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 > 第143章 工艺“标”准,质量是关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工艺“标”准,质量是关键

那本纸张泛黄、散发着淡淡墨香与陈旧气息的《大宁风物志·京畿果蔬录》,此刻在林晚昭眼中,简直比刚出炉的、淋着蜜糖的金丝酥还要诱人!

她几乎是扑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翻动着脆弱的书页,眼睛像最精密的扫描仪,贪婪地捕捉着上面每一个可能带来希望的字眼。

“找到了!”她猛地用手指点住一页,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赵叔!小桃!你们快来看!这里记载着,京西五十里外的落霞山南麓,有几个散落的村子,世代种一种叫‘皱皮酸柑’的果子!书上说其‘味极酸涩,熟后果皮微皱,香气却烈’,这不正是咱们要找的吗?!”

赵有田和小桃连忙凑过去看,虽然识字不多,但“落霞山”、“酸柑”几个字还是认得的。

“落霞山……是有这么个地方!”赵有田拧着眉头回忆,“老汉我年轻时跑山货好像路过那儿,确实有些野柑子树,没想到还有专门种的?这书上连哪年哪月谁家种的都记了?”他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小字和偶尔出现的人名、年份,觉得这侯爷给的书真是神了!

“还有这里!”林晚昭又飞快地翻到另一页,“北边清河镇附近,有个姓吴的老花农,有个不大的花圃,专门侍弄晚桂!书上说他家的桂花‘花期较常桂晚十余日,香气沉郁持久’!晚十余日!现在去,说不定还能赶上最后一波!”

希望的火苗再次熊熊燃烧起来,而且这次有了明确的方向!

“狗蛋!”林晚昭扬声喊道。

“哎!东家!我在!”狗蛋一直守在门口,闻声立刻窜了进来。

“给你个要紧差事!”林晚昭神色严肃,“你立刻骑上最快的骡子,带上干粮和钱,按照这书上说的路线,去落霞山南麓找‘皱皮酸柑’,再去清河镇找那位吴老花农问晚桂!无论如何,都要亲眼看到东西,问问价,若是合适,先定下一些!快去快回!”

“保证完成任务!”狗蛋接过林晚昭匆匆抄写的地址和注意事项,像接了军令状,扭头就冲了出去。

送来的希望需要时间去兑现,而眼前的样品筛选和工艺标准化却刻不容缓。

林晚昭深吸一口气,将《果蔬录》郑重地交给小桃保管:“收好它,这可是咱们的‘寻宝图’。”然后,她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区区五十罐候选样品和院子里堆放的、从各处搜罗来的品相不一的原材料。

她知道,光有顶级原料不够,必须有稳定、可重复的顶级工艺,才能实现侯爷所说的“产出之稳、数量之足、来源之清”。

“王婶,刘大娘,张师傅,李师傅,大家都过来!”林晚昭将核心成员再次召集到小屋,指着那些样品和原材料,“狗蛋已经去找新的货源了,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咱们现在,必须用现有的这些‘残兵败将’,练出咱们‘云深处’的‘铁血工艺’!”

她拿起一个从村民手里收来的、表皮有些磕碰的酸柑子:“你们看,这样的果子,咱们以前可能觉得削掉坏的部分就能用。但现在,不行!”她手起刀落,直接将那个果子扔进了旁边的废料筐,“贡品,要的是完美无瑕。从原料筛选这第一关,就必须卡死!但凡有虫眼、霉斑、磕碰、色泽不均的,一律淘汰!宁愿浪费,也绝不能将就!”

王婶看得眼角直抽抽,那可都是铜钱啊!但她张了张嘴,没敢反驳。东家说得对,这是要进宫的。

“第二步,清洗。”林晚昭拿起一个木盆,“以前咱们可能就是河里涮涮。现在,必须用流动的温泉水!水里还得加入少量细盐,浸泡一刻钟,才能有效去除残留的污物和……嗯……看不见的小虫子。”她差点说出“农药残留”,赶紧改口。

“第三步,处理。”她演示着,“去皮、去核、分瓣,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由专人负责,手下要干净利落,不能把果肉捣得稀烂,影响口感。剥下来的皮也别扔,洗净晾干,以后说不定还能做陈皮或者调香料。”

接着,她走到了最关键也最难以量化的熬煮环节。灶台上,一口大锅里正熬着试验用的糖浆。

“火候,是果酱和蜜饯的灵魂!”林晚昭盯着锅里咕嘟咕嘟冒泡的琥珀色液体,“以前咱们说‘大火烧开’、‘小火慢熬’,全凭老师傅的经验。从今天起,咱们要把这‘经验’变成‘规矩’!”

