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 > 第236章 契丹求和!内乱之下,辽穆宗低头纳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6章 契丹求和!内乱之下,辽穆宗低头纳贡

忻州行营的夜,被一盏盏牛油灯映照得通明。柴荣立于帅帐中央,手中捏着江南送来的急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帐内诸将屏息静立,连呼吸都放得极轻——谁都看得出来,陛下正处于两难之际。

“李煜小儿,竟敢趁火打劫!”赵匡胤猛地攥紧拳头,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陛下,臣愿率两万精兵南下,定要踏平金陵,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南唐后主付出血的代价!”

刘继业亦上前一步,沉声道:“江南局势虽急,但燕云乃中原门户,若此时回师,前期战果恐付诸东流。臣请命留守北疆,牵制契丹,陛下亲率大军南下平叛,可两全其美。”

众将各执一词,帅帐内顿时响起低声的争论。柴荣却未置可否,目光落在案桌的燕云地图上,指尖缓缓划过幽州城的标记。他心中清楚,赵匡胤与刘继业所言皆有道理,可南下则会错失收复燕云的最佳时机,留守又恐江南乱势蔓延,牵动后周半壁江山。

“都静一静。”柴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帐内瞬间鸦雀无声,“李煜虽有异动,但江南新附之地,民心未稳,他仓促起兵,难成气候。派韩令坤率一万禁军南下,协同地方守军安抚各州,足以平定乱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将,语气愈发坚定:“燕云之事,刻不容缓!契丹如今内忧外患,正是一举收复故土的良机,绝不能因江南小乱而功亏一篑。”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侍卫的通报:“启禀陛下,契丹使者已抵达营外,求见陛下。”

柴荣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来得正好。传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身着契丹贵族服饰的使者低着头走进帅帐,神色惶恐,不敢直视柴荣。他刚一站定,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外臣拜见大周皇帝陛下,我主愿与大周永结盟好,恳请陛下罢兵止戈。”

“结盟?”柴荣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带着浓浓的讥讽,“你主耶律璟之前派兵援助北汉,与朕为敌时,怎没想过结盟?如今兵败如山倒,才想起求和,天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使者浑身一颤,连忙说道:“陛下息怒,之前皆是北汉蛊惑,我主一时糊涂,才犯下大错。如今我主已深刻悔悟,愿献上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战马千匹作为赔罪之礼,每年再向大周缴纳岁贡,只求陛下能网开一面。”

“岁贡?”柴荣冷笑一声,“朕要的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燕云十六州!你主若真心求和,便即刻归还燕云全境,退出中原边境,否则,朕的大军三日之后便兵发幽州,直捣上京!”

使者脸色瞬间惨白,连连摇头:“陛下,燕云十六州乃我国屏障,若归还于大周,我国便无险可守,还请陛下三思……”

“三思?”柴荣猛地一拍案桌,震得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跳了起来,“当年石敬瑭割让燕云,让中原百姓饱受异族欺凌,这笔账,朕今日就要连本带利讨回来!你主若不肯归还,便让他备好棺椁,等着朕亲率大军踏平契丹!”

使者被柴荣的气势吓得魂飞魄散,趴在地上瑟瑟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柴荣看了他一眼,语气稍缓:“朕给你主十日时间考虑,十日之后,若还没有答复,朕便下令攻城。你现在就滚回上京,把朕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耶律璟!”

“是是是,外臣即刻返程,一定将陛下的话转告我主!”使者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出了帅帐。

使者离开后,赵匡胤不解地问道:“陛下,如今契丹已是惊弓之鸟,我军士气正盛,何不趁机一举攻打幽州,为何还要给他们十日时间?”

柴荣笑道:“朕并非真的要等他们答复,只是这十日时间,足以让我军做好攻打幽州的准备。而且,契丹内部本就不稳,耶律璟面对朕的通牒,必定会与贵族们产生分歧,内乱一旦加剧,我军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众将闻言,纷纷恍然大悟,对柴荣的深谋远虑钦佩不已。

与此同时,契丹上京的皇宫内,耶律璟正焦躁地等待着使者的消息。当使者带回柴荣的原话,以及后周大军即将攻打幽州的消息后,耶律璟顿时瘫坐在龙椅上,面如死灰。

“柴荣欺人太甚!”一位主战派贵族怒声说道,“陛下,我等愿率部死战,绝不能让后周夺走燕云十六州!”

“死战?”另一位老臣叹了口气,“忻州一战,我军三万精锐折损过半,如今府库空虚,士兵士气低落,如何与后周大军抗衡?若执意开战,恐怕连上京都保不住啊。”

“可燕云十六州绝不能丢!”主战派仍不死心。

“燕云虽重要,但保住国家根基更为关键。”老臣反驳道,“柴荣的目标是燕云,若我们归还燕云,缴纳岁贡,或许还能保住契丹的命脉。否则,一旦柴荣大军北上,我契丹便会重蹈北汉的覆辙。”

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耶律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深知柴荣的厉害,也明白契丹如今的处境,可让他归还燕云十六州,他又实在不甘心。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走进大殿,禀报说国内几个部落因不满耶律璟的统治,已经起兵作乱,攻占了两座城池,正向上京逼近。

耶律璟闻言,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在地。内有部落叛乱,外有后周大军压境,契丹已然陷入了绝境。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十日之后,契丹使者再次抵达忻州行营,带来了耶律璟的答复:愿意归还燕云十六州中的瀛、莫、易三州,每年向后周缴纳岁贡,与后周永结盟好,但拒绝归还其余十三州。

柴荣看着使者递上来的盟约,脸色沉了下来:“耶律璟好大的胆子,竟敢跟朕讨价还价!瀛、莫、易三州本就是朕大军即将收复之地,他拿来做筹码,简直是痴心妄想!”

使者连忙说道:“陛下,我主已经做出了最大的让步,还请陛下不要再逼迫我主了。否则,我主只能拼尽全力,与大周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柴荣冷笑一声,“朕巴不得他如此。传朕旨意,明日一早,大军兵发幽州,让耶律璟看看,反抗朕的下场是什么!”

就在柴荣下令准备攻城之际,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燕云地区汉人将领的密信。信中说,契丹贵族因归还三州之事产生严重分歧,主战派已经发动政变,控制了上京,耶律璟被软禁,新的掌权者正在集结兵力,准备与后周大军决一死战。

柴荣看完密信,眉头微微皱起。他没想到,契丹内部竟然发生了政变。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明朗的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陛下,契丹发生政变,局势不明,我军是否暂缓攻城,静观其变?”范质小心翼翼地问道。

柴荣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政变也好,内乱也罢,都无法改变契丹必败的结局。传朕旨意,大军按原计划行动,攻打幽州!”

夜色渐深,后周军营中,将士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攻城器械。篝火旁,士兵们低声交谈着,脸上满是必胜的信心。他们相信,在柴荣的带领下,一定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让中原百姓重归安宁。

可没人知道,契丹新的掌权者并非泛泛之辈,他不仅集结了契丹所有的精锐兵力,还暗中联络了北方的突厥部落,准备给后周大军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

一场更大的血战,即将在幽州城下拉开帷幕。柴荣站在帅帐外,望着北方的星空,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这场收复燕云的战争,恐怕不会像他想象的那么顺利。而远在江南的李煜,也并未因为韩令坤的出兵而收敛,反而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最佳的反扑时机。

双线作战的阴影,再次笼罩在柴荣的心头。他该如何应对这接踵而至的危机?幽州城下的决战,又将迎来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