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瓦盆村 > 第321章 看守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夏,县看守所。

苏文清坐在铁栅栏对面,看着吴老虎。才关了两个月,那人就瘦了一圈。刚进来时的张扬劲儿没了,眼里多了些说不清的东西。

“你爹妈还好吧?”吴老虎先开口。

“还行。”苏文清把带来的罐头推过去,“我妈让我给你带的。”

“你妈对我还挺好。”吴老虎接过罐头,“比我亲妈还上心。”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老虎哥,”苏文清犹豫了下,“外面的事你别操心了。铁蛋哥把厂子管得挺好。”

吴老虎的手停了停:“他还是那个死脾气?”

“还是老样子。”

“那就好。”吴老虎苦笑,“我就怕他太实在,被人坑了。”

苏文清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从看守所出来,苏文清直接回了村。路过瓦器厂,他停下车。厂门口停着一辆桑塔纳,车牌是县城的。

车旁站着个中年人,穿着熨得笔挺的白衬衫,戴着金丝边眼镜。正跟赵铁蛋说话。

“……这个釉色确实不错,但如果能再改进一下,加些现代元素,肯定更有卖相。”那人指着窑边的陶坯说。

赵铁蛋脸色不太好看:“宋科长,我们祖传的手艺,改来改去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老赵啊,你这想法太保守了。”宋清远摇摇头,“现在的市场,讲究的是与时俱进。港商那边要的是精品,咱们得按人家的要求来。”

苏文清走过去:“铁蛋哥。”

赵铁蛋转身:“文清,你回来了?”

宋清远也看向苏文清,眼神在他身上停留了一下:“这位小兄弟是?”

“苏文清,村里的。”赵铁蛋简单介绍。

说话间,一阵风吹过,把苏文清夹在书里的几张画纸吹落了。

宋清远眼疾手快,帮忙捡起来。但看到画上的内容时,他愣住了。

那是苏文清平时画的速写,画的是瓦器厂的场景:赵铁蛋专注拉坯的侧影,窑火在黑夜中的光亮,老师傅张德旺佝偻的背影。笔触简洁,但神韵十足。

“这……这是你画的?”宋清远拿着画纸,眼睛发亮。

苏文清脸红了:“随便画着玩的。”

“玩?”宋清远仔细看着那幅赵铁蛋拉坯的画,“小苏,你这可不是玩,这是艺术!”

赵铁蛋皱眉:“宋科长,这就是小孩子画着玩的,没什么特别的。”

“老赵,你懂什么?”宋清远兴奋地挥舞着画纸,“这种原生态的艺术表现力,这种对传统工艺的理解和感悟,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

宋清远激动得脸都红了,“小苏,你的才华不该埋没在这个小地方。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联系省城美院的老师,甚至帮你把画卖给来县里投资的港商。”

苏文清呆住了:“卖给港商?”

“对!这种有文化底蕴的画,港商最喜欢了。一张能卖几千块!”宋清远压低声音,“而且,如果能把这种艺术理念融入到陶器设计中,做出更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那价值可就不是现在这个水平了。”

苏文清的心跳得很快。几千块,那对他们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而且,能有人真正理解他画画的意义,这比钱更让他激动。

“宋科长,您是说,我可以设计一些新的陶器款式?”

“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这么做!”宋清远拍着他的肩膀,“传统工艺需要现代设计理念的包装,你的艺术天赋正好派上用场。”

赵铁蛋在旁边听着,脸色越来越难看:“宋科长,我们厂的产品一直销路不错,没必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老赵,你这想法太落后了。”宋清远摇头,“现在是市场经济,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港商要的不是传统的缸缸罐罐,要的是有文化品味的艺术品。”

“那就不是瓦器了。”赵铁蛋的声音很硬,“我们祖祖辈辈做的是实用的器具,不是什么艺术品。”

宋清远有些不耐烦:“老赵,时代变了。你总是抱着老一套不放,怎么能发展?”