她让小桃拿出新买来的药秤和那个昂贵的、刻着精细刻度的铜制“火候尺”(一种简单的古代温度计,通过观察插入糖浆中的铜尺上特定合金珠的熔化来判断温度范围)。

“看好了!”林晚昭亲自操作,“以后熬制柑橘酱,糖和果肉的比例,必须严格按一斤果肉配六两糖来称!一钱都不能差!下锅时,灶膛里一次添入三块标准大小的干柴,烧至糖浆大滚,这时用火候尺测量,当第三颗铜珠熔化时,立刻撤掉两块柴,只留一块文火慢熬!同时,搅拌必须朝一个方向,每分钟不多不少正好搅拌三十圈!持续两刻钟!”

她一边说,小桃一边飞快地在准备好的大张宣纸上记录,还画上了简单的示意图。

王婶和刘大娘看得目瞪口呆,做了一辈子吃食,从来没这么麻烦过!这比绣花还精细!

“东家……这……这搅拌三十圈……怎么数啊?难不成还得专门派个人在旁边数着?”刘大娘忍不住问。

林晚昭早有准备,拿出一个沙漏:“看,这个沙漏漏完正好是一分钟!负责搅拌的人,就看着沙漏,漏完一圈,就搅拌三十下!简单吧?”

众人:“……” 好像……是挺简单粗暴的。

“还有这蜜饯的煮制时间,”林晚昭又拿起一颗蜜饯,“煮久了太软,煮短了不入味。以后,所有蜜饯下锅后,煮制时间统一用这个更大的沙漏计量,漏完三次,立刻捞出,浸入冰凉的温泉水中定型!一秒……一刻都不能耽搁!”

接下来是卫生标准。林晚昭让夏荷拿出她赶制出来的十几套浅灰色的细棉布“工作服”、“头套”和“口罩”。

“所有人,进入操作区前,必须换上这身衣服,头发全部包进头套里,口鼻用这个罩住!”林晚昭示范着戴上口罩,声音变得闷闷的,“进去之前,必须用这个——”她拿起一块新买的、味道浓烈的猪胰皂(古代肥皂),“蘸着温水,反复搓洗手部,特别是指甲缝,至少要洗……嗯,唱完一首‘洗手歌’的时间!”

“洗手歌?”众人再次懵圈。

林晚清咳一声,现场编唱:“温泉水,清又清,猪胰皂,搓手心,手心手背手指缝,反复冲洗不留情……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反正就是要洗够时间,洗彻底!”

小桃和夏荷憋着笑,赶紧把“洗手流程”也画了下来,旁边标注“需唱完洗手歌一遍”。

张师傅李师傅看着那古怪的服饰和复杂的洗手流程,嘴角抽搐,觉得自己还是回去砌石头更简单。

林晚昭还规定了所有锅具、罐子在使用前必须用沸水煮烫一刻钟消毒;操作间每日收工后必须彻底清扫,并用艾草熏烤驱虫;甚至规定了下雨天不能进行露天晾晒等等细节。

一条条、一款款,写得明明白白,画得清清楚楚。

庄户们看着墙上贴得满满的、图文并茂的“新规”,感觉头都大了三圈。这哪里是做吃食,这比考状元还难啊!

林晚昭看出大家的畏难情绪,站在屋子中央,声音提高了几分:“我知道,大家觉得麻烦,觉得我是在瞎折腾!但大家想想,咱们现在做的,是要送进宫里给皇上、给太后娘娘吃的东西!咱们现在多麻烦一点,多仔细一点,就能让咱们的果子酱、蜜饯,味道更好一点,样子更漂亮一点,存放的时间更久一点!就能让宫里贵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她拿起一罐筛选出来的、色泽金黄透亮、桂花分布均匀的柑橘酱,打开,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大家闻闻,这香味!再看看这色泽!想想咱们庄子的名字——‘云深处’!这是侯爷亲口赐的名!咱们不能给侯爷丢脸,更不能给咱们自己丢脸!只要咱们的酱真的选上了贡品,咱们‘云深处’的名声就打响了!到时候,咱们的温泉山庄,咱们所有的产出,都会变得金贵起来!大家的日子,也能跟着红火起来!现在这点麻烦,算得了什么?”

