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难民小厨娘把腹黑侯爷逗笑了 > 第175章 梯田采珍,山野得至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5章 梯田采珍,山野得至味

官船离开了以麻辣炙烤味觉的渝州城,继续溯江而上。江面逐渐收窄,水流愈发湍急,两岸不再是平坦的沃野或繁华的市镇,取而代之的是连绵起伏、越来越陡峭的山峦。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带着泥土、草木和淡淡雾气的味道,气温也似乎凉爽了许多。

这一日,船行至一处名为“云岭”的江段,因前方有险滩需经验丰富的滩师引导方能通过,船队需在此停靠半日。此处已是西南边陲,山高谷深,人烟相对稀少,只有零星几个吊脚楼村落挂在陡峭的山坡上。

顾昭之决定趁此间隙,上岸察看附近山民生活情形,也算体察边地民情。林晚昭自然又是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美其名曰“寻找新鲜食材”,实则是对这完全陌生的山区风光充满了好奇。

下了船,登上简陋的码头,一条崎岖陡峭的山路蜿蜒向上,伸入云雾缭绕的山林深处。顾昭之只带了墨砚和两名精干侍卫,轻装简从。

爬山对于林晚昭这个现代社畜(虽然穿越后体力好了不少)来说,可不是件轻松事。没走多久,她就气喘吁吁,额头冒汗,差点一脚踩空滑倒,幸好旁边的墨砚眼疾手快拉了她一把。

“林姑娘,小心。”墨砚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

“谢……谢谢墨砚大哥……”林晚昭惊魂未定,拍着胸口,“这路……也太难走了……”

走在前面的顾昭之回头瞥了她一眼,语气带着惯有的嘲讽:“若是体力不支,便留在船上照看厨房,何必跟来受罪?”

林晚昭一听,立刻挺直了腰板(虽然腿还在抖):“谁……谁体力不支了!民女这是……这是在积蓄力量!为了寻找顶级食材,这点山路算什么!”说着,她咬咬牙,加快脚步跟了上去,嘴里还小声嘀咕,“侯爷您等着,待会儿我找到好吃的,您可别馋!”

顾昭之看着她那副嘴硬的样子,几不可查地摇了摇头,嘴角却微微弯了一下,脚步似乎也放慢了些许。

又艰难地攀爬了约莫小半个时辰,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巨大的山体被开垦成一层层、一圈圈如同天梯般的梯田,从山脚一直延伸到云雾之中。时值夏末秋初,梯田里有的稻谷已微微泛黄,有的还是青绿一片,在阳光下如同巨大的、色彩斑斓的调色板,壮美得令人窒息。山风吹过,稻浪翻滚,带来阵阵稻谷的清香。

“哇……”林晚昭看得目瞪口呆,瞬间觉得刚才爬山的辛苦都值了,“太漂亮了!这简直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啊!”

梯田之间,有零星的山民正在劳作,看到他们这一行衣着气度不凡的外来人,都好奇地停下手中的活计张望。

一个穿着靛蓝色土布衣裳、头上包着布帕、皮肤黝黑、笑容淳朴的老汉,似乎是这里的村老,拄着锄头走了过来,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官话谨慎地问道:“几位贵客……是从山外来的?”

墨砚上前表明身份(只说是过路的官爷),并递上一些铜钱,表示想看看这里的风光。

老汉见他们并无恶意,还给了钱,顿时热情起来,话也多了:“哎呀,是官爷!我们这穷山沟沟,没啥好看的,就是些田地……几位贵客爬累了罢?要不嫌弃,到我家歇歇脚,喝碗粗茶?”

顾昭之微微颔首:“有劳老丈。”

老汉的家就在梯田上方的一处平缓坡地上,是典型的吊脚楼,底层架空,堆放农具和柴火,上层住人。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老汉的老伴,一位同样穿着土布衣裳、满脸皱纹却笑容慈祥的阿婆,连忙用粗陶碗给他们倒了用本地野山茶泡的茶水。茶汤浑浊,味道苦涩,却别有一股山野的粗犷气息。

林晚昭喝了一口茶,眼睛就开始滴溜溜地打量四周,她的“食材雷达”再次启动。她看到屋角竹筐里放着一些刚采回来的、颜色各异的野生菌子,还有几根沾着泥土的嫩竹笋,屋檐下还挂着几串熏得黑乎乎的腊肉。更让她惊喜的是,阿婆正在清理的一把翠绿欲滴、形状奇特的野菜!

“阿婆,这是什么菌子呀?能吃吗?”林晚昭凑过去,指着竹筐里那些菌子好奇地问。

“能吃!好吃哩!”阿婆笑着,用生硬的官话介绍,“这是青头菌,炖汤鲜!这是牛肝菌,炒着吃香!这是鸡枞菌,最好吃,难得哩!”

“那这个呢?”林晚昭又指着那野菜。

“这叫龙须菜,后山溪边多的是,凉拌、炒着都好吃,清爽!”

林晚昭听得眼睛发亮,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菜单了!这些可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山珍啊!在现代卖得死贵还未必能吃到真的!

她立刻看向顾昭之,眼神里充满了渴望:“侯爷……您看,这山里的食材多好!不如……不如我们买一些,就在老丈家借灶台做顿便饭?也尝尝这最地道的山野味道?民女保证,绝对好吃!”

