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 > 第49章 禁军整顿遇阻力,匡胤助力扫障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章 禁军整顿遇阻力,匡胤助力扫障碍

汴梁的初夏已透着燥热,禁军大营的校场上却比日头更显焦灼。柴荣身着藏青窄袖戎装,腰束玉带,正站在高台上俯瞰整军场景,眉头拧成了川字。台下的禁军士兵稀稀拉拉站了一片,老的头发花白,少的面黄肌瘦,甚至有个矮个子士兵手里的长枪杆都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常年未曾更换的朽木。

“这就是咱们后周的禁军?”柴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力,让台下的士兵们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昨天朕巡查西营,竟看到有人在营中赌钱,还有的士兵扛不动兵器,跑半里路就气喘吁吁——这样的军队,能抵御契丹南下?能平定四方藩镇?”

站在一旁的禁军都指挥使李筠脸色难看,硬着头皮回话:“陛下,这些都是跟随太祖陛下征战多年的老兵,不少人都有旧伤在身,裁汰起来恐怕……”

“旧伤?”柴荣冷笑一声,抬手示意侍卫递上一份名册,“李将军自己看,这里面有三成人虚报年龄,五成人家中田产超过百亩,却还占着军籍吃空饷!朕推行裁军,裁的是老弱闲散,留的是精壮能战之士,难道有错?”

自从郭威入京摄政,柴荣便一心想整顿禁军。五代以来,禁军战斗力日渐下滑,不少将领趁机安插亲信,甚至虚报军额克扣军饷,导致军队臃肿不堪。柴荣借鉴现代军队精简思路,提出裁汰40%老弱士兵,用节省的军饷招募青壮年,可方案刚推行三天,就遇到了重重阻力。

李筠是郭威的老部下,麾下不少将领都是他的亲信,自然不愿意让自己人被裁掉。他眼珠一转,放缓语气道:“陛下圣明,只是这些将士跟随太祖出生入死,如今裁汰他们,恐寒了众将士的心啊。”

“寒心?”柴荣往前走了两步,目光扫过台下窃窃私语的将领,“让那些吃空饷、混日子的人占着军籍,才是真正寒了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的心!今天这裁军,必须推行!”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走出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正是李筠的副将王虎。他双手抱胸,语气带着挑衅:“陛下要裁军可以,但我麾下的兄弟们个个都是功臣,凭什么裁他们?除非陛下能拿出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

王虎身后立刻站出几个将领附和,一时间校场上议论纷纷,裁军之事陷入僵局。柴荣心中清楚,这些人表面是为部下争利益,实则是不想失去手中的兵权。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火气,若是硬来,恐怕会引发兵变,反而得不偿失。

就在这时,一道洪亮的声音从校场入口传来:“王将军这话就不对了!禁军是保家卫国的利器,不是养闲人的地方,陛下裁军,正是为了让禁军更加强大!”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赵匡胤身着银色铠甲,腰佩长剑,带着几个亲信校尉快步走来。他刚从瓦桥关回来,得知禁军整顿遇阻,立刻赶来支援柴荣。

王虎见是赵匡胤,脸色微微一变。赵匡胤在瓦桥关大败契丹军,军功赫赫,威望正盛,而且深得柴荣信任,不是他能轻易招惹的。但他仗着有李筠撑腰,还是硬着头皮道:“赵校尉这话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麾下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自然不怕裁军,可我们这些老部队……”

“老部队更该以身作则!”赵匡胤打断他的话,走到柴荣身边躬身行礼,然后转向众人,“我在瓦桥关时,契丹骑兵个个骁勇善战,若不是我们拼死抵抗,边境早就失守了!可看看咱们禁军现在的样子,别说抵御契丹,恐怕连流寇都对付不了!陛下推行裁军,是为了让大家能拿到更多军饷,能有更好的装备,难道你们想一直带着这样一支军队,等着被敌人打败吗?”

赵匡胤的话掷地有声,台下不少士兵都低下了头。他们也知道军队的现状,只是没人敢站出来说话。

王虎脸色涨得通红,还想争辩,赵匡胤却上前一步,眼神锐利如刀:“王将军,我听说你麾下有个亲兵,天天在营中赌钱,还欺压百姓,这样的人也配留在禁军中?还有你侄子,不过十五岁,就占着军籍领饷,这难道就是你说的功臣?”

这些都是赵匡胤暗中调查到的情况,此刻当众说出,王虎顿时哑口无言,冷汗顺着额头滑落。李筠想帮他解围,却被柴荣一个眼神制止了。

柴荣见状,适时开口:“朕知道,有些将领担心部下被裁后无依无靠。朕已经下令,被裁汰的士兵,若是愿意回乡务农,朝廷将发放三个月的军饷作为安置费,还会分给土地;若是身体尚可,愿意继续从军,可参加新的招募考核,合格者编入新的部队,军饷翻倍。”

这话一出,台下的士兵们顿时骚动起来,不少老弱士兵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神色。他们之前担心被裁后生计无着,如今有了朝廷的安置政策,自然不再抵触裁军。

王虎见军心已动,知道再反对也无济于事,只好不甘心地低下了头。李筠见状,也只能拱手道:“陛下思虑周全,臣遵旨。”

柴荣点了点头,对赵匡胤使了个眼色。赵匡胤立刻会意,高声道:“现在,各营将领立刻清点人数,按照陛下的旨意筛选士兵,若有虚报瞒报者,军法处置!”

将领们不敢怠慢,立刻开始忙碌起来。校场上的气氛渐渐变得有序,之前的抵触情绪烟消云散。

柴荣看着这一幕,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他知道,这次裁军只是开始,要想打造一支真正的强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这次多亏了你,不然这事还真不好解决。”

赵匡胤连忙躬身道:“陛下谬赞,末将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能为陛下效力,为后周打造一支强军,是末将的荣幸。”

柴荣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校场。阳光洒在士兵们的身上,映出他们脸上不同的神情,有不舍,有期待,也有忐忑。他相信,经过这次整顿,禁军一定能脱胎换骨,成为后周最锋利的剑。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快步走到柴荣身边,低声禀报:“陛下,李将军麾下的校尉张达,带着几个亲信士兵离开了大营,不知去向。”

柴荣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他知道,这张达是李筠最得力的亲信,手中握有不少兵权。如今裁军受阻,他突然离开,恐怕没那么简单。

赵匡胤也皱起了眉头:“陛下,要不要末将带人去追?”

柴荣摆了摆手,沉吟片刻道:“不必。他想走,就让他走。我们继续整顿禁军,我倒要看看,他能掀起什么风浪。”

话虽如此,柴荣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张达的离开,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不知道会引发怎样的涟漪。他看着校场上忙碌的身影,心中暗忖:看来这禁军整顿,并不会这么顺利,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