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故宫,紫禁城。

午后的阳光透过琉璃瓦,照在红墙黄瓦上,显得庄重而古朴。江辰带着林岚和高健,站在午门前。

林岚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脸上是她一贯的严谨。她低头看了看文件,又抬头看了看这座宏伟的建筑。

“故宫博物院,占地72万平方米,现有藏品186万余件。文物修复部门,共有百余名修复师,分为书画、青铜器、陶瓷、钟表、漆器、木器等十余个门类……”林岚念着文件上的数据,声音平板,却透着一种专业。

江辰心里想,林岚这人,真是把一切都能量化成数据。

她看到的是故宫的宏大,是修复工作的复杂,是流程的严谨。

高健没说话,他只是背着那台军用级摄影机,眼睛像鹰一样扫视着周围。

对他来说,这里跟战场完全是两个世界。没有硝烟,没有杀机,只有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静谧。

他心里有点不适应,这种安静,让他觉得有点无聊。

他心里有点嘀咕,拍这玩意儿,能比得上芯片和稀土?

能比得上无人区里的真刀真枪?

江辰看着眼前的故宫,心里却没有林岚的理性,也没有高健的疑惑。

他心里涌起的是一种莫名的庄重感。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

他要拍的,不仅仅是文物修复,更是这些文物背后,龙国数千年的文化。

他们通过特殊通道,进入了故宫深处。

穿过一道又一道红墙,走过一片又一片庭院,最终来到了一片相对僻静的区域。

这里没有游客的喧嚣,只有偶尔几声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江导,林制片,高摄影师。”一个穿着灰色工作服的中年人迎了上来,他头发有些花白,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我是文物修复部的负责人,王建国。你们叫我老王就行。”

江辰伸出手,跟老王握了握。

老王的手掌厚实而有力,指尖却带着一层薄茧,这是常年与文物打交道的痕迹。

“王师傅,久仰大名。”江辰客气地说。

“什么大名不大名的,就是个老手艺人。”老王摆了摆手,笑了笑,“你们是来拍纪录片的吧?上面都交代了,我们会全力配合。”

江辰心里想,全力配合,这四个字听着简单,但要拍出东西,还得看自己本事。

老王带着他们走进了一间工作室。

屋子里很亮,靠窗的地方摆着几张大桌子,上面堆满了各种工具和材料。

几个修复师正低着头,专注地工作着。

一个年轻的修复师,戴着放大镜,正小心翼翼地用小刷子清理一块青铜器上的锈迹。

他的动作极慢,呼吸都放得很轻,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件沉睡了千年的器物。

江辰看了一眼,心里有点触动。这种专注,跟他之前在龙芯院看到的那些科学家一样。

“这是小李,青铜器组的。”老王介绍着,“别看他年轻,手艺可不赖。”

小李抬起头,冲他们笑了笑,又很快低下头去。

他似乎不太习惯被人注视。

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戴着老花镜,用细如发丝的毛笔,在修复一幅残破的古画。

她的手很稳,笔尖轻柔地落在画卷上,仿佛在给画中的人物描绘生命。

“那是孙老师,书画组的。故宫里很多传世名画,都是她亲手修复的。”老王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敬意。

江辰心里感觉有点震撼。这些修复师,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这里,在寂静的红墙内,与千年国宝对话。

他们的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聚光灯和镁光灯,只有日复一日的枯燥和繁琐。

但他们却乐此不疲,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些“死物”。

他心里开始明白【中山装】说的“立”是什么意思了。

这些修复师,他们不只是在修复文物,他们是在修复历史,是在传承文明。

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龙国文化的根。

林岚推了推眼镜,她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这里的一切。

她看到了修复工具的精细,看到了修复流程的严谨,看到了每一件文物背后,那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她心里想,这些文物,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代表着一个时代。

把这些故事讲出来,把这些时代展现出来,确实比直接动手更有力量。

高健的眼睛,也开始在这些修复师身上打量。

他心里想,这些人,跟战场上的战士不一样。战士是往前冲,他们是往防守。

但守的,是更重要的东西。他拿起摄影机,开始试着调整焦距。他

想看看,在这种安静的环境里,他的镜头能拍出什么。

江辰心里想,他要放弃一切炫技,用最朴实、最真诚的镜头语言,把这些修复师,把他们手里的文物,把他们身上那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他要用【真实烙印】技能,把这种精神,刻进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他要让人们看到,龙国的文化,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是靠这些人,一点一滴,用生命去守护和传承的。

这面“文化之盾”,他要亲手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