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槐下田舍 > 第123章 雷霆惊寰宇,重器镇国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雷霆惊寰宇,重器镇国疆

漠北荒原的试验基地,清晨的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与肃穆。一座高达百米的铁塔矗立在旷野中央,塔顶悬挂着一枚橄榄形的金属装置,表面闪烁着银灰色的冷光——这是大明国耗费十年心血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代号“镇国”。

塔下的控制室里,苏砚秋与格致学者们围在观测屏前,每个人的指尖都微微发凉。总工程师陈默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却带着颤抖:“倒计时十分钟,各单位最后检查!”

“起爆装置正常!”

“观测设备就绪!”

“人员已撤离至安全区!”

回应声此起彼伏,透过无线电传到控制室,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这颗原子弹的诞生,凝聚了全国最顶尖的智慧:从北极开采的稀土元素提纯,到格致馆研制的精密引爆装置,从数万吨炸药的当量计算,到辐射放护的每一个细节,背后是上万名科研人员、工匠、士兵的默默付出。

十年前,当学者们在实验室里第一次观测到核裂变现象时,苏砚秋就意识到这种力量的两面性——既能毁灭一切,也能成为守护和平的终极屏障。“若大明拥有此物,便可震慑万国,让战火远离华夏大地。”他在给皇帝的密折中写道,“但必须立铁规:非到亡国危机,绝不启用。”

皇帝准奏,秘密启动“重器计划”。无数个日夜,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演算、试验,失败了无数次:早期的核材料纯度不足,引爆装置屡屡失灵,甚至有一次因计算失误,导致局部爆炸,三名学者牺牲在岗位上。他们的墓碑就立在试验基地旁,碑上没有名字,只有一行字:“为万世开太平”。

“倒计时一分钟!”陈默的声音打破了控制室的寂静。

苏砚秋望向窗外,荒原上的风卷着沙石,天地一片苍茫。他想起那些牺牲的学者,想起北极冰原上开采稀土的矿工,想起护送核材料的士兵——这颗原子弹,不是冰冷的武器,是无数人的心血与信念铸成的“盾”。

“十、九、八……”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着观测屏。

“三、二、一,起爆!”

陈默按下红色按钮的瞬间,一道刺目的白光从铁塔顶端爆发,瞬间吞噬了整个荒原。紧接着,一股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遮天蔽日,冲击波像无形的巨手,推着控制室的窗户嗡嗡作响,远处的沙丘被掀起,形成一圈圈涟漪。

观测屏上,冲击波的范围不断扩大,温度、辐射的数据疯狂跳动。“当量达到预期!”有人嘶吼着,泪水混合着激动与后怕滚落,“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控制室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有人拥抱,有人瘫坐在地,陈默摘下眼镜,用衣袖擦着镜片,却怎么也擦不掉模糊的水汽。苏砚秋站在窗前,望着那朵久久不散的蘑菇云,心中没有胜利的狂喜,只有沉甸甸的敬畏——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世界的格局将被改写。

消息被严格保密,只有皇帝与核心大臣知晓。但试验产生的震动,还是被周边国家的观测站捕捉到。波斯使者在朝见时,试探着问:“近日漠北有异象,天地变色,不知是何征兆?”

皇帝平静地回答:“乃格致试验所致,无关军国大事。但朕可告知诸国:大明无意称霸,但若有人敢犯我疆土、害我百姓,必让其付出血的代价。”使者看着皇帝眼中的威严,不敢再多问,回国后如实禀报,各国自此对大明愈发敬畏,边境摩擦骤减。

几个月后,“镇国”原子弹的核心技术被应用于和平领域。格致馆利用核裂变原理建成了“原子能发电站”,发电量是常规电站的百倍,点亮了中原的万家灯火;医用核技术能精准治疗癌症,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苏砚秋在视察核电站时说:“重器的终极意义,不是毁灭,是守护与创造。”

但原子弹的威慑力始终存在。朝廷在秘密地点储备了数枚原子弹,制定了严格的使用条例:必须经皇帝、内阁、军方联席会议一致同意,必须是国家面临灭国危机时,必须提前公示警告,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这不是用来炫耀的武器,”苏砚秋对军方将领说,“是悬在头顶的警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也警告敌人不可妄动。”

在经世大学的“格致伦理课”上,教授们第一次公开讲解核裂变原理,却着重强调:“科学是双刃剑,能造原子弹,也能造核电站;能毁灭国家,也能滋养民生。关键在于使用者的良知与责任。”学生们听得沉默,有人在课后写道:“愿这颗蓝色的地球,永远不必见识原子弹的真正威力。”

数年后,当大明国的影响力遍及全球,有小国因边界纠纷试图挑衅时,朝廷只是公布了一组“漠北试验”的间接数据——蘑菇云高度、冲击波范围、能量当量换算成“可毁灭中等国家”的数量。对方立刻遣使道歉,承诺永不越界。

苏砚秋在晚年回顾“重器计划”时,曾对子孙说:“我这一生,见过太多战火与苦难,知道和平有多珍贵。原子弹的出世,不是为了让大明称霸,是为了让所有华夏儿女,能在安稳的土地上,看着孩子长大,看着庄稼丰收,看着飞机在蓝天上安全飞行。”

漠北的试验基地早已废弃,只留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苏砚秋的话:“雷霆之威,当护苍生;重器之利,永守和平。”风吹过荒原,石碑上的字迹历经岁月洗礼,愈发清晰。

而那颗改变世界的“镇国”原子弹,其核心部件被保存在国家博物馆的地下密室,与它一同陈列的,还有科研人员的手稿、矿工的工具、士兵的日记。密室的入口写着一行字:“愿此物永不见天日,愿世间永无战火。”

这,或许就是原子弹出世的终极意义——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和平最有力的扞卫。