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 > 第277章 权术制衡!柴荣明升暗降,收回赵匡胤兵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7章 权术制衡!柴荣明升暗降,收回赵匡胤兵权

汴梁皇宫的御书房内,柴荣指尖摩挲着北疆送来的军情奏报,眉头微蹙。赵匡胤驰援北疆连破两阵,斩杀契丹联军数千人,威望在军中愈发高涨,隐隐有盖过诸将之势。这份战功赫赫的捷报,在柴荣眼中却暗藏隐忧——五代以来,武将功高震主、拥兵自重的闹剧屡见不鲜,他绝不能让“陈桥兵变”的隐患在自己手中滋生。

“范质,你觉得赵匡胤近期表现如何?”柴荣突然开口,目光落在站在一旁的宰相身上。

范质心中一凛,随即躬身答道:“赵将军勇猛善战,屡立奇功,实乃我大周栋梁。但陛下,如今赵将军手握重兵,军中亲信众多,确实需稍加制衡,以防不测。”

柴荣点头,心中早有定计。他深知赵匡胤有野心但重情义,直接削权恐引发兵变,唯有“明升暗降”,既保全其颜面,又能收回兵权,方为稳妥之策。

三日后,朝堂之上,柴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高声宣布:“赵匡胤平定北疆有功,特升为太傅,赐黄金千两、豪宅一座,入阁参与朝政,辅佐朕处理军国大事!”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太傅虽为一品虚职,地位尊崇,却无实际兵权,明眼人都看出这是柴荣在收回赵匡胤的军权。赵匡胤心中一沉,他深知柴荣的用意,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躬身领旨:“臣谢陛下隆恩!”

柴荣随即补充道:“赵匡胤升任太傅后,殿前司都虞候一职由年轻将领张琼接任;其麾下亲信石守信调任江南节度使,王审琦调任河西节度使,各自镇守一方,互不统属。”

旨意下达,赵匡胤的核心兵权被彻底拆分。张琼是柴荣一手提拔的年轻将领,忠诚可靠;石守信、王审琦虽为赵匡胤亲信,但调任地方后,远离中枢,难以形成合力。赵匡胤心中虽有不甘,但见柴荣布局周密,且未亏待自己,只得坦然接受。

退朝后,柴荣单独召见赵匡胤。御书房内,柴荣屏退左右,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严:“匡胤,朕知你心中或许有怨,但五代乱世,皆因武将专权所致。你是朕最信任的将领,朕不愿你重蹈覆辙,更不愿大周重陷战乱。”

赵匡胤连忙叩首:“陛下明鉴,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朕信你。”柴荣扶起他,“但人心易变,权力是把双刃剑。太傅一职虽无兵权,却能参与朝政,为朕出谋划策,这也是朕对你的信任。日后你若有立功之机,朕必不会亏待你。”

赵匡胤心中释然,连忙谢恩。他深知柴荣的良苦用心,也明白唯有如此,才能保全自己与家人的性命,保住后周的太平局面。

收回赵匡胤的兵权后,柴荣并未停歇。他深知,要彻底避免武将专权,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完善。他下令进一步推行“调兵权与指挥权分离”制度:枢密院负责调兵,禁军将领负责领兵作战,战事结束后,士兵回营、将领回朝,互不隶属。同时,提拔一批年轻将领充实禁军指挥层,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

为了安抚赵匡胤,柴荣还下令为其修建豪华府邸,赏赐大量金银珠宝,并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赵匡胤的长子,结成姻亲。赵匡胤深知柴荣的厚爱,从此安心担任太傅,在朝堂上为柴荣出谋划策,不再过问军政事务。

然而,赵匡胤被收回兵权的消息传开后,军中仍有部分将领心怀不满。石守信、王审琦等赵匡胤的亲信虽已调任地方,但仍与军中旧部保持联系,暗中抱怨柴荣“鸟尽弓藏”。更有甚者,契丹奸细趁机散布谣言,称柴荣猜忌功臣,意图削弱军事实力,为契丹入侵创造机会。

一日,禁军中有几名赵匡胤的旧部酒后闹事,高喊“要为赵将军讨公道”,企图煽动士兵哗变。好在禁军将领张琼反应迅速,及时将闹事者擒获,才未引发更大的混乱。

张琼将此事禀报给柴荣,柴荣脸色一沉:“这些人竟敢公然闹事,散布谣言,必须严惩!传朕旨意,将闹事者斩首示众,其家属流放岭南;石守信、王审琦虽远在地方,但未能约束旧部,各罚俸一年,以示警告!”

旨意下达,军中震动。将领们纷纷收敛心思,不敢再妄议朝政。柴荣又下令在军中宣讲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强调“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不是个人的私兵”,进一步统一军心。

就在柴荣稳固内部统治、完善制度之际,探马传来紧急密报:“陛下,耶律贤得知赵匡胤被收回兵权,认为后周军心动荡,趁机联合乌古部落,再次大举入侵北疆,已逼近幽州城!”

柴荣脸色骤变。他没想到,耶律贤竟如此狡猾,抓住后周内部权力调整的时机发动进攻。如今,赵匡胤已被收回兵权,禁军指挥层刚刚调整完毕,军心尚未完全稳定,北疆局势再次变得严峻起来。

“传朕旨意,张琼率领禁军主力驰援幽州,与刘继业、漠北骑兵会合,抵御契丹联军;赵匡胤虽为太傅,但熟悉北疆战事,命其入阁参与军事谋划,为朕出谋划策;沈括率领格物院工匠,火速赶往前线,支援新式兵器的使用!”柴荣当机立断,做出部署。

一场新的恶战即将打响。张琼能否胜任禁军主帅之职,率领大军击退契丹联军?赵匡胤虽无兵权,但他的军事谋划能否发挥作用?耶律贤此次入侵,是否还有其他阴谋?柴荣站在御书房内,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清楚,这场考验不仅关乎北疆的安危,更关乎后周制度改革的成败,容不得半点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