。”
“小麦这句有学问。”黄老师赞道。
王富贵不甘示弱:“山外青山楼外楼,明年我也要出走。”
“瞎说什么呢。”富贵娘拧了他一下,“好好在家待着,出去干啥。”
---
刘三奶拄着拐杖慢慢走过来,在小丫身边坐下,她看看天上的月亮,又看看眼前围坐的村民,缓缓说道:“山外青山楼外楼,家人何处不聚首。”
这句话说得轻,却让在场的人都静下来。
“三奶说得对。”黄老师点头,“月亮圆了,人心也就圆了,就算身在他乡,想着家里人,心也是在一起的。”
小丫抬头看着月亮,又不自觉摸了摸自己的短发。她想爹娘一定也在县城的什么地方,抬头看着这同一个月亮,想着她和奶奶。
“小丫,你怎么不吃呢。”桂花看着她手里的月饼。
这回小丫认真地咬了一大口,青红丝的甜腻在舌尖化开,混着核桃的香和冰糖的脆。虽然爹娘没回来,但坐在这里,被这么多人关心着,她觉得也挺幸福。
“三奶,这月饼真好吃。”
“喜欢就多吃点,明年中秋,你爹娘一定能回来。”
月光下,村民们有说有笑,孩子们追逐嬉戏,花花在人群中跑来跑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和最亲的人团聚,但这个夜晚,瓦盆村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不孤单。
小丫最后看了一眼村口的方向,然后收回目光,专心享受这个温暖的中秋夜。
她明白了,团圆不一定要所有人都在一起,有时候,心在一起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