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院的慕知微见江高瞻领着弟弟回来,脸上立刻浮起温和的笑意,起身相迎。

县令夫人看着她从容不迫的模样,眼底满是欣赏——这姑娘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稳住阵脚,比寻常男子还沉得住气。

“多谢孟姑娘上次的诊治之恩。”

江高瞻率先拱手,语气诚恳,“此番收君砺、君琢为徒,纯是因两个孩子资质出众、心性合我心意,与诊治一事无关,姑娘不必多心。”

他怕慕知微误会自己是“投桃报李”,特意先把话说明。

慕知微闻言笑了,语气带着几分调侃:“我还真怕先生是看在诊金的份上,才勉强收了他们俩。”

“绝无此事!”

江高瞻立刻严肃反驳,见慕知微眼中的笑意,才反应过来自己被调侃了,也跟着笑了。

“那以后君砺和君琢,就多麻烦先生了。”

慕知微收起笑意,郑重地冲江高瞻行了一礼,又转向县令夫人:“也多谢夫人牵线搭桥,这份恩情我们记在心里。”

六狗子和小狗子也跟着弯腰行礼,三人动作默契整齐,看得县令夫人和江高瞻相视一笑。

“拜师的规矩,我们家没经验,还得请先生和夫人指点。”

慕知微确实不懂,估计孟老大和惠娘也不懂,所以直接问。

县令夫人笑着解释:“不用太铺张,按‘束修六礼’的规矩,备上腊肉、干枣、莲子、红豆、桂圆、芝麻这六样就行,再写份拜师帖,记得把孩子的生辰八字写上。”

江高瞻也补充:“我已跟县令大人说过,请他届时做见证。我查了黄历,五日后辰时宜‘拜师求学’,就定在那天吧,地点选在县衙后院的书房,清净又正式。”

县令夫人又道:“我们在县城行拜师礼,就在百味楼定两桌,吃过饭就算礼成了。你们家里要是摆桌,选个日子就好。”

“多谢先生,多谢夫人。”

慕知微连忙应下,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弟弟们的学业总算有了着落,还是这般好的先生。

刚踏出县衙大门,六狗子和小狗子憋了一路的兴奋终于爆发出来。

两人手拉手蹦蹦跳跳,小嘴像连珠炮似的不停念叨。

“大姐姐,我们有师父了。”

“以后我要跟先生学写文章,考进士!”

连之前心心念念的马鞍,都引不起兴趣了。

慕知微笑着领两人去街边粥铺,一碗热乎的青菜粥下肚,小哥俩才算稍稍冷静。

随后三人去马具铺,六狗子盯着枣红色马鞍上的铜钉出神,小狗子则执着地要给“一点白”选带绒球的马镫,最后还是慕知微拍板,选了两副结实耐磨的素面马鞍——小马还在长身体,太花哨的反而不实用。

买好马鞍,慕知微直接去了百味楼找古光耀帮忙。

听闻是为拜师礼采买,古光耀立刻放下账本:“这事包在我身上!县城最齐全的干货铺、绸缎庄我都熟,保证帮你挑到最好的。”

他亲自驾着马车,带着三人转遍县城,买齐了要用的东西,然后,算盘驾车送三人回家。

回到家时,孟老大和惠娘看到马车上堆得满满当当的东西,惊得张大了嘴。

得知是拜师用的“束修六礼”,惠娘激动得手都抖了,帮忙归置完,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娘,您怎么了?”小狗子担心地看着她。

惠娘抹着泪笑:“娘是高兴啊!咱们家六狗子和小狗子终于有正经先生了!”

慕知微拍手提议:“这么大的喜事,必须杀只鸡庆祝!”

孟老大率先出声赞同,六狗子和小狗子也脆生生给了回应。

惠娘连连点头,转身去灶房烧水,刚到门口突然想起:“对了,谷子和大壮刚送了一盆小河虾来!”

拿起盖在木盆上的竹匾,里面小河虾蹦蹦跳跳。

慕知微眼睛一亮——她最喜欢吃虾了,海虾河虾都喜欢。

特别是大虾,可是这里的人很少吃河鲜,这种小虾都很少见。

今天心情好,更想吃虾了。

喊上六狗子和小狗子,去打鱼的孟大广家里看看有没有大虾,顺便买条鱼来烧。

坪坳村只有孟大广、孟小广兄弟俩以打鱼为生,早年为给父母治病卖光了田地,如今靠着一艘小渔船打鱼过活。

之前收豆角时,慕知微特意把他们排在前面,一来二去也熟络了。

到了小河边,孟大广正坐在屋檐下编竹篮,见慕知微带着弟弟过来,立刻放下活计迎上去,笑容格外热情:“荞妹来了!”

慕知微笑着说要的买鱼,孟大广当即拿起墙角的抄网:“走,我带你们去水潭边,看中哪条我给你们捞!”

又冲屋里喊了一嗓子,喊出四个半大的孩子,领着六狗子和小狗子去玩。

水潭就挖在小河沿岸,上游引活水入潭,下游用竹栅拦住,多余的水再流回河里。

七八口水潭一字排开,水浅清澈,能清楚看到水底的碎石和游动的鱼群。

慕知微绕着水潭转了一圈,发现每潭鱼数量都不多,品种却分得清楚——鲫鱼、草鱼、鲤鱼各占几潭,显然是精心安排过的。

“大广哥,你这养鱼的法子真妙,鱼看着就鲜活。”

孟大广挠挠头笑:“瞎琢磨的,这样能多养几天。”

慕知微选了六条鲫鱼,五条小的熬汤,最大的一条无骨鱼给孩子们吃。

孟大广麻利地用抄网捞起鱼,装进水桶里递过来,却死活不肯收钱:“几条鱼不值钱,你拿回去吃就是,要钱就见外了!”

“大广哥,你不收钱,我以后可不敢再来买鱼了。”

慕知微无奈地把钱递过去,“咱们是乡亲,明码标价才长久。”

孟大广脸涨得通红,半天憋出一句:“那、那给一文钱意思意思就行。”

慕知微笑着塞给他十文钱,语气坚决:“你要是不收,这鱼我就放回去了。”

孟大广这才捏着钱,不好意思地收下。

“大广哥,你们平时去城里卖鱼吗?”

慕知微随口问。

“就赶集日去,平时去了也没人买。”

孟大广叹气,“村里人都爱吃鸡鸭,嫌鱼刺多收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