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 > 第80章 权力交接!郭威托孤,柴荣开启帝王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章 权力交接!郭威托孤,柴荣开启帝王之路

汴梁的夏意日渐浓重,紫宸殿内的药香却愈发醇厚,压过了窗外飘来的荷叶清香。郭威躺在龙榻上,气息已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原本浑浊的眼眸此刻却异常清明,定定地望着跪在榻前的柴荣。

殿内静得只能听见郭威的呼吸声,范质、王溥等几位心腹大臣肃立两侧,神色凝重。柴荣握着郭威枯瘦的手,那双手曾握过冰冷的兵器,执掌过后周的江山,如今却只剩下皮包骨头,微微颤抖着。

“皇儿……”郭威的声音细若游丝,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朕……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柴荣眼眶泛红,强忍着泪水,哽咽道:“父皇吉人天相,定会好起来的。儿臣还等着辅佐父皇,开创盛世呢。”

郭威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惨淡的笑容:“朕自己的身体,朕清楚。天下……以后就交给你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的大臣,“范质、王溥……”

“臣在!”两人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应答。

“朕死后,你们要尽心辅佐太子,恪守臣节,不得有二心。”郭威的声音虽弱,却带着帝王的威严。

“臣遵旨!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质和王溥齐声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郭威微微颔首,又将目光转向柴荣,眼神中充满了期许:“皇儿,你聪慧过人,有治国之才。但切记,做皇帝,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柴荣重重地点头,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

“后周初建,根基未稳。”郭威继续说道,“北汉依附契丹,虎视眈眈;南唐心怀不轨,伺机而动;藩镇势力虽表面归顺,实则暗藏异心。你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江山。”

他喘了口气,继续叮嘱:“新政推行,虽顺应民心,但必然会触动旧势力的利益。你要刚柔并济,既要坚定推行,又要注意分寸,避免引发动荡。”

“儿臣明白。”柴荣认真地听着,将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中。

“还有禁军。”郭威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赵匡胤是个将才,可用,但也需提防。军权是立国之本,绝不能旁落他人之手。你要牢牢掌控禁军,确保军队绝对忠诚。”

“儿臣记住了。”柴荣心中一凛,父皇的提醒,正是他所担忧的。

郭威看着柴荣沉稳的模样,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好……好……朕能将江山交给你,也能安心了。”他伸出手,想要抚摸柴荣的脸颊,却终究无力地垂落下来。

“父皇!”柴荣失声喊道,紧紧握住郭威的手。

郭威的呼吸越来越微弱,眼睛缓缓闭上,嘴角还残留着一丝笑容。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哭声,大臣们纷纷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悲痛欲绝。

柴荣强忍悲痛,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殿内的大臣:“传朕旨意,父皇驾崩,举国哀悼,大赦天下。即日起,由本太子暂代朝政,主持父皇丧事。”

“遵旨!”大臣们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柴荣一边主持郭威的丧事,一边处理繁杂的朝政。他身着孝服,日夜操劳,面容虽带着疲惫,却依旧精神矍铄。在他的主持下,郭威的丧事办得井然有序,朝中局势也保持了稳定。

然而,就在郭威丧事期间,柴荣收到了赵匡胤的密报,称北汉皇帝刘崇得知郭威驾崩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正与契丹商议,准备趁机入侵后周。

柴荣看着密报,神色凝重。父皇刚刚驾崩,国家处于哀悼之中,北汉和契丹却在此时落井下石,妄图趁虚而入。这无疑是对他这个新掌权者的巨大考验。

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范质为首,主张坚守不出,待国家稳定后再出兵反击;另一派以赵匡胤为首,主张主动出击,趁北汉和契丹尚未准备充分,给予其痛击。

“太子殿下,如今国丧期间,人心浮动,不宜出兵。”范质躬身道,“北汉和契丹来势汹汹,我军尚未准备就绪,贸然出击,恐会失利。”

“范大人此言差矣!”赵匡胤反驳道,“北汉和契丹趁我国丧入侵,正是欺我新君刚立,局势未稳。若我们退缩,只会让他们更加嚣张。不如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柴荣静静地听着,心中已有了决断。他知道,这是他登基后的第一场硬仗,只能胜,不能败。若是退缩,不仅会让北汉和契丹得寸进尺,还会让朝中大臣和百姓对他失去信心。

“诸位大臣,不必再争了。”柴荣沉声道,“北汉和契丹欺我大周新丧,悍然入侵,此乃奇耻大辱!本太子决定,御驾亲征,迎战北汉和契丹!”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范质连忙道:“殿下,万万不可!御驾亲征太过危险,还请殿下三思!”

“三思?”柴荣冷笑一声,“国家危难之际,身为太子,岂能贪生怕死?朕意已决,明日便出兵北伐!”

他目光扫过众臣,语气坚定:“李谷大人,负责统筹粮草,确保前线供应;赵匡胤将军,整顿禁军,明日随朕出征;范质大人,留守京城,主持朝政,稳定后方。”

“臣遵旨!”众人见柴荣态度坚决,只好领命。

当晚,柴荣在东宫彻夜未眠。他看着墙上悬挂的舆图,目光落在北汉和契丹的疆域上。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后周的边境安危,更关乎他的帝王权威。他必须打赢这场仗,才能震慑内外的反对势力,稳固自己的统治。

然而,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北汉和契丹此次入侵,似乎过于仓促,背后会不会有其他势力的支持?南唐会不会趁机发难?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笼罩在他的心头。

天刚蒙蒙亮,柴荣便身着戎装,来到校场。禁军将士们早已集结完毕,个个精神抖擞,整装待发。柴荣翻身上马,拔出腰间的佩剑,高声道:“将士们,北汉和契丹犯我边境,杀我百姓,此仇不共戴天!今日,朕与你们一同出征,誓要将侵略者赶出我大周疆土!”

“誓死追随太子殿下!”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柴荣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出汴梁城,向北方进发。阳光洒在军队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柴荣的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恶战。而这场战争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正等着他一步步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