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瓦盆村 > 第104章 网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长有发现,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用的工具。

孟桂香走后的第三天,他就验证了这个想法。车秀芝来买洗衣粉,顺口提了句:“听说瓦器厂那边最近挺忙,老虎天天不着家。”

“是吗?”王长有装作漫不经心。

“可不是。我家那口子在运输干活,说看见老虎开着那破大发,拉了好几车砖头瓦块,也不知道要盖啥。”

王长有心里一动。吴老虎要盖房子?厂房还是住房?钱从哪来?

“秀芝,你消息就是灵通。”他笑着从柜台后面拿出两块肥皂,“这个新到的,你拿回去试试,好用再买。”

车秀芝眼睛一亮。免费的东西,谁不要?

“长有哥,你真客气。”

“咱都是一个村的,客气啥。”王长有压低声音,“不过你别跟别人说啊,我就这两块样品。”

车秀芝连连摆手:“放心,我嘴严着呢。”

三天后,车秀芝又来了。这次不是买东西,是来“报告”的。

“长有哥,我打听清楚了。老虎是要盖新厂房,说是订单多了,原来那几间房不够用。”

“哦?”王长有继续装傻,“那挺好啊,生意兴隆嘛。”

“好什么好。”车秀芝撇嘴,“我听我家那口子说,老虎找钱麻子借了五千块,利息高着呢。这要是还不上……”

她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

王长有心里开始盘算。吴老虎借高利贷扩产,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资金紧张,说明他在赌博,说明他有弱点。

“秀芝啊,你家老爷们在建筑队,消息就是准。”王长有又拿出两包洗衣粉,“这个也是样品,你拿回去用用。”

接下来的时间,王长有就像一只勤劳的蜘蛛,在村里织起了一张看不见的网。

牛翠花负责瓦器厂那边的消息。她家养猪,经常要买糠麸,跟拉料的司机熟。司机们嘴碎,什么都往外说。

邸春梅负责各家各户的情况。她做编筐的生意,走家串户,比邮递员还勤快。

车秀芝负责建筑方面的消息。她男人在工地干活,对谁家盖房谁家拆房一清二楚。

还有段玉莲,温月娥,孟桂香……一个个都成了他的眼线。

他不需要花多少钱,一块肥皂,两包洗衣粉,几毛钱的针头线脑,就能换来珍贵的情报。

更重要的是,这些女人不知道自己在为他工作。她们以为这只是邻里间的闲聊,以为王长有只是个爱听八卦的老好人。

不多久,王长有基本摸清了瓦器厂的底细。

吴老虎确实借了钱,而且不止五千,是八千。除了盖厂房,还买了新设备。现在每个月光利息就要还一千六。

赵铁蛋对承包制一直有意见,认为质量控制不严格。他和吴老虎因为这事争过好几次。

厂里的老师傅们也不满。年轻工人拿计件工资,干得多挣得多。老师傅们年纪大了,手脚慢了,反而挣得少了。

最关键的是,瓦器厂的大客户只有县里的几家商店和外地的两个批发商。一旦丢了订单,立刻就会断流。

王长有把这些信息整理在脑子里,就像棋手研究棋谱一样。

那天晚上,他坐在小卖部门口,看着远处瓦器厂冒出的黑烟,眼神变得很冷。

“长有哥,想啥呢?”尹素琴端着茶水过来。

“没想啥。”王长有接过茶杯,“素琴,你说一个人要是总走运,会不会有走到头的时候?”

“肯定会啊。”尹素琴在他身边坐下,“我奶奶常说,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对。”王长有喝了口茶,“有些人以为自己能一直赢下去,其实啊,老天爷都在看着呢。”

第二天,王长有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试验”。

他找到了邸春梅。

“春梅啊,我听说瓦器厂最近出了点问题?”他故意压低声音。

“什么问题?”邸春梅立刻来了兴趣。

“我也不太清楚,就是听人说,好像有客户投诉,说瓦罐质量不行。”王长有摇头叹气,“唉,年轻人啊,光想着挣钱,不注重质量,迟早要出事。”

“真的假的?”邸春梅瞪大眼睛,“那可不得了,要是传出去……”

“你可别往外说啊。”王长有连忙摆手,“我也就是随便一说,万一是假的,岂不是害了老虎?”

邸春梅连连点头,但王长有知道,这话最多两天就会传遍全村。

果然,不到一天,就有人跑来问他:“长有哥,听说瓦器厂出事了?”