她的话语充满了鼓动性,既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又激发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

赵有田第一个响应:“东家说得对!咱们庄户人,不怕麻烦,就怕没指望!以后就按东家定的规矩来!谁要是偷奸耍滑,坏了咱们庄子的大事,我第一个不答应!”

王婶刘大娘也咬咬牙:“东家,俺们听你的!不就是数着数搅拌嘛,俺们学!”

“对!学!”

“为了咱们‘云深处’!”

众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虽然依旧觉得规矩繁琐,但都开始认真地看着墙上的图表,互相讨论学习起来。

林晚昭趁热打铁,开始了现场培训。她亲自示范如何按标准洗手,如何穿戴“工作服”,如何用沙漏计时搅拌,如何用火候尺判断糖温……

庄子上顿时出现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又倍感振奋的景象:

一群大老爷们和婶子婆婆们,排着队,一边用猪胰皂搓手,一边五音不全地哼唱着奇怪的“洗手歌”;

操作间里,负责熬酱的人紧张地盯着沙漏和锅里的糖浆,嘴里念念有词地数着“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然后赶紧 reverse direction(反向)?不,是换个方向继续搅?(林晚昭规定单向搅拌,他们理解成了固定方向,搅拌完三十下停一下,等下一个一分钟);

负责煮蜜饯的人则像看宝贝一样守着那个大沙漏,漏完三次立刻手忙脚乱地用漏勺捞果子,差点把勺子扔进冷水盆里;

就连孩子们也被安排了任务,负责检查大人们有没有戴好“口罩”和“头套”,一个个小脸严肃得像小监工。

过程中自然闹了不少笑话。有人数数数忘了,搅了四十多下;有人洗手洗得太投入,把袖子都弄湿了;有人戴口罩觉得憋气,偷偷拉下来透气,被眼尖的孩子发现举报……

林晚昭也不生气,耐心地一遍遍纠正,鼓励为主。她知道,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

她和小桃夏荷则穿梭在各个环节,严格抽查。用新买来的药秤随机称量糖的比例;用火候尺反复校验糖温;随机抽取正在处理的果肉检查是否有残留的筋膜或籽。

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叫停,当场指出,要求返工。

几次下来,庄户们渐渐明白了“标准”的严肃性,操作也越来越熟练,那种散漫随意的风气为之一变。

几天后,狗蛋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喜忧参半。

落霞山南麓确实有“皱皮酸柑”,但产量不高,而且当地村民听闻是“云深处”要买,价格抬得颇高。而清河镇那位吴老花农的晚桂,花期确实刚过没多久,但老人家年事已高,花圃规模很小,剩下的干花倒有一些,香气极好,但数量稀少,价格更是昂贵。

林晚昭听了,没有太过失望。这已在预料之中。她让狗蛋好好休息,然后根据狗蛋带回的信息,开始计算成本。即便价格高,这些顶级原料也必须采购一部分,至少保证样品和最初期的贡品供应能达到极致品质。同时,她更加坚定了要自己培育和扩大种植适合加工的品种的决心。

就在这种紧张、忙碌、又带着些许混乱和笑料的氛围中,“云深处”的生产工艺开始了艰难的标准化转型。

那五十罐候选样品,在经历了严格的静置观察后,又被淘汰了十几罐,最终只剩下三十五罐品质堪称完美的“尖子生”。

而利用新工艺、结合搜罗来的零星原料试生产的新批次,虽然成功率还不高,但产出的精品,其色泽、香气、口感的稳定性和纯净度,明显超越了之前的所有产品!

看着那几罐在新规矩下诞生的、如同艺术品般的果酱和蜜饯,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露出了欣慰和自豪的笑容。

原来,规矩麻烦是麻烦,但做出来的东西,是真的不一样!

林晚昭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新熬制的柑橘酱,那金黄的色泽、扑鼻的复合香气、细腻粘稠的质感,都让她满意地点了点头。

工艺标准的铁轨,正在一寸寸铺就。虽然前方还有无数挑战,但“云深处”这辆列车,已经鸣响汽笛,朝着“贡品”那座高山,稳稳地、加速驶去。

她仿佛已经看到,内务府那些挑剔的验收官,在打开罐子时,脸上露出的惊讶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