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手续办得出奇顺利。
医生虽然对林墨快速恢复的“奇迹”啧啧称奇,但所有检查数据都指向一个结论——健康,至少是生理指标上的健康。那份关于“原因不明昏迷”的诊断书,最终被归档,成了一个医学上的小概率个案。
站在医院门口,初夏的阳光有些刺眼。车流穿梭,人声嘈杂,混合着尾气与城市尘埃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切都充满了鲜活而粗糙的烟火气,与病房里那种被消毒水净化的宁静截然不同。
但林墨和苏晚晴的感受,却比在医院时更加清晰。
那层无形的“秩序之网”,在城市这个更为复杂庞大的系统中,显得更加密集,也更加活跃。它并非像“园丁”的秩序廊道那样充满攻击性,而是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进行着无数微不可察的“调节”。
一个外卖骑手为了抢时间,在路口险些与一辆转弯的汽车擦撞。就在碰撞即将发生的瞬间,汽车轮胎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微微推偏了半寸,骑手的车把也仿佛被轻轻扶正了一下,一场事故消弭于无形。当事人或许只会觉得是自己反应快或者运气好,但林墨“看”到了那瞬间波动的秩序之力,它将一个“意外”平滑地导回了“安全”的轨道。
街边,一个年轻人正在激情澎湃地演讲,内容涉及对现有某些社会结构的批判。他的言论吸引了一些路人驻足,也引来了巡逻警察的注意。就在警察上前,矛盾似乎要升级时,年轻人的手机突然响起急促的铃声,他接听后脸色大变,匆匆对听众说了句“家里有急事”便慌忙离开。一场潜在的冲突就此化解。林墨感知到,那通电话的时机和内容,都带着一丝被“安排”的痕迹,秩序之网以最小的扰动,排除了一个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小小“变量”。
甚至,他们路过一个彩票销售点,看到有人中了大奖欢呼雀跃。林墨的精神略微扫过,便能感觉到那中奖号码的产生,并非纯粹的随机,其中似乎也夹杂着秩序之网对“概率”的极其微妙的引导——或许是为了制造一个“幸运”的样板,以维持某种“努力就有回报”的社会信念?
这些调节是如此的精巧、隐蔽,润物细无声。它们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减少着冲突和意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着资源的分配。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在这张网下的人们,或许享受着更高程度的安全与效率。
但代价是什么?
是创造力的无形桎梏?是突破性思维的悄然扼杀?是所有偏离“主流”和“常规”的可能性的默默流失?
苏晚晴紧紧挨着林墨,她的变量本质让她对这种无处不在的“定义”束缚感到本能的不适,仿佛穿着一件完全不合身、却又无法脱下的紧身衣。
“它……它在让一切都变得‘平庸’。”她低声说,声音带着一丝压抑,“没有真正的惊喜,也没有真正的悲剧,一切都在一个被设定好的‘安全区间’内波动。”
林默然。他想起在混沌之海中,那些被“园丁”修剪掉的、代表极端可能性的胚胎光团。那些光团中,或许有导致毁灭的疯狂,但也可能孕育着超越时代的辉煌。而现实中的这张秩序之网,似乎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只是手段温和了无数倍。
它不需要“园丁”亲自出手,因为它已经内化成了这个世界的“常识”和“规律”。
“先去我那里吧。”苏晚晴拦下一辆出租车,报了一个地址。她现在更担心林墨的身体,他看起来依旧虚弱,长时间的行走和对外界秩序的感知,让他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出租车行驶在拥堵的车流中。司机是个健谈的中年人,絮絮叨叨地说着最近的新闻、物价、家长里短。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抱怨,但也带着一种认命般的坦然,仿佛生活本就该是如此,所有的起伏都在预料之中。
林墨靠在车窗上,闭着眼睛,看似休息,实则意识沉入深处,尝试与那颗“共生之种”建立更清晰的联系。
种子依旧在沉睡,但它并非完全静止。它像一颗真正的心脏般,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频率“搏动”,每一次微不可察的搏动,都似乎在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着某种极其稀薄的、未被秩序之网完全定义的“游离能量”。
这种能量非常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确实存在。它们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可能是一瞬间未被“修正”的灵感火花,可能是一次偏离“常规”的偶然相遇,可能是一份未被“优化”的真挚情感……
种子在吸收这些“变量”的碎屑,如同沙漠中的植物在收集晨露。
同时,林墨也能感觉到,种子内部,那交融的秩序与变量法则,正在以一种他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自行推演、适应着外部这个庞大而精密的秩序环境。它没有对抗,而是在学习,在分析,试图理解这张网的运行机制,寻找其“节点”与“孔隙”。
这让他稍稍安心。种子并非死物,它在以自己的方式准备着。
出租车停在了一个环境清幽的高档公寓楼下。苏晚晴扶着林墨下车,走进大堂,乘坐电梯上楼。
她的公寓宽敞明亮,布置得简洁而温馨,带着她个人风格的印记。但一进门,林墨就微微皱起了眉头。
在这里,秩序之网的感觉非但没有减弱,反而似乎……更加强烈了?
不是因为苏晚晴,而是因为这套公寓本身。它的格局、采光、通风,甚至家具的摆放,都隐隐符合某种最优化的“宜居”模型,仿佛经过最高明的风水大师和室内设计师联合打造,将“舒适”与“和谐”定义到了极致。
这种极致的“有序”,反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排斥着任何可能破坏这种完美平衡的“变量”。
苏晚晴也感觉到了,她有些不安地看了看林墨:“这里……是不是不太对劲?”
林墨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落在了客厅阳台外。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就在那光芒闪烁的瞬间,他借助种子的感知,清晰地“看”到——一张更加清晰、更加复杂的几何光网,以这座城市为中心,向着无尽的天空和大地延伸开去,笼罩四极,包罗万象。
它平静地运转着,维系着这个世界的“正常”。
但它也在无声地宣告: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他们回来了,但他们的战争,从踏入这个“现实”的第一步,就已经开始。
而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敌人,而是这张维护着世界运转的、无形的巨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