苏文清在旁边听着两人争执,心里五味杂陈。他能理解赵铁蛋的坚持,但宋清远的话也很有道理。为什么就不能尝试一下新的可能呢?

回到家,苏文清一个人在房间里待到很晚。他拿出纸笔,开始画一些新的设计图:把传统的瓦罐造型和现代的装饰元素结合,既保留了实用性,又增加了艺术感。

越画越兴奋,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二天下午,苏文清拿着设计图找到赵铁蛋。

“铁蛋哥,你看看这个。”他把图纸摊在工作台上,“我想到一些新的设计思路。”

赵铁蛋正在调配釉料,头也不抬:“忙着呢。”

“你先看看嘛。”苏文清有些着急,“这些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宋科长说……”

“别跟我提宋科长。”赵铁蛋打断他,“那人满脑子都是生意经,哪懂什么手艺?”

“可是他说得有道理啊。”苏文清不死心,“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新的可能?”

赵铁蛋终于抬起头,看着苏文清:“文清,你还小,不懂这里面的道道。有些东西一旦变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那又怎样?”苏文清有些激动,“如果变化能让我们过得更好,为什么不变?”

“因为那就不是我们了。”赵铁蛋的声音很平静,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张师傅教给我的,是祖传的手艺。我得把它原原本本地传下去。”

“可是张师傅也说过,手艺人要适应时代……”

“他老人家说的适应,不是要我们改得面目全非。”赵铁蛋重新低头调釉料,“文清,你的画画得不错,但别想着用它来改变我们的手艺。”

苏文清看着赵铁蛋埋头工作的样子,忽然有种说不出的委屈。他本来以为赵铁蛋会理解他,会支持他的想法。没想到得到的却是这样冷淡的拒绝。

当天晚上,宋清远在村口的小饭馆请客,名义上是和赵铁蛋谈合作,实际上想说服他接受改进方案。

“老赵啊,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宋清远夹了口菜,“你怕改了以后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不改,等市场不要这些东西了,连味道都保不住。”

赵铁蛋闷头喝酒,不说话。

“我接触过港商,他们要的是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咱们的传统手艺,配上现代的设计包装,那就是最好的文化产品。”宋清远继续劝,“你那个小老弟画得多好,我们可以请他做艺术顾问……”

“不行。”赵铁蛋放下酒杯,“苏文清还小,不能让他卷到这些事里来。”

“怎么叫卷进来?这是给他机会!”宋清远有些急了,“老赵,你不能因为自己保守,就耽误了别人的前程。”

赵铁蛋看着宋清远:“宋科长,您的建议我考虑过了。但我们厂不需要改什么设计,传统的手艺就是最好的。”

“你这是固执!”

“您说是就是吧。”赵铁蛋站起身,“合作的事,就算了。”

宋清远看着赵铁蛋的背影,摇了摇头。但他眼睛一转,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第二天,苏文清正在家里画画,听见有人敲门。

“文清在家吗?”是宋清远的声音。

苏文清开门,看见宋清远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礼品。

“宋科长?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宋清远笑得很和气,“昨天的事,老赵态度很坚决。但我觉得,不应该因为他的固执,就埋没了你的才华。”

苏文清心跳加速:“您的意思是?”

“我想单独跟你谈谈。”宋清远压低声音,“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直接把你推荐给省城的美院老师,还可以介绍你认识一些港商。不一定非要通过瓦器厂。”

苏文清愣住了。

“老赵是个好人,但他的眼界有限。”宋清远继续说,“你有才华,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

苏文清看着宋清远真诚的眼神,心里波澜起伏。这个人,是第一个真正欣赏他才华的人。不像村里其他人,只会说他“不像男娃”。

但赵铁蛋的话也在他耳边回响:“有些东西一旦变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他忽然意识到,也许赵铁蛋保护的不只是传统手艺,也在保护着他。但这种保护,是不是也成了一种束缚?

就像一只被小心翼翼保护在笼子里的鸟,安全,但永远不知道天空有多大。

苏文清看着窗外瓦器厂升起的炊烟,心里的裂痕,悄悄地,开始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