顾昭之看着她那副馋涎欲滴、恨不得立刻扎进厨房的样子,又看了看那憨厚的老汉和阿婆,点了点头,对墨砚道:“取些银两,与老丈买些食材。”

老汉和阿婆一听,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官爷们想吃,拿去便是!都是山里的东西,不值钱!”

最终墨砚还是硬塞给了老汉一块碎银子,乐得老汉和阿婆合不拢嘴,直呼贵客太客气。

林晚昭立刻挽起袖子,化身厨房小能手。她先帮着阿婆将各种菌子仔细清洗干净,尤其是鸡枞菌,用小刷子一点点刷去泥土,动作轻柔,生怕弄坏了。又将竹笋剥壳,切成薄片。龙须菜洗净掐成段。还让老汉去割了一小块腊肉下来,切成薄片。

阿婆家的厨房极其简陋,只有一个大大的柴火土灶,一口黑乎乎的大铁锅,调料也只有粗盐、自家酿的酸菜水和一点猪油。

但这难不倒林晚昭。她反而觉得,越是顶级的食材,越需要用简单的方式烹饪,才能凸显其本味。

她先是将淘洗好的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山泉水,架在灶上煮着。打算用这柴火灶焖一锅香喷喷的米饭。

然后,她取了一部分肥瘦相间的腊肉片,放入烧热的铁锅中,小火煸炒。很快,腊肉里的油脂就被逼了出来,散发出浓郁的咸香味,弥漫在整个吊脚楼里。

“好香啊!”连外面和顾昭之说话的老汉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林晚昭将煸出油的腊肉片先盛出来一些。就着锅里的腊肉油,她将各种菌子(除了最嫩的鸡枞)和笋片倒入锅中,大火快速翻炒。菌子和笋片迅速吸收着腊肉的咸香,变得更加油润诱人。她只加了一点点粗盐调味,便盛出了一大盘腊肉炒山珍。

接着,她将那只最珍贵的鸡枞菌用手撕成小条。另起一个小陶罐(问阿婆借的),里面放入几片姜和刚才盛出的一些腊肉片,加入清水,放在灶膛余火里慢慢煨着。等水滚后,才将鸡枞菌条放进去,再次滚开便立刻撒盐出锅,做成了一罐极其清淡却鲜掉眉毛的鸡枞菌清汤。汤色清澈,只飘着几点油花和菌条,香气却异常醇厚。

最后,她烧开一锅水,将龙须菜放入水中快速焯烫一下,捞出后过凉水,保持其翠绿爽脆的口感。然后只用一点点盐、拍碎的蒜末和一点点酸菜水拌匀,做成了一道极其清爽的凉拌龙须菜。

这时,灶上的米饭也焖好了,打开锅盖,米香混合着柴火特有的香气,令人食指大动。

饭菜上桌,摆在了吊脚楼外通风的小平台上。面前是壮丽的梯田风光,远处山峦叠翠,云雾缭绕。

菜式简单,只有三菜一汤:腊肉炒山珍、鸡枞菌清汤、凉拌龙须菜,加上一盆白米饭。但每一样都散发着最原始、最诱人的山野香气。

“侯爷,老丈,阿婆,快尝尝!”林晚昭热情地招呼着,脸上沾了灶灰也顾不上擦。

顾昭之看着这粗犷却充满生机的饭菜,拿起筷子,先尝了一口腊肉炒山珍。腊肉的咸香完全融入了菌子和笋片之中,菌子滑嫩,笋片脆爽,口感丰富,味道咸鲜适口,极其下饭。

他又舀了一勺鸡枞菌汤,轻轻吹凉,送入口中。瞬间,那股极致的、难以言喻的鲜美便充斥了整个口腔,纯净而霸道,仿佛将山林的精华都浓缩在了这一口汤里,远比任何精心熬制的高汤都来得纯粹动人。

最后,他夹了一筷子凉拌龙须菜。清爽脆嫩,带着淡淡的酸味和蒜香,完美地化解了腊肉的油腻。

他慢慢地吃着,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赞叹却显而易见。他甚至比平时多添了半碗饭。

老汉和阿婆更是吃得赞不绝口,直夸林晚昭手艺好,能把他们平时吃惯的东西做得这么香。

林晚昭自己也吃得津津有味,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种利用最简单食材、做出最纯粹美味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顾昭之吃完最后一口饭,放下筷子,望着眼前层叠的梯田和远山,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此味至真,胜却珍馐无数。”

这是他极少给出的、极高的评价。

林晚昭闻言,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侯爷喜欢就好!这山里的东西,就是吃个新鲜和本味!”

饭后,林晚昭又用剩下的米饭和一点腊肉丁,给阿婆家炒了一锅香喷喷的蛋炒饭(问阿婆要了两个鸡蛋),乐得阿婆直夸她心善手巧。

离开时,老汉和阿婆一直送他们到山路路口,还硬塞给林晚昭一大包刚采的新鲜龙须菜和几个他们自己种的、长相歪瓜裂枣却香气扑鼻的野桃子。

回官船的路上,林晚昭抱着那包野菜和野果,脚步轻快,早已忘了爬山的辛苦。

顾昭之走在她前面,听着她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看着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忽然觉得,或许这看似艰苦的巡边之路,也因为身边这个总能发现乐趣、创造美味的小厨娘,而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了。

官船再次起航,险滩过后,水势稍缓。

船舱里,弥漫着龙须菜的清香和野桃子的甜香。

林晚昭已经开始琢磨,晚上是用龙须菜包饺子呢,还是用野桃子熬点果酱?

嗯,山野的味道,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