“谁说的?”王长有装作很惊讶,“没有的事吧?”

“春梅说的,她说是你告诉她的。”

“我可没说什么出事。”王长有一脸无辜,“我就是听人提了一嘴,说好像有客户不太满意。这多正常啊,做生意哪有不遇到挑剔客户的?”

这样一来,他既散布了流言,又撇清了责任。

两天后,吴老虎来了。

“长有叔,听说村里有人在传我们厂的闲话?”吴老虎脸色不太好看。

“闲话?什么闲话?”王长有装糊涂。

“说什么质量有问题,客户投诉……”

“哦,这个啊。”王长有恍然大悟,“老虎,你别往心里去。村里人就爱嚼舌根,风言风语的,当不得真。”

“可是……”

“你想想,要真有问题,客户会找我们村里人投诉吗?”王长有拍拍吴老虎的肩膀,“别理那些长舌妇,好好干你的事业。”

吴老虎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长有叔,我不是怀疑您……”

“我知道我知道。”王长有笑呵呵的,“年轻人嘛,心气高,受不得委屈。不过做生意啊,脸皮要厚点,耳朵要聋点,这样才能成大事。”

送走吴老虎,王长有关上门,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

他拿出一个小本子,在上面写下几行字:

“7月25日,传言测试成功。村民信息传播速度:一天遍村。吴老虎反应:紧张,但未深究。结论:可以进行更大规模试验。”

那天晚上,王长有失眠了。

不是因为兴奋,而是因为一种奇怪的感觉。

他发现自己很享受这种感觉——操控别人而不被察觉的感觉。

就像下棋的人移动棋子,就像导演安排演员,他在幕后指挥着一场看不见的戏。

而且,他发现自己很有天赋。

他能准确预测每个人的反应,能精确计算流言的传播路径,能巧妙地让自己置身事外。

这比做生意有意思多了。做生意要看别人脸色,要求爷爷告奶奶。但这个游戏,他是规则制定者。

“素琴。”他叫醒身边的女人。

“怎么了?”尹素琴迷迷糊糊的。

“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啊?”尹素琴清醒了一些,“长有哥,你怎么突然问这个?”

“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尹素琴想了想:“你人挺好的,脑子也灵活。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有时候想得太多。”尹素琴说,“我觉得咱们现在这样挺好的,小卖部生意稳定,日子过得去,何必想那些有的没的?”

王长有没有回答。他看着天花板上摇摇晃晃的影子,心里却在想另一件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轮到他了。

第二天,王长有去县城了一趟。

表面上是进货,实际上是去见一个人——马瘸子。

马瘸子在县城做收废品的生意,手下有一帮弟兄。更重要的是,他掌握着通往镇上的必经之路上的某些“资源”。

“老王,怎么想起来找我了?”马瘸子在一个破旧的院子里接待了他。

“老马,有个事想跟你商量商量。”王长有掏出一包中华烟,“瓦盆村的瓦器厂,你知道吧?”

“知道啊,那个小毛孩开的,听说挺红火。”马瘸子接过烟,“怎么,你有想法?”

“是有点想法。”王长有压低声音,“不过这事不急,得慢慢来。我先给你透个底,将来有机会合作。”

“什么机会?”

“让那小子知道知道,这年头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得有关系,有门路。”王长有眯起眼睛,“懂吗?”

马瘸子琢磨了一下,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懂了。不过老王,这种事风险不小……”

“风险?”王长有冷笑,“老马,什么叫风险?我告诉你,真正的风险是一辈子窝在这破地方,看着别人发财,自己当孙子。”

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话里话外,都没有说得太明白。但是彼此都心知肚明。

回村的路上,王长有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

他的网络已经建立起来了,信息渠道已经打通了,外部资源也开始整合了。

现在,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一个让吴老虎知道厉害的时机。

太阳西下,王长有的小货车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颠簸着。

他想起在县城失败的那些日子,想起被人看不起的屈辱,想起妻子跟别人跑时的绝望。

那些痛苦,很快就会得到补偿。

而且是加倍的补偿。

他点上一根烟,透过后视镜看了看远处瓦器厂的烟囱。

“吴老虎,”他自言自语,“你以为你赢了,其实游戏才刚刚开始。”

前方,瓦盆村在夕阳中若隐若现。

那里有他编织的网,有他培养的眼线,有他即将实施的计划。

一切都在按他的意志运行着。

这种感觉,比成功更让人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