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墨的直播如同一剂强心针,暂时稳定了浮动的舆论,但“烛龙”内部深知,思想防线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实实在在的力量作为后盾,一切口号终将是空中楼阁。压力,转移到了对“馈赠”科技的破解与应用上。

在举国之力,尤其是苏晚晴昏迷前基于“标记”泄露信息所提供的几个关键思路的指引下,对“馈赠”的攻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一项被称为 “量子纠缠通讯原型机” 的技术,率先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验证。

与传统依赖电磁波、动辄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一次星际通讯的方式不同,这台原型机理论上可以利用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实现近乎即时的信息传递,其有效距离……理论上没有上限。

“这是我们摆脱被动,真正将触角伸向太阳系,甚至更远深空的关键!”项目首席科学家激动地向林墨和雷负责人汇报,尽管他并不清楚这技术最终要用来应对什么。

“能量消耗如何?稳定性呢?”林墨更关心实际问题。

“能量消耗巨大,以我们目前的能源技术,维持稳定通讯窗口需要调动国家级电网的部分负荷。稳定性……还在测试,纠缠态非常脆弱,极易受到干扰。”科学家如实回答。

“足够了!”雷负责人一拍桌子,“立刻着手建造更大功率的发射\/接收终端,选址就在‘烛龙’基地!我们需要一双能即时看到木星方向情况的眼睛,而不是等着几个小时后才传回来的光线!”

就在量子通讯项目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对木星异常体的监测传来了更加令人不安的消息。那个巨型结构的能量水平似乎达到了某个临界点,其表面不再仅仅是能量纹路闪烁,而是开始如同呼吸般,有节奏地明暗变化。每一次“明”的周期,都伴随着一次强烈的、指向性不明的引力波辐射,如同一声声沉闷的战鼓,敲打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

它仿佛在积蓄力量,准备进行某种……空间层面的动作。

就在这山雨欲来的时刻,苏晚晴再次苏醒了。

与上次不同,她这次醒来后,眼神中的冰冷逻辑感似乎淡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某种洞悉了部分真相后的清明。

“它在准备‘跳跃’,”这是苏晚晴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声音沙哑却清晰,“或者……是开启一个‘通道’。”

医疗团队和林墨立刻围拢过来。

“你怎么知道?”林墨急切地问。

苏晚晴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标记……稳定下来了。它不再试图同化我,而是像一根固定好的天线,持续接收着来自那边的信息。大部分依然是杂乱的低语和计算,但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指令集’片段,指向了空间坐标的锚定和……能量聚焦。目标……不止一个。”

“不止一个?”雷负责人脸色一变。

“木星异常体是主坐标,”苏晚晴闭上眼睛,似乎在努力解读那些信息,“但还有几个备用的、能量反应弱得多的次级坐标……分布在柯伊伯带,甚至……更近的地方。”她猛地睁开眼,看向林墨,“它可能……不是想过来。它可能是想……把什么东西接引过来。”

把什么东西接引过来?!

是它的同伴?是它提到的“吞噬者”?还是……其他更可怕的存在?

这个推断让指挥中心所有人的心都沉入了谷底。

“我们必须阻止它!”林墨斩钉截铁,“量子通讯原型机还需要多久能投入实战应用?”

“最快……还要七十二小时!”工程师汇报。

“太慢了!”雷负责人焦躁地踱步,“等它建好,那边可能什么都完成了!”

“也许……我们不需要完全建成。”林墨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我们不需要稳定的通讯,我们只需要一次……足够强烈的、带有特定信息的干扰!”

他看向苏晚晴:“晚晴,你能通过标记,大致感知到它进行空间操作时,所使用的能量频段和核心逻辑吗?”

苏晚晴凝重地点了点头:“可以尝试。标记现在像是一个半开放的监听端口,虽然无法控制,但能捕捉到更清晰的信息流。”

“好!”林墨转向雷负责人和科学家团队,“立刻调整量子通讯原型机的建造优先级!集中所有资源,确保它在二十四小时内,具备一次性的、超高功率的定向脉冲发射能力!我们要用它,在它进行空间操作的关键时刻,发射一段精心编制的‘逻辑炸弹’或者‘错误指令’,干扰甚至瘫痪它的进程!”

“这太冒险了!”首席科学家反对,“原型机极其不稳定,超高功率脉冲很可能导致设备瞬间过载烧毁!而且我们根本无法预测对方的系统结构,所谓的‘逻辑炸弹’很可能无效,甚至可能激怒它!”

“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林墨的声音提高,“坐视它完成接引,风险更大!这是我们唯一可能主动出击,打断它节奏的机会!必须试一试!”

陈负责人沉默了片刻,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批准执行。雷工,全力配合林墨。苏晚晴同志,请你尽力提供信息支持。这是我们……为人类文明争取时间的一搏。”

希望,寄托在了一台尚未完工、前途未卜的原型机,和一个女孩脑海中危险的“标记”之上。

而代价,可能是加速毁灭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