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闻道》的发布,林墨选择了与之前不同的方式。

他没有在星辰阅读网连载,而是通过编辑青果的关系,直接将这篇两万多字的短篇,投递给了国内最权威的科幻杂志之一——《深空评论》。

“北辰巨,您确定吗?”青果在电话里确认,“《深空评论》的稿费可比不上咱们网站的订阅,而且受众面窄很多。”

“我确定。”林墨语气平静,“这篇小说,需要放在合适的地方。”

他看中的不是稿费,而是《深空评论》在科幻界和主流文学界的权威性与影响力。这步棋,是为了破圈,为了将“北辰”这个名字,烙印在更广阔的文化版图上。

稿子投出去一周后,青果的电话再次打来,声音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青果】:“通了!《深空评论》通过了!而且是主编亲自拍板,放在下期头条!主编的原话是‘此篇之作,可振聋发聩’!”】

又过了半个月,最新一期的《深空评论》上市。

封面导读赫然写着:【头条推荐:北辰《朝闻道》—— 当真理需要以生命换取,你,是否愿意?】

这篇构思奇崛、意境宏大的短篇科幻,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激起的涟漪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故事很简单: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名为“排险者”的高维文明,他们可以解答任何科学终极问题,但代价是,求知者在得到答案后,将被立刻毁灭。于是,地球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们,为了知晓宇宙大统一模型、生命的意义、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证明……排着队走上了“真理祭坛”,在获悉答案的那一瞬,心满意足地化为飞灰。

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炫目的科技对战,只有一种近乎残酷的宁静与悲壮。

然而,正是这种宁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风暴。

最先被引爆的是科学界和知识界。一些科研工作者、大学教授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评论,言辞间充满了震撼与共鸣。

一位德高望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微博上写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所言,是一种精神向往。而北辰的这篇小说,将这种向往推向了逻辑的极致,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又脊背发凉。这是对科学精神最浪漫也最残酷的礼赞。”

哲学领域的学者则围绕着“真理的价值是否高于生命”、“知识的边界与代价”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更令人意外的是,主流文学界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某国家级文学报刊罕见地刊发了一篇关于科幻小说的评论,称赞《朝闻道》“以科幻之瓶,装哲学之酒,其思想性远超许多无病呻吟的纯文学作品”。

“北辰”这个名字,第一次脱离了“网文大神”、“畅销作家”的范畴,与“思想深度”、“文学价值”等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校园内,风向再次转变。

之前那些因“学霸作家”身份而产生的复杂目光,此刻大多转化为了纯粹的敬佩。能写出让大学教授和文学评论家都击节赞叹的作品,这已经超出了普通高中生理解的“厉害”范畴。

课间时,甚至有其他班的同学,拿着《深空评论》过来,小心翼翼地请求签名。林墨没有拒绝,但签的是笔名“北辰”。

苏晚晴看着那本被争相传阅的杂志,眼中闪烁着与有荣焉的光芒。她轻声对林墨说:“我爸爸也看了这篇小说。”

林墨有些意外:“哦?苏叔叔怎么说?”他知道苏晚晴的父亲是大学的文学教授。

“他说……”苏晚晴模仿着父亲严肃的语气,“‘后生可畏。此子格局,不在方寸之间。’他还问我,能不能邀请你去家里吃顿饭,他想和你聊聊。”

林墨微微一怔,随即笑道:“等有机会吧。”这算是得到了“官方”的初步认可吗?

与此同时,“腾龙科技”的合作谈判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对方几乎全盘接受了林墨提出的原则性条款,尤其是在核心设定的决策权上,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合作的框架协议基本敲定,只待细节完善后正式签署。

青果兴奋地汇报:“北辰巨!《朝闻道》这么一闹,腾龙那边对我们的合作更有信心了!他们觉得您不仅是讲故事的天才,更是构建宏大世界观的思想者!‘荣耀’交给您来把控核心方向,他们一万个放心!”

林墨对此并不意外。一部《朝闻道》,展示的不仅是想象力,更是一种对宏大命题的驾驭能力和思想深度,这无疑是给合作方注入的一剂强心针。

夜晚,公寓内。

林墨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上同时开着《全职高手》的存稿和《朝闻道》的电子版文档。

《全职高手》依旧在稳定地为他积累着海量的人气和商业价值,叶修的故事如同欢快的溪流,奔腾不息。

而《朝闻道》则像一口深井,投下石子,回声悠远,提升着他整个创作生涯的格调与深度。

一快一慢,一通俗一深刻,相辅相成。

他知道,经过《朝闻道》的洗礼,他已经成功地在自己脚下搭建起了一个更稳固、更高层次的平台。读者和业界对他的期待,将不再局限于“好看的故事”,更会期待他带来“深刻的思考”。

那么,下一部作品,是时候将这两种特质,以一种更磅礴、更史诗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了。

他的目光,越过《朝闻道》的文字,投向了记忆图书馆中,那片更为浩瀚无